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43篇
内科学   19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49篇
预防医学   58篇
药学   23篇
  1篇
中国医学   23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和危险人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 0 1年 3月 1 5~ 1 6日 ,病毒性肝炎预防委员会 ( VHPB)在比利时根特召开了关于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和危险人群的专家会议。出席会议的有美、英、德、法、比利时、西班牙、荷兰、瑞士等国专家 30余人。会议确定了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高危人群并对其免疫接种作出建议  相似文献   
72.
目的 探讨肠胃康颗粒联合含铋剂四联疗法在慢性胃炎合并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鼓浪屿医院2019年10月—2021年10月治疗的84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84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2例。实验组采用肠胃康颗粒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含铋剂四联疗法治疗,2组均治疗14 d。对比2组治疗前、治疗14 d时的中医证候评分、炎症指标,记录2组停药1个月时的Hp感染转阴情况。结果 2组经过14 d的治疗,与治疗前对比,中医证候评分均明显降低,且实验组更低(P<0.05);实验组停药1个月时的Hp转阴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经过14 d的治疗,与治疗前相比,各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水平均显著降低,且实验组更低(P<0.05)。结论 肠胃康颗粒联合含铋剂四联疗法治疗可有效改善慢性胃炎合并Hp感染患者临床症状,减轻炎症反应,提高Hp感染转阴率。  相似文献   
73.
急性脑卒中的多器官损害   总被引:50,自引:0,他引:50  
分析213例急性脑卒中以探讨脑卒中和脑卒中后并发器官损害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有12.21%并发单器官损害,8.45%有双器官损害,5.63%为3个器官损害,8.45%4个器官损害和7.04%出现5个器官损害,发生器官损害的频率依次为血糖水平升高>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心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器官损害多在脑卒中发病后2周内出现,以脑出血和大灶性脑梗塞多见,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重,并发器官损害越多,其病死率也越高。提示器官损害和脑卒中后脑损害程度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74.
目的:比较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手术和改良根治术联合背阔肌瓣乳房成形术的疗效,并对两者的预后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实施保乳手术(121例)及改良根治术联合背阔肌瓣乳房成形术(105例)的早期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比较复发率、生存率以及在院期间的相关指标。结果:(1)与改良根治术联合背阔肌瓣乳房成形术组相比,保乳术组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显著减少、相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更低,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2)保乳组:3年同5年复发率分别为3.31%和9.91%。总生存率达到89.3%。改良根治术联合背阔肌瓣乳房成形术组:3年同5年复发率分别为4.76%和12.38%。总生存率达到89.5%;且对2组进行比较后均无显著性差异( P均>0.05)。结论: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联合背阔肌瓣乳房成形术在复发率及生存率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但与后者比较,保乳术具有术中打击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是早期乳腺癌患者的首选。  相似文献   
75.
目的评价γ干扰素释放试验在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入住本院的116例可疑结核性胸膜炎(tuberculous pleurisy,TBP)患者,同时采集全血和胸水进行T-SPOT.TB检测,利用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抗原ESAT-6和CFP-10与全血和胸水细胞共同培养,按说明判读检测结果。结果 116例可疑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中有91例被确诊为活动性结核感染,25例排除结核感染。全血细胞诊断TBP的敏感性是79.1%,特异性是64.0%。胸水细胞诊断TBP的敏感性是90.1%,特异性是88.0%。两组患者比较TSPOT.TB阳性率有显著差异(P0.001)。联合全血和胸水细胞T-SPOT.TB结果阳性预测值等于100%(72/72),阴性预测值等于94.1%(16/17)。结论采集胸水细胞进行T-SPOT.TB检测对诊断TBP具有可行性,联合全血和胸水进行T-SPOT.TB检测对于TBP的诊断意义会更大。  相似文献   
76.
