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24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22篇
  1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3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01.
羟乙基芦丁治疗脑栓塞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羟乙基芦丁对脑栓塞后神经功能损害的疗效。方法 :将入选病例 42例 ,随机分为羟乙基丁组 (治疗组 ) 2 0例及常规组 (对照组 ) 2 2例 ,对两组脑栓塞病人给予常规治疗的同时 ,治疗组加羟乙基芦丁治疗 ,并在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和统计学处理。结果 :治疗组病人神经功能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羟乙基芦丁对脑栓塞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探讨支原体感染与急性盆腔炎的相关性.方法 取60例患急性盆腔炎的患者阴道后穹窿分泌物与子宫内膜分别进行解脲支原体(Uu)、生殖支原体(Mg)的培养并与60例正常妇女作为对照.结果 急性盆腔炎妇女阴道后穹窿解脲支原体Uu(60%),生殖支原体Mg(33.3%)检出率明显高于正常妇女(30%,6.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盆腔炎妇女子宫内膜解脲支原体Uu(40%),生殖支原体Mg(33.3%)检出率明显高于正常妇女(6.7%,6.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解脲支原体Uu,生殖支原体Mg与盆腔炎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3.
104.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健康查体的成人7180例,根据MS的诊断标准分为MS组(1457例)和非MS组(5723例),测量所有入选者身高、体重计算体质量指数(BMI),测量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检测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DH-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经颈动脉超声检测IMT;比较MS与非MS组入选者IMT及相关指标。结果 MS组入选者IMT明显高于非MS组入选者IMT(P<0.01),校正年龄、性别等因素后,MS组入选者IMT明显高于非MS组入选者IMT,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人汉族人群MS可以增加动粥样硬化发生的风险,对MS患者及早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将有肋于心血管事件的一级预防。  相似文献   
105.
背景:西罗莫司替代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治疗肾移植后钙调磷酸酶抑制剂肾毒性和慢性移植肾肾病,转换对象的选择和时机至关重要。目的:观察不同血肌酐水平下应用西罗莫司替代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治疗肾移植患者钙调磷酸酶抑制剂肾毒性和慢性移植肾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肾移植后确诊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慢性肾毒性和慢性移植肾肾病患者,根据转换前血肌酐≤220 μmol/L和血肌酐〉 220 μmol/L,各分为钙调磷酸酶抑制剂肾毒性组、慢性移植肾肾病组和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维持组;前两组将原有免疫抑制方案中钙调磷酸酶抑制剂转换为西罗莫司,转换组共53例,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维持患者为对照组共28例,随访3年。动态观察各组在不同随访时间点的血肌酐水平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并在随访终点共行移植肾穿刺活检9例。结果与结论:转换前血肌酐≤ 220 μmol/L钙调磷酸酶抑制剂肾毒性组、慢性移植肾肾病组血肌酐值,在随访第24、36个月血肌酐较转换前明显降低(P 〈 0.05),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维持组血肌酐呈缓慢爬行上升高于前两组(P 〈 0.05)。血肌酐〉 220 μmol/L钙调磷酸酶抑制剂肾毒性组血肌酐转换后显著下降(P 〈 0.05);后两组转换后血肌酐呈爬行上升(P 〈 0.05)。转换后主要不良事件有轻度贫血(30.2%)、高脂血症(35.8%)、白细胞低下(22.6%)等。肾移植后血肌酐爬行升高转换西罗莫司方案疗效显著,转换前穿刺活检确诊钙调磷酸酶抑制剂肾中毒还是慢性移植肾肾病,并结合血肌酐水平综合判断是否行西罗莫司转换治疗,注意监测血脂水平;转换应在移植肾功能发生严重损害前进行,早期转换,患者将获益更大。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本院近期入院的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病人采用经口鼻面罩气道正压通气(NIPPV)呼吸机正压通气治疗与常规治疗相结合。结果:采用结合方法治疗的病人,临床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好转,呼吸频率与心率也有明显改善。结论:采用NIPPV结合传统治疗方法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能产生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7.
108.
目的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年龄对正常人脑边缘区功能连接的影响。方法对64 名健康志愿者进行常规
MRI、三维结构像及静息态脑功能成像扫描。将受试者分为年轻组及年老组,并手工勾画边缘区蒙片,进行全脑基于感兴趣区
的功能连接计算。单组数据采用单样本t检验,成组数据采用协方差分析,性别为协变量。结果年轻组边缘区相关的功能连接
位于双侧中扣带回、壳核、丘脑及杏仁核;年老组边缘区相关的功能连接脑区位于双侧壳核、丘脑、杏仁核、岛叶、岛盖及右侧缘
上回。年老组较年轻组边缘区相关的功能连接减少脑区主要位于双侧中扣带回、海马旁回及左侧海马。结论年龄增加可致边
缘区功能连接改变。
  相似文献   
109.
目的:观察肿瘤残留病灶大小在原发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价中的的意义.方法:将2000年11月~2006年3月408例于北京肿瘤医院乳腺中心就诊的原发性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病理资料重新进行Miller&Payne(M&P)方法病理评价.将其超声影像结果与手术后M&P病理评价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本组病例中临床有效且残留病灶≤1cm 158例,达cCR者53例,cPR者105例.病理显效(M&P病理评价G4G5)117例(74%);最大径>1cm的239例中病理显效占76例(31.8%).二者之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Spss13.0,Pearson Chi-Square,卡方=60.939,P<0.001).达cCR者53例,病理非显效(M&P 1~3级)者6例.结论:原发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残留肿瘤病灶≤1cm时,有良好的病理反应.  相似文献   
110.
目的:采用病例- 对照研究检测MDM2 启动子区309 位点T>G 单核苷酸多态(SNP 309)在中国女性人群中的频率分布,分析其与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提取病例组698 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及对照组525 例健康人的外周血单核细胞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 )分析法,检测MDM2 启动子区309 位点基因多态性,确定此位点三种基因型,即T/T、T/G、G/G 基因型。统计分析病例组和对照组人群MDM2 SNP 309 各基因型频率分布,及各基因型与乳腺癌发病风险的相关性。结果:在研究的病例组与对照组整体人群中,经年龄、月经状态、家族史及生育史等因素校正后,与MDM2 SNP 309 T/T基因型比较,T/G 型及G/G 型与乳腺癌的发病风险无显著相关性(T/G,adjusted OR= 1.2,95%CI:0.8~1.6,P=0.30;G/G,adjusted OR= 1.0,95%CI:0.7~1.5,P=0.88)。 进一步分层分析后显示:在绝经后人群中,与T/T基因型比较,T/G 基因型及G/G 基因型显著增加乳腺癌的发病风险(T/G,adjusted OR= 1.8,95%CI:1.2~3.0,P=0.011;G/G,adjusted OR= 1.9,95%CI:1.2~3.3,P=0.014)。 提示绝经后人群携带T/G 型、G/G 型者比携带T/T基因型者患乳腺癌的风险分别升高约1.8、1.9 倍。在绝经前人群中,各基因型与乳腺癌的发病风险无显著相关性(P>0.05)。 结论:MDM2 启动子309 位点突变型G 等位基因携带者显著增加绝经后女性乳腺癌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