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5篇
外科学   51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21.
患者本组2例均为男性,因被1万伏高压电击伤后4 h、1 h分别于2001年9月11日和2007年7月3日入院.病例1右前臂、上臂约4% Ⅳ°烧伤创面,三角肌、肱三头肌部分坏死,肱骨上段外露,大小约5 cm×3 cm.  相似文献   
22.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联合厄贝沙坦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效果并研究其可能的保护机制:方法:将61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1例),对照组为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银杏叶提取物片,疗程均为6个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Ⅳ型胶原变化水平,同时观察尿白蛋白排泄率、空腹血糖、血肌酐、尿素氮、血脂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Ⅳ型胶原水平下降(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治疗组治疗后尿白蛋白排泄率明显降低,血脂水平改善(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可通过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Ⅳ型胶原水平而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展.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苯那普利对糖尿病大鼠肾皮质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2(TIMP-2)和Ⅳ型胶原(C-Ⅳ)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C组),糖尿病未治疗组(DM组),糖尿病苯那普利(10mg/kg)治疗组(DB组).8周后,用免疫组化方法(SP法)和RT-PCR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肾皮质MMP-2、TIMP-2及C-Ⅳ的表达.结果 DM组大鼠肾小球MMP-2蛋白、mRNA的表达较C组明显降低,TIMP-2及C-Ⅳ蛋白、mRNA明显升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出现糖尿病.肾病(DN)典型的病理改变.DB组MMP-2蛋白、mRNA较DM组表达明显升高(P<0.01)、TIMP-2和C-Ⅳ表达较DM组明显降低(P<0.01),病理改变好转.结论 苯那普利可能通过逆转糖尿病大鼠肾皮质MMP-2、TIMP-2的表达,降低C-Ⅳ的堆积,对糖尿病肾病(DN)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4.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联合厄贝沙坦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1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A组)和治疗组(31例)(B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A组口服厄贝沙坦治疗,B组口服厄贝沙坦和银杏叶提取物片,疗程均为6个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Ⅳ型胶原(Ⅳ-C)水平的变化,同时观察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空腹血糖(FPG)、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血脂(PF)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GF-β1、Ⅳ-C及UAER水平均明显下降,且B组较A组下降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治疗后PF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可通过降低早期DN患者血清TGF-β1、Ⅳ-C水平而延缓DN的发展。  相似文献   
25.
目的: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Ⅳ型胶原(Ⅳ-C)在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及灵芝的干预作用.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时照组(C组)、糖尿病未治疗组(DM组)、糖尿病灵芝(1.2g·k-1·d-1)治疗组(GL组),用免疫组化方法(SP法)检测治疗后各组大鼠肾皮质MMP-2、MMP-9及Ⅳ-C的表达,同时进行光镜、透射电镜观察各组大鼠肾皮质病理改变.结果:DM组大鼠肾小球MMP-2、MMF-9蛋白表达较C组明显降低,Ⅳ-C蛋白表达明显升高,出现糖尿病肾病典型的病理改变.GL组MMP-2、MMP-9蛋白较DM组表达明显升高,Ⅳ-C表达较DM组明显降低,病理改变好转.结论:灵芝通过上调MMP-2、MMF-9蛋白表达,减少细胞外基质Ⅳ-C积聚而对糖尿痛大鼠起到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6.
目的: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Ⅳ型胶原(Ⅳ-C)在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及灵芝的干预作用.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时照组(C组)、糖尿病未治疗组(DM组)、糖尿病灵芝(1.2g·k-1·d-1)治疗组(GL组),用免疫组化方法(SP法)检测治疗后各组大鼠肾皮质MMP-2、MMP-9及Ⅳ-C的表达,同时进行光镜、透射电镜观察各组大鼠肾皮质病理改变.结果:DM组大鼠肾小球MMP-2、MMF-9蛋白表达较C组明显降低,Ⅳ-C蛋白表达明显升高,出现糖尿病肾病典型的病理改变.GL组MMP-2、MMP-9蛋白较DM组表达明显升高,Ⅳ-C表达较DM组明显降低,病理改变好转.结论:灵芝通过上调MMP-2、MMF-9蛋白表达,减少细胞外基质Ⅳ-C积聚而对糖尿痛大鼠起到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7.
瘢痕水疱在烧伤病人中较常见,较少受重视。然而,当烧伤瘢痕水疱处理不当时,常可形成残余创面,经久不愈。减少烧伤瘢痕水疱可减轻病人痛苦,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因此,我们分析2000年8月~2002年8月收治烧伤307例中,184例发生烧伤瘢痕水疱的原因,以找出其防治规律。  相似文献   
28.
131I治疗前刺激性Tg对乳头状甲状腺癌远处转移的预测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刺激性Tg在乳头状甲状腺癌(PTC)术后、131I治疗前对远处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 231例经过甲状腺全切术拟行131I治疗的PTC患者,根据是否存在远处转移分为M1[38例,男15例,女23例,平均年龄(43.9±16.3)岁]和M0[193例,男60例,女133例,平均年龄(42.4±11.4)岁]2组.用t检验及x2检验观察2组的年龄、性别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用Mann-Whitney 秩和检验比较2组间Tg水平,通过ROC曲线及最佳诊断界值点(DCP)评估刺激性Tg对远处转移的预测价值.结果 2组的年龄(t=-0.675,P=0.50)、性别(x2=1.02,P=0.3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组刺激性Tg水平分别为1.5~17.5 μg/L和93.8~1000.0 μg/L,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787.5,P <0.001).Tg的ROC AUC为0.893(95% CI:0.823~0.962),Tg界值点为52.75 μg/L,对应的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78.90%和91.70%.结论 刺激性Tg在PTC全切术后、131I治疗前对PTC的远处转移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甲状腺再次手术喉返神经的解剖入路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55例因甲状腺疾病再次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5例甲状腺再次手术患者,甲状腺良性疾病术后接受再次手术16例,甲状腺癌术后接受再次手术39例.其中接受第3次手术4例,均为甲状腺癌术后.手术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原手术切口适度延长、正中入路游离皮瓣,横断手术侧舌骨下肌群,充分显露手术视野,再以气管、残余甲状腺组织、甲状软骨下角及颈总动脉作为解剖喉返神经入路标志进行解剖喉返神经,5例术中辅助应用喉返神经探测仪.其中,以气管、残余甲状腺为标志,由内向外解剖出喉返神经32例;以甲状软骨下角为标志,由上向下解剖出喉返神经9例;以颈总动脉为标志,由外向内解剖出喉返神经14例.术后患者恢复基本良好,发生说话声音改变8例,包括声音嘶哑3例,均于术后2个月内恢复.结论 甲状腺疾病再次手术,解剖喉返神经十分必要,气管、残余甲状腺、甲状软骨下角及颈总动脉可作为解剖喉返神经入路的解剖标志.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