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2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4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3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彭光  徐庆丰  陈刚  柏森 《华西医学》2010,(12):2151-2155
目的研究使用Bowtie滤线器(F1)后,保证加速器CBCT患者扫描图像质量前提下,如何合理设置扫描条件,尽量降低辐射剂量。方法使用Piranha辐射测量仪测量CBCT在使用F1与未使用F1时射线的半价层。设定不同的扫描模式,使用直径30cm的有机玻璃模体测量扫描剂量,并使用XVI附带的Catphan503模体测量客观图像质量。在此基础上,研究扫描剂量以及图像质量与扫描条件的关系,提出了适合临床患者的胸部与腹部不同的扫描条件。结果使用F1后射束的半价层增加了0.77~0.92mmAl,扫描剂量明显减少,中心点减少了22%~29%,边缘点减少了41%~45%,皮肤剂量减少显著。图像质量随着扫描剂量的增大而提高。空间分辨力受FOV影响较大,但一般能识别1~2mm的物体,完全能够满足分辨细小骨结构与标记点的临床要求。图像伪影在使用L20时的大mAs下明显。胸部低剂量的CBCT图像如100kV,M20,0.5mAs的扫描条件亦可满足临床要求。腹部则需要使用较大剂量的扫描模式,CBCT图像才达到进行配准的要求。结论F1的使用在改善图像质量的前提下降低了扫描剂量,使用新的扫描序列能平衡二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2.
用主动呼吸控制提高肺癌图像引导放疗精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增加使用主动呼吸控制(ABC)系统时屏气时间,结合使用图像引导放疗(IG- RT)提高肺癌患者放疗精度。方法对31例肺癌患者行主动呼吸控制系统训练,训练屏气时接入氧,训练5 d,每日训练约30 min。训练时充分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让患者熟练掌握屏气技巧,主动配合治疗。采用立体定向体架固定(SBF),用IGRT的SynergyTM系统锥形束CT(CBCT)与ABC系统配合进行治疗。结果31例中训练后最大屏气时间达40 s以上的24例,平均最大屏气时间为65.5 s,较训练前增加33.9 s。使用ABC时横膈在头脚方向运动平均为1.7 mm,而在自由呼吸时为16.0 mm。首次CBCT采集图像与计划图像比较在左右(x)、头脚(y)、前后(z)方向平均误差分别为3.3、4.8、3.1 mm,调整床后分别为1.0、1.2、1.1 mm。结论通过吸入氧气屏气的呼吸训练,能明显延长患者屏气时间。在IGRT中配合使用ABC系统,可使肺部肿瘤放疗精度控制在2 mm,为提高分次剂量和总治疗剂量,减少肺损伤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103.
肺癌图像引导下大分割放射治疗技术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与目的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GRT)技术是近年来出现并应用于临床的精确放射治疗技术。本研究旨在探讨在肺癌放射治疗中应用呼吸门控及立体定向体架减少误差,提高治疗精度,从而提高单次剂量和总剂量。方法入组7例治疗后肺部复发或转移的肺癌患者,共计13个病灶。分割为7Gy,隔日照射,共7次。每次照射时利用容积CT技术修正三维方向误差。结果治疗前摆位时和计划时靶中心误差在左右、前后和头脚方向分别为0.30cm±0.14cm、0.22cm±0.15cm和0.28cm±0.21cm。调整后及治疗后误差减少。但三个方向在调整前、调整后及治疗后误差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13个病灶中8个病灶达完全缓解,4个部分缓解,1个无变化。结论IGRT配合呼吸门控及立体定向体架技术对肺部肿瘤进行大分割放射治疗,能提高治疗剂量,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治疗副作用。  相似文献   
104.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又称立体定向消融放疗(SABR),包括颅内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和体部立体定向放疗(SBRT)。该技术具有分次剂量大、治疗次数少、等效生物剂量高、靶区外剂量跌落迅速等特点,可通过γ刀、Cyberknife、Tomotherapy、Vero 4D RT系统等相对特殊的设备实现,而基于直线加速器进行SBRT则更为普遍。SRT在计划设计和评估等相关物理问题与常规放疗不同,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讨论,以指导临床应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5.
