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9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摘要:通过对比分析常规剂量和低剂量MSCT 扫描对颈部淋巴结结核的检出率,探讨低剂量MSCT 在颈部
淋巴结结核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采集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临床怀疑颈部
淋巴结结核患者100 例, 随机分为常规剂量组和低剂量组, 每组50 例, 分别行颈部MSCT 常规剂量
(120kV,200mA)或低剂量(120kV,100mA)平扫及增强扫描,对比分析两种扫描方案对颈部淋巴结
结核检出率及扫描剂量的差异,并对颈部淋巴结结核MSCT 征象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显示,采
用常规剂量和低剂量MSCT 扫描对颈部淋巴结结核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犘>0.05),低剂量扫描的X
线辐射剂量平均(1.46±0.14)mSv,低于常规扫描(2.73±0.33)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犘<0.05)。
低剂量与常规剂量MSCT 扫描对颈部淋巴结结核检出及显示具有相同价值,但辐射剂量大幅降低,适用于
颈部淋巴结结核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助于减少患者辐射伤害。
关键词:颈部淋巴结结核;CT;辐射剂量
中图分类号:R44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 6639 (2016)08 0631 03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颈部淋巴结结核的CT及MRI表现,提高对颈部淋巴结结核CT及MRI诊断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颈部淋巴结结核的CT及MRI影像表现特征,全部病例均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其中男性18例,女性29例。年龄11-72岁,47例患者28例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10例行MRI扫描,9例同时行CT及MR检查。结果根据病理颈部淋巴结结核的CT及MRI表现可分为4型。Ⅰ型:结核结节及肉芽肿形成3例;Ⅱ型:淋巴结干酪样坏死7例;Ⅲ型:淋巴结包膜坏死9例;IV型:淋巴结干酪样坏死破溃并向周围侵犯28例。结论CT尤其是MRI在颈部淋巴结结核的诊断及疗效观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可以明确病变的部位、数目、大小、形态特征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同时可以反映其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24.
脑CT增强扫描应用姜半夏预防造影剂副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脑部疾病的CT检查,大多需要进行增强对比扫描,以提高阳性诊断率。由于造影剂对过敏体质的患者易发生副反应,严重者只能终止检查,影响诊断。1989年4月~1990年12月,我们用中药姜半夏预防CT增强的副反应,取得满意效果。临床资料观察组800例,男482例,女318例,年龄13~74岁,平均47岁。对照组800例,男477例,女323例,年龄15~68岁,平均43岁。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临床及手术病理诊断分别为:  相似文献   
25.
作者自2001年6月至2007年6月收集两家医院经手术穿刺病理检查证实的6例成人纵隔淋巴结结核(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4例、淳安二院2例),因其临床症状不典型,影像学表现酷似纵隔型肺癌,导致误诊,现结合有关文献作探讨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6.
林上奇   《放射学实践》2012,27(11):1254-1256
目的:探讨足分枝菌病的临床及X线特点。方法:对48例经病理证实的足分枝菌病患者的临床及X线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8例均有不同程度足软组织肿胀、皮肤结节,其中22例有2~4个结节突起伴多处皮肤溃疡;26例有5~10个结节及3~8cm大小肿块,周围皮肤感染;窦道形成:有2~4个窦道18例,5~8个窦道30例,30例有深色脓液流出,18例有黑色“颗粒”物流出。X线征象:16例局限性软组织肿胀,32例弥漫性软组织肿胀;骨质破坏累及多个骨者38例,单骨者10例;17例骨皮质毛糙、呈侵蚀性骨质破坏,22例呈溶骨性骨质破坏,5例囊状或轻度膨胀性骨破坏,4例骨质破坏与骨质增生并存;在溶骨性骨质破坏中3例(6.27%)有0.8~1.3cm死骨形成;同侧胫骨或股骨扩散感染4例(8.33%)。结论:本病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性,综合分析可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27.
笔者在非洲工作期间,遇见1例成人巨趾畸形合并跗骨足菌肿,实属罕见,现报道如下. 病例资料患者,男,20岁.出生后即发现左足第1、2趾粗大畸形,2岁时第3趾也逐渐增大,6岁时左足趾较右侧大一倍以上,随后数年一直缓慢增大,青春期后患足随全身骨骼一起停止生长.患者左足一直无法穿鞋,行走困难,2周前左足中底部内侧皮下发现硬块,轻微压痛,皮肤逐渐破溃有脓液流出.查体:左足巨大、外翻畸形,第1趾上翘不能触地,与第2趾形成150°角,趾间关节不能屈曲,足跟后缘至第2趾尖44 cm,第1至第5趾宽度32 cm,足中部高度23 cm;第1趾长15.5 cm,趾围18 cm;第2趾长14 cm,趾围24 cm;第3趾长10 cm,趾围17 cm;第4趾长6 cm,趾围8 cm;第5趾骨为正常大小(图1).足底皮肤粗糙、干裂,足中底内侧触及4 cm×5 cm肿块,质硬,局部见0.5cm×0.4 cm溃疡,挤压见脓液及黑色胶状物流出,送化验检查,发现胶状物中带有微丝颗粒,确诊放线性足菌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