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2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IL-1β加酵母RNA对照射小鼠外周血肝脾GSH与SOD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IL-1β(人重组白介素-1)复合酵母RNA对小鼠受γ射线外照射后外周血、肝、脾谷胱甘肽(GSH)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探讨药物治疗辐射损伤机制. 方法 雌性小鼠25只,随机分为5组,1150 cGy腹部照射后1 h, 24 h分别给予后肢im IL-1β, 酵母RNA, IL-1β复合酵母RNA,于照后6 d,取外周血、肝脏和脾脏测SOD, GSH活性. 结果 照射后外周血、肝、脾SOD, GSH活性下降. 使用IL-1β, 酵母RNA, IL-1β复合酵母RNA后照射组外周血、肝、脾SOD, GSH活性升高,且肝、脾的SOD, GSH活性与照射对照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复合组肝脾SOD, GSH活性明显高于照射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1),高于照射单独给药组. 外周血各照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 结论 IL-1β复合酵母RNA升高γ射线外照射对肝、脾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复合用药可以对抗射