目的评估光学表面成像(OSI)系统在胸部肿瘤放射治疗中纠正摆位误差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10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胸部肿瘤放射治疗病人11例(113例次放射治疗),其中男性8例(89例次有效照射),女性3例(24例次有效照射);年龄46~77岁,平均年龄59岁。原发性肺癌6例,转移性肺癌3例,食管癌2例。均采用仰卧位热塑体膜固定,双手抱肘交叉放于前额。病人首次治疗前行锥形束CT(CBCT)扫描纠正摆位误差后,用OSI系统获取体表图像作为参考图像。从第二次治疗开始以参考图像为准用OSI系统进行预摆位,然后行CBCT扫描验证。记录两个系统每次扫描配准得出的误差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 CBCT配准的分次间摆位误差平移方向x(左右)、y(头脚)、z(前后)和旋转方向rx(PIT)、ry(ROL)、rz(ROT)的结果分别为(-0.83±3.15)mm、(-1.40±3.89)mm、(0.71±2.08)mm和(0.29±0.76)°、(0.36±0.81)°、(0.10±1.00)°;OSI系统配准的分次间摆位误差分别为(0.01±1.34)mm、(-0.12±1.26)mm、(-0.26±1.19)mm和(-0.14±0.57)°、(0.10±0.60)°、(-0.25±0.69)°。两系统相减得出的平移方向x(左右)、y(头脚)、z(前后)和旋转方向rx(PIT)、ry(ROL)、rz(ROT)的结果分别为(-0.85±3.42)mm、(-1.29±3.80)mm、(0.98±2.38)mm和(0.42±0.98)°、(0.26±1.16)°、(0.36±1.24)°(P0.05)。x、y、z三个方向上的平移误差相减后的标准差分别为3.42 mm、3.80 mm、2.38 mm。两套系统在旋转上的差异很小,标准差近1°。Catalyst~(TM)系统c-motion检测到的分次内误差,放射治疗过程中平移方向x、y、z方向分别为(-0.17±1.25)mm、(0.47±1.42)mm、(-0.17±1.96)mm,旋转方向rx、ry、rz分别为(-0.04±0.51)°、(0.13±0.42)°、(-0.19±0.76)°,各个方向最大偏离值(DEV)为(2.54±1.10)mm。结论 OSI系统与CBCT系统在探测与纠正胸部肿瘤放疗摆位误差上具有一定的差异性。OSI系统可以实时监测放疗分次内误差,由于胸部放射治疗摆位误差受多种因素影响,OSI系统与CBCT系统相结合的综合使用策略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6.
扩展高频测听在噪声性听力损失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 探讨扩展高频测听(10-20kHz)在噪声性听力损失早期诊断中的作用及不同年龄,工龄,暴露噪声的强度与10-20kHz听阈损失的关系。方法 应用频率范围为0.5-20kHz的纯音听力计对1000名噪声下作业工人的听力进行检测,以120名不同年龄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结果在95-115dB(A)的噪声强度下,当0.5~6kHz的阈值未出异常时,10-18kHz的阈值明显高于对照95-115dB(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探讨光学表面成像系统在使用ABC放疗患者中的精度及稳定性。方法 采用ABC放疗的18例肺部转移灶患者,以光学表面成像系统为辅助手段引导摆位并进行监测,以CBCT为参考标准。表面影像摆位误差与CBCT扫描配准误差的差异定义为光学表面成像系统的精度,表面影像摆位误差、纠正的误差值及再次记录的表面影像误差的差异定义为该系统的稳定性。治疗过程中记录并分析光学表面成像系统监测到的分次内误差。结果 光学表面成像系统的精度(系统误差Σ/随机误差σ)与稳定性在左右、头脚及前后方向分别为1.78 mm/3.42 mm、2.54 mm/6.57 mm及2.79 mm/3.22 mm,2.12 mm/2.54 mm、3.09 mm/4.02 mm及1.37 mm/3.55 mm。屏气时与自由呼吸时的分次内误差(Σ/σ)在左右、头脚及前后方向分别为0.42 mm/0.85 mm、0.41 mm/1.47 mm及0.41 mm/1.47 mm,4.76 mm/4.16 mm、6.54 mm/7.78 mm及3.13 mm/5.92 mm。结论 光学表面成像系统可有效监测ABC屏气时的有效性。但在使用ABC放疗患者中光学表面成像系统摆位精度及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尚不明确,故不能代替CBCT进行位置验证。  相似文献   
108.
在强调“精准医学”的今天,对于患者和病理特异性的了解,是实施精准诊疗的关键。影像组学将提取自医学影像感兴趣区域的定量影像特征和肿瘤生物学和异质性等特征联系起来,是一种高通量定量分析方法。它提供了一种无创、便捷、动态和定量的方法了解患者的病理、基因等特异性信息。影像组学在脑肿瘤精准诊疗的应用前景巨大,可用于分子病理学诊断、定义肿瘤边界、预后和并发症的预测等,方便了对每个患者独特的疾病特征采取精确对应的预防、诊断、治疗和预后监控措施。  相似文献   
109.
噪声对高频听力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稳态、脉冲噪声及接噪工龄对作业工人高频(10~20kHz)听力的影响。方法:应用频率范围(0.5~20kHz)的纯音听力计对374 名18~25 岁噪声作业工人的高频听力进行检测,以同年龄50 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结果:脉冲组的高频阈值明显高于稳态组(P< 0.001),两组高频听阈的出现率较正常组明显下降。接噪工龄5 年之内,各工龄组间的高频阈值没有明显的变化,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显著(P< 0.001)。结论:噪声性质对高频听力有影响,脉冲噪声比稳态噪声对内耳高频听力危害更大,噪声工龄对高频听力的影响主要发生在接触噪声第一年。同时对噪声引起高频听力下降的机理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0.
柏森  黄仁炳  郎锦义 《四川医学》2005,26(2):230-232
放射治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放射治疗应用肿瘤治疗的根本目标就是最大限度提高肿瘤的控制概率(TCP),减少正常组织、器官的并发症概率(NTCP)。近年来,随着放射物理、计算机、机电等技术的飞速发展,过去常规放疗技术已逐渐为三维适形放疗(CCRT)、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LIT)、调强放疗(IMRT)、图像引导放疗(IGRT)等新技术代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