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9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7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3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41.
复方苦参注射液用于化疗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在恶性肿瘤化疗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苦参注射液配合化疗治疗恶性肿瘤50例(实验组)与单纯化疗组50例对照。结果:实验组恶心、呕吐、肝功能损害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粘膜炎、腹泻轻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实验组白细胞降低的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恶性肿瘤化疗时联合使用复方苦参注射液,可明显减轻化疗毒副作用,提高患者对化疗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42.
前期研究表明粉防己碱增强戊巴比妥钠诱导的催眠作用与5-HT系统相关。本研究采用戊巴比妥钠(45 mg/kg,i.p.)诱导的小鼠翻正反射消失和恢复实验方法,对粉防己碱与不同5-HT受体在增强戊巴比妥钠诱导睡眠中的相互作用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粉防己碱分别与选择性5-HT1A受体拈抗剂p-MPPI(1 mg/kg,i.p.),选择性5-HT2A/2C受体拮抗剂ketanserin(1.5 mg/kg,i.p.)合用可以显著增强戊巴比妥钠诱导的催眠作用。选择性5-HT1A受体激动剂8-OH-DPAT(0.1 mg/kg,s.c.)或5-HT2A/2C受体激动剂DOI(0.2mg/kg,i.p.)能够显著减少戊巴比妥钠诱导的小鼠睡眠时间,而粉防己碱(60 mg/kg,i.g.)可以显著拮抗这种睡眠抑制作用。此结果提示,粉防己碱增强戊巴比妥钠诱导的催眠作用可能与5-HT1A受体和5-HT2A/2C受体有关。  相似文献   
43.
目的:肿瘤细胞对放疗的抗辐射性常与凋亡通路障碍有关。因此,探讨了Fas信号转导通路是否在高度耐受辐射的人胶质细胞瘤中诱导细胞凋亡。方法:1将携带有荧光素酶基因和突变型p53cDNA(在175bp位点)的逆转录病毒载体转染至无p53基因突变的胶质瘤细胞株U-87MG中。培养细胞经剂量率为1.2Gy/min的X射线照射后,加入0.01ng/mlFas单抗和10μg/ml环己酰亚胺(抗真菌药),同时加入IL-1β转化酶(ICE)抑制剂或加入神经酰胺孵育5h。2Fas单抗介导的细胞毒性和凋亡实验。3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凋亡。结果:1经20Gy照射的U-87MG培养细胞数量没有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44.
赵辉  杜楠  孙君重  付艳  高珂 《山东医药》2012,52(20):25-27
目的观察在热灌注的基础上腹腔内注射贝伐珠单抗(安维汀)联合腔内化疗治疗恶性腹水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57例恶性腹水患者在热灌注的基础上随机分为腔内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组(治疗组)和腔内单纯化疗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均先排尽腹水,以43~45.0℃灭菌0.9%生理盐水注入腹腔,持续有效循环40 min以上,排尽灌注液后治疗组在腹腔内注入贝伐珠单抗300 mg和氟尿嘧啶1 g。对照组除不加入贝伐珠单抗外,其余同治疗组。结果在可评价的57例患者中,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71%,对照组58.62%,P<0.05。全组患者耐受良好,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热灌注基础上腹腔内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恶性腹水优于腔内单纯化疗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5.
为探索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基因治疗的可能性,将小鼠GM-CSFcDNA重组于缺陷型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中,重组质粒转染病毒包装细胞PA317,经G418筛选,用其抗性克隆培养上清液感染小鼠成纤维细胞NIH3T3,筛选出抗G418的转化细胞克隆,用PCR和Southernblot证明转化细胞的基因组中整合有NeoR基因和GM-CSF基因,原位杂交显示转化细胞有较强的GM-CSFmRNA表达,用骨髓细胞增殖法和CFU-GM检测也表明转化细胞分泌有较多的GM-CSF,该研究为下一步在动物体内进行GM-CSF基因治疗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6.
目的 观察自身外周造血干细胞支持下大剂量化疗治疗脑胶质瘤的疗效、毒性及可行性。方法 将20例复发胶质母细胞瘤病人随机分组,分别采用常规剂量化疗和大剂量化疗 自身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化疗方案主要是尼莫司汀(ACNU) 威猛,大剂量组为常规剂量的2倍。结果 常规剂量化疗组13例中,有效1例,微效7例,无变化4例,恶化1例;均有较为严重的骨髓抑制反应。大剂量化疗7例中,有效4例,微效3例,骨髓抑制反应较轻,且能迅速恢复。结论 自身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支持下大剂量化疗治疗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疗效好,引起的骨髓抑制在短期内可恢复。  相似文献   
47.