目的 评价Geno-type MTBDRplus 分子线性探针杂交技术显色法(以下简称杂交酶显色法)在结核病快速诊断及检测异烟肼(INH)和利福平(RIF)药物敏感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6 年1 月~2019 年12 月的临床确诊结核病患者的临床标本413 例,同时采用BD 960 液体培养法和杂交酶显色法进行结核分枝杆菌检测,并对其中108 株菌株进行异烟肼和利福平药敏检测,比较两种方法的一致性。结果 杂交酶显色法测得结核分枝杆菌358 例(86.68%),BD 960 液体培养法测得结核分枝杆菌376 例(91.04%);两种方法结果相符349 例(84.50%)。108 株菌株中杂交酶显色法和BD 960 液体培养法分别检出异烟肼敏感87 株(80.56%)和88 株(81.48%),检出利福平敏感96 株(88.89%)和94 株(87.04%)。两种方法对结核分枝杆菌的鉴定及异烟肼、利福平药物敏感检测具有高度一致性。结论 与BD960 液体培养法相比,杂交酶显色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及异烟肼和利福平药敏更为快速有效。  相似文献   
77.
HBsAg是一种糖基化的脂蛋白,血清学上它具有一个a抗原决定簇和d或y、w或r两组亚型。已经知道:a抗原决定簇位于氨基酸138~147位置,d或y位于110~139。运用特异的氨基酸突变技术可使HBsAg亚型发生改变。含有s基因的1.78kb BamHI DNA片段,克隆入噬菌体M13mp8中形成亚克隆,做为突变试验的靶基因,设计合成y-113、y-122和y-134三个由17个核苷酸组成的寡聚核苷酸片段,诱导突变(分别可使氨基酸113位:丝  相似文献   
78.
手部腱鞘巨细胞瘤复发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手部腱鞘巨细胞瘤的好发部位,以及临床上出现骨皮质侵蚀,受累关节退行性改变与肿瘤复发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1993~2003年间32例手部腱鞘巨细胞瘤入院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治疗,并就其性别、年龄、肿瘤生长部位及出现骨皮质侵蚀,受累关节退行性改变进行分析。结果该肿瘤好发于青壮年女性,左手好发,好发部位为拇指和中指。复发病例中常见骨皮质侵蚀和关节融合的退行性改变。结论局部瘤体切除是治疗腱鞘巨细胞瘤的最佳治疗方案,对多次复发有恶变倾向者应行根治性手术。  相似文献   
79.
胆囊壁厚度与肝损害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伍海棠  李津 《人民军医》2003,46(7):381-382
目的 :了解胆囊壁厚度 ,为判断肝损害程度提供形态学指标。方法 :慢性乙肝 6 4例按分型分为肝硬化和非肝硬化组 ,进行常规肝功能和B超 (肝、胆、胰、脾 )检查 ,按胆囊壁厚度 <0 3cm、0 3~ 0 5cm、>0 5cm分组进行比较。结果 :重度和重症肝炎胆囊壁厚度 >0 5cm ,明显高于轻、中度 (P <0 0 5 ) ;肝硬化胆囊壁厚度 >0 5cm ,明显高于非肝硬化者 ,失代偿期肝硬化尤为明显 (P <0 0 5 )。结论 :胆囊壁厚度与肝损害程度呈正相关 ,胆囊壁越厚 ,肝损害程度越重。  相似文献   
80.
李艳霞  李津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7):2377-2378
目的:比较磷甲酸钠干扰素联用与干扰素单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2例,分为联合组31例,干扰素组51例;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为观察指标,比较不同治疗方案对指标的影响。结果:治疗3个月,联合组与干扰素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eAg/抗-HBe转换率分别为48.39%和29.41%(χ2=2.98,P>0.05),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的阴转率分别为67.74%和33.33%(χ2=9.15,P<0.01),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ALT的复常率及HBsAg滴度的降低均强于干扰素组。结论:磷甲酸钠与干扰素联合使用有协同作用。其抗病毒治疗效果优于干扰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