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23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1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程亚博  杨顺 《中国骨伤》2022,35(6):566-571
目的:探讨腕关节镜辅助下联合切开复位腕掌侧韧带骨性重建固定治疗桡骨远端Fernandez Ⅳ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采用腕关节镜辅助下联合切开复位腕掌侧韧带骨性重建固定治疗11例桡骨远端Fernandez Ⅳ型骨折患者,男8例,女3例;年龄23~42岁;骨折按照Fernandez分型均为Ⅳ型。术后观察骨折愈合情况、腕关节活动度及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术后12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患者腕部疼痛情况,并采用Cooney腕关节评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得随访,时间12~13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时间4~6个月。术后12个月VAS评分为0~3分。掌倾角0°~15°,尺偏角15°~21°,腕关节屈伸活动度110°~162°,前臂旋转活动度165°~178°。Cooney腕关节综合评分为70~95分,优8例,良2例,可1例。术后无骨关节炎发生及相应并发症发生。结论:桡骨远端Fernandez Ⅳ型骨折,采用腕关节镜辅助下联合切开复位腕掌侧韧带骨性重建有效的复位固定治疗,术后给予康复指导系统功能恢复锻炼,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腕关节镜手术联合非布司他治疗痛风性腕关节炎的效果及对血清炎性因子和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80例痛风性腕关节炎患者分为观察组(腕关节镜手术联合非布司他治疗)和对照组(腕关节镜手术治疗),每组各40例.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检测两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SUA、TC、TG、HDL和LDL)、炎性因子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氧化应激指标血清8-羟基脱氧鸟苷(8-OHdG)、丙二醛和3-硝基络氨酸修饰蛋白(3-NT)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SUA、TC、TG、HDL和LD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SU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C、TG、LDL水平相比治疗前降低,HDL上升,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C、TG、HDL和LDL水平相比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IL-1、IL-6、TNF-α、8-OHdG、丙二醛和3-N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L-1、IL-6、TNF-α、8-OHdG、丙二醛和3-NT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腕关节镜手术联合非布司他治疗痛风性腕关节炎疗效显著,并能有效改善血脂代谢,减轻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状态.  相似文献   
93.
颅内动脉瘤的传统分类、诊断和治疗是根据其血管腔的特点进行的。近年来,MRI技术的进步带来了高分辨率成像,其能够评估颅内血管壁的病理学特征。相较于传统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MRI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等检查方式,高分辨率MRI技术能直接评估血管壁的特点,如瘤壁厚度、炎症、强化、渗透率及血流动力学等,对疾病的认识更加准确。目前,临床上越来越多应用高分辨率MRI评估颅内动脉瘤的破裂风险,这对于指导颅内动脉瘤的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C臂机监视下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低能量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01-2009-12 C臂机监视下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低能量胫骨平台骨折68例,其中男41例,女27例。按Schatzker分型:Ⅰ型14例,Ⅱ型35例,Ⅲ型19例。结果 68例随访6~24个月,所有骨折均骨性愈合。患膝按照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优61例,良5例,可2例,无差病例,总优良率97%。结论 C臂监视下微创插入钢板内固定治疗低能量胫骨平台骨折复位满意,固定可靠,关节功能恢复快、恢复好,并发症少,治疗低能量胫骨平台骨折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95.
我院自 1998 - 11~ 2 0 0 3- 0 4共收治急性心梗(AMI) 19例。其中 ,除 1例因心肌大面积坏死外 ,其余 18例全部治愈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本文病例均属住院治疗病例。男 15例 ,女 4例。 4 0~ 5 0岁 7例 ,5 0~ 6 0岁 10例 ,6 0~ 70岁 1例 ,70岁以上 1例。其中  相似文献   
96.
杨顺  原根连 《黑龙江医学》2004,28(8):626-626
近年来,我们用多巴胺、硝酸甘油联合静滴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心衰) 5 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组5 0例均为住院患者,其中男性2 3例,女2 7例。年龄35~6 2岁。风心病1 4例,肺心病2 5例,心肌梗死3例,高心病6例,心肌病2例。按NYHA标准评定:心功能Ⅳ级36例,Ⅲ级1 4例。病程3~1 5年,平均1 1 5年。5 0例患者均常规给予休息,限盐,吸氧,去除诱因,足量洋地黄、利尿剂和血管扩张剂等治疗1周以上症状无改善者。1 2 治疗方法在原治疗的基础上停用洋地黄制剂,将多巴胺2 0mg、硝酸甘油1 0~2 0mg加入5 %葡萄糖5 …  相似文献   
97.
98.
目的 探讨肺结核咯血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45例肺结核并咯血患者临床治疗资料.结果 本组选取45例患者经积极抢救治疗以及密切的病情观察后,有43例患者判定有效,2例患者由于咯血量>500mL/d而无效,其中1例患者由于咯血窒息抢救无效死亡.结论 在进行肺结核咯血治疗中需要按照咯血量进行不同的对待,同时发生咯血致死的主要原因是室息,因此在临床中需要防止窒息的发生,若发生窒息,则加强对窒息的抢救治疗.  相似文献   
99.
目的研究分析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头复杂骨折的效果。方法方法2003年3月至2008年6月,我院收治桡骨头复杂骨折共35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32.5岁(18~62岁);受伤至手术平均时间为5.5 d(2~15 d);伴发其他部位损伤11例,包括同侧肱骨小头骨折2例,同侧尺骨近段粉碎性骨折1例,同侧尺骨鹰嘴撕脱性骨折2例,冠状突骨折6例(Regan-Morrey分型Ⅰ型2例,Ⅱ型3例,Ⅲ型1例,需要手术处理3例);根据Mason-Johnston分型,Ⅲ型26例,Ⅳ型9例。采用Kocher切口经肘肌与尺侧腕伸肌之间进入,显露旋后肌保护桡神经深支,骨折复位后以微型钢板结合克氏针固定,探查并修补外尺侧副韧带,部分桡骨颈骨缺损取用肱骨外髁植骨。对伴有冠状突骨折需要手术患者采用前内侧Z形切口复位固定,探查并修补内侧副韧带。对2例配合使用肘关节外固定支架固定,1例术后给予外固定支具保护。结果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2.6个月(7~24个月),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5.5个月(3.5~6.5个月)。2例内外侧副韧带附着处出现骨化现象。根据Broberg-Morrey评分进行评定,Mason-JohnstonⅢ型26例中优8例,良14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85%;Ⅳ型9例中优1例,良3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仅为44%(其中1例优者配合用了外固定支架)。Ⅲ型组疗效明显优于Ⅳ型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结论对桡骨头复杂骨折,尤其是Ⅲ型患者,应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并对伴有的肘关节韧带损伤进行修补,适时进行植骨术,可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不应行一期桡骨头切除。对少数Ⅳ型骨折,可采取肘关节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或延期桡骨头切除术,但具体疗效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00.
杨顺 《黑龙江医药科学》2021,44(5):96-97,100
目的:研究髂筋膜+骶丛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05~2020-06我院76例需要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根据麻醉方式进行分组,将常规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分为常规组(n=37),在全身麻醉联合髂筋膜+骶丛阻滞分为实验组(n=39).对比两组患者麻醉阻滞时间;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手术完成时以及术后12h疼痛程度;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相比于常规组,实验组阻滞起效时间和阻滞完全起效时间均更长(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手术结束后0.5h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h以及术后12h,实验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25%(4/39)与常规组16.21%(6/37)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髂筋膜+骶丛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较高,阻滞时间更长,且镇痛效果更高,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