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6篇
特种医学   17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正畸治疗可使牙齿排列整齐美观,面形得到改善,但在正畸治疗中,经常遇到一些患者治疗前无开[牙合],治疗中却出现前牙开[牙合]。我院1993~2005年正畸640例,其中52例冶疗中出现开[牙合],占8.1%。本文对此进行分析,探讨开[牙合]的原因。  相似文献   
32.
目的分析龈沟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变化规律与牙周炎活动性的关系。方法选择慢性牙周炎活动期与静止期患者各12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患牙龈沟液中VEGF的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慢性牙周炎活动期龈沟液含量为(2.192±1.312)μl,静止期龈沟液含量为(1.483±0.781)μ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期龈沟液VEGF浓度为(57.831±25.208)mg/L,静止期龈沟液VEGF浓度为(34.039±28.125)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3,P<0.05)。结论龈沟液VEGF的水平变化与牙周病变密切相关,有可能成为判断牙周炎进展的生物学标记物。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低旋转点外踝上皮瓣在修复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方法2007年3月-2010年5月收治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39例,均为外伤性前足软组织缺损,合并骨与关节损伤13例。伤后常规清创,确定胫前动脉、胫后动脉是否完好,设计皮瓣并应用低旋转点外踝上皮瓣修复缺损。结果所有皮瓣成活,1例术后2d皮瓣远端出现静脉危象,拆除旋转点处皮肤缝线后皮瓣恢复正常,4例皮瓣远端皮肤部分浅表性坏死,经换药处理后二期愈合。本组随访6个月~2年,皮瓣外观、质地优良,无色素沉着、瘢痕挛缩等情况,9例足背外侧皮肤感觉减退,考虑为术中损伤腓浅神经所致。结论低旋转点外踝上皮瓣切取较简单,成活率高,是修复前足皮肤缺损的一种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34.
田国永  李仲影  武霞 《武警医学》2006,17(8):637-637
传统方法去龋坏组织是用高、低速手机去龋(尤其深龋),常会刺激牙髓引起疼痛、患儿紧张不合作,也易穿髓。我们采用无损伤性修复(atraumatic restorative treatment,ART)技术,只用手动器械挖除龋坏组织,用粘结性材料修复龋洞,此方法成功率高,且患儿易于接受和配合。通过分别采用ART技术和传统方法对儿童乳牙深龋进行修复,临床调查结果是无损伤性修复技术效果良好、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