目的 探讨辐照与阿霉素诱导早期生长反应因子(Egr-1)启动子调控造血生长因子基因表达对造血损伤的恢复作用.方法 构建携带Egr-1启动子且下游连接GM-CSF和EGFP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Egr-EG);脂质体介导转染人骨髓基质细胞系HFCL;经60Co γ源辐照2.5 Gy或3μmol/L的阿霉素处理后,采用FACS检测转染细胞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N-乙酰半胱氨酸(活性氧抑制剂)鉴定辐照及阿霉素处理诱导Egr-1调控下游基因表达的特异性;采用ELISA和RT-PCR检测辐照或阿霉素对HFCL/EG细胞GM-CSF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观察辐照及阿霉素处理后的细胞上清对CFU-GM形成的影响.结果 在辐照和阿霉素处理的HFCL/EG细胞中均显示EGFP和GM-CSF表达较未处理组明显增强(t=5.11,P<0.01),未处理组EGFP+细胞占1.2%,阿霉素组EGFP+细胞占15.2%,辐照组EGFP+细胞占18.2%;N-乙酰半胱氨酸明显减少辐照和阿霉素处理后细胞的绿色荧光蛋白表达强度,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辐照和阿霉素处理组细胞上清促进CFU-GM增殖作用较未处理组明显增强(t=4.37,P<0.01).结论 辐照和阿霉素诱导Egr-1启动子调控的造血生长因子基因表达可能对其所致的造血损伤具有一定的恢复作用.  相似文献   
48.
本文对16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给予大剂量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和康力龙,治疗期间观察血象、HCT、骨髓红系百分比、血清铁及血压的变化,设对照组为同期16例慢性再障患者,单用康力龙治疗。结果:rHuEPO组4例缓解,9例明显进步,3例无效,有效率81.25%。对照组2例缓解,5例明显进步,9例无效,有效率43.75%。rHuEPO组优于对照组(P<0.05)。rHuEPO组治疗后3个月平均总输血量为180ml,对照组为650ml,输血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血清铁治疗前30.09±3.18umol/L治疗后22.86±3.54umol/L(P<0.01);血压治疗前15.75±0.89/10.33±1.32kPa,治疗后16.61±1.04/10.95±1.36kPa(P<0.05),未出现缺铁症、高血压、血栓形成及过敏等副作用。  相似文献   
49.
目的:观察腹腔灌注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卵巢癌所致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分析腹腔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对贝伐珠单抗治疗卵巢癌腹腔粘连的临床意义。方法:将62例卵巢癌伴恶性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32)和对照组(n=30),均用奥曲肽(60 mg/d连续3天)全身治疗,3周重复1次;同时腹腔内给予灌注化疗,每3周重复1次,连续治疗2周期。对照组给予吉西他滨和卡铂腹腔灌注治疗,实验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联合贝伐珠单抗(5 mg/kg)治疗。评价患者疗效、不良反应。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62例患者治疗前、后腹腔中VEGF水平。结果:实验组的有效率为87.50%,对照组为4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耐受良好,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对照组腹水VEGF水平为(139.89±10.89)pg/mL,明显低于治疗前的(310.59±13.63)pg/mL(P<0.05);实验组治疗后腹水VEGF水平为(81.57±4.71)pg/mL,明显低于治疗前的(309.67±11.02)pg/mL(P<0.05)。治疗后VEGF水平实验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结论: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卵巢癌粘连性肠梗阻优于单纯腹腔灌注化疗,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50.
目的:转化生长因子β是一类生物学功能复杂的细胞因子,与很多眼科疾病相关。综述其分子结构、受体和信号传导通路及其生物学功能,着重介绍转化生长因子β与眼病及糖尿病性眼部并发症的关系和作用。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Pubmed and Springer databases 1990-01/2006-01相关转化生长因子β与眼部并发症的文献,检索词"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ophthalmological disease,diabetic complication",限定文献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检索CNKI 1990-01/2006-01相关文献,检索词为"转化生长因子β,眼病,糖尿病并发症",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符合研究要求的有关文章找全文。纳入标准:①有关糖尿病性眼部并发症的研究。②有关转化生长因子β在眼科疾病的研究。排除标准:重复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156篇相关文献,纳入30篇符合标准的文献。资料综合:①转化生长因子β是一类人体大多数细胞都能分泌的细胞因子,其生物学功能复杂,表现的生物学效应与浓度、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能导致多种组织发生异常改变。②眼部组织包括角膜上皮细胞、角膜内皮细胞、睫状体色素上皮细胞、晶状体上皮细胞及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都能产生转化生长因子β,且有其受体表达,与多种眼部疾病有明确关系。③糖尿病是一种累及全身多器官的代谢异常疾病,在眼部主要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以及白内障等严重致盲性眼病。其病情发生、发展都具有独特特征,发病也可能存在与一般情况不同的机制。结论:转化生长因子β生物学功能复杂,在糖尿病主要致盲眼病(白内障和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特殊的机制。探寻转化生长因子β以及其他具有相似生物学功能生长因子的作用机制和相互影响,为此类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