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35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31.
目的 探讨99Tcm-MDP全身骨显像(ECT)与PSA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89例可疑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进行ECT和血清PSA测定结果 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研究二者与前列腺癌骨转移的相关性和对骨转移的诊断价值.结果 89例中ECT与病理一致者79例(88.76%),敏感性87.72%.前列腺癌骨转移组PSA均值显著增高(P<0.05).二者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具正相关关系.结论 PSA和ECT联合应用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2.
SPECT对发作期小儿癫痫诊断价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脑血流灌注显像对发作期小儿癫痫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8例发作期癫痫患儿行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并同时行CT检查,把二者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阳性率为84.2%(32/38),CT阳性率为36.8%(14/38)。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发作期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显像是诊断小儿癫痫灵敏而有效的方法,对小儿癫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3.
目的 观察^131I对Graves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45例Graves患者作^131I治疗并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18个月分别检测血清,并与正常组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3个月,患者症状及体征均明显好转,血清T3、T4、TSH均恢复正常,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临床随访18个月未见复发。结论 ^131I治疗Graves9病疗效确切,安全可靠,简便易行,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4.
35.
自体回收血与库血红细胞酶活性及ATP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比较术中自体回收处理血和库存两周红细胞的酶活性以及红细胞ATP含量的差异。方法选择估计术中出血量在600ml以上的择期全麻手术患者50例,术中采用血液回收机进行洗涤式自体血液回收,取患者自体回收处理血及库存两周以枸橼酸钠枸橼酸无水葡萄糖磷酸二氢钠腺嘌呤(CPDA)为保养液的异体浓缩红细胞各50份,每份6ml,分别检测红细胞ATP酶(Na K ATP酶、Ca2 ATP酶、Mg2 ATP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活性及红细胞ATP含量。结果红细胞酶活性和ATP含量回收血与库血间差异均无显著意义。结论洗涤式自体血液回收处理的红细胞ATP酶、G6PD活性及ATP含量与库存两周异体红细胞接近。  相似文献   
36.
芦荟大黄素对人结肠癌细胞SW480增殖周期及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宾  付强  王亚娟  唐琢 《山西中医》2008,24(6):48-50
目的:探讨芦荟大黄素对人结肠癌细胞SW480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对细胞增殖周期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甲基噻唑(MTT)比色法和生长曲线测定不同浓度芦荟大黄素在不同作用时间内对在体外培养SW480细胞增殖的影响,同时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周期及凋亡率的变化.结果:芦荟大黄素可在G0/G1期阻滞人结肠癌细胞SW480的增殖,使S期细胞比率降低;在一定范围内,芦荟大黄素的浓度越高、作用时间越长,对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越强,凋亡率也越高.结论:芦荟大黄素能抑制人结肠癌细胞SW480细胞生长,并诱导细胞凋亡而阻断细胞周期.  相似文献   
37.
心肌顿抑和预缺血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短暂心肌缺血后,可发生持久的可逆性心肌收缩功能障碍,即心肌顿抑,其原因与能量产生不足和利用障碍,功能性失交感性效应、细胞外胶原蛋白质损害、钙调节紊乱、肌质网与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白细胞激活和聚集,以及氧自由基产生等有关。缺血前应用腺苷、白介素、核苷转运阻断剂等可预防和削弱心肌顿抑,及有利于其恢复。心肌预缺血后,可减少再缺血时心肌梗死面积、心律失常和超微结构损害等,并减轻缺血引起的心肌顿抑。本文主要简述了心肌顿抑和预缺血效应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38.
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损伤和Caspase-3蛋白表达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脑缺血再灌注后脑损伤的发病机制较复杂,其所致病理损伤既有神经元的急性水肿、坏死,又有细胞凋亡。细胞凋亡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关系密切,且在梗死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也是神经元迟发性死亡的主要形式。许多研究提示细胞凋亡受基因调控,与凋亡密切相关的基因ICE参与了这种迟发性死亡。本实验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限Caspase-3蛋白的表达,旨在从分子水平探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  相似文献   
39.
40.
检测甲状腺自身抗体对131I治疗甲亢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Graves病与桥本甲状腺炎伴发甲状腺功能亢进 (简称甲亢 )患者均可产生多种自身抗体 ,抗体不同 ,其自然转归、预后也不同 ,经13 1I治疗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简称甲低 )的发生率亦有差异 ,故对13 1I治疗甲亢适应证的选择非常重要。笔者动态观察了 1 89例带有不同自身抗体的甲亢患者经13 1I治疗后甲低的发生率 ,以期发现适合13 1I治疗的甲亢类型 ,现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 .临床资料。 1 89例患者据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FT3 )、游离甲状腺素 (FT4)、促甲状腺激素 (TSH)水平及临床症状、体征诊断为甲亢 ,排除患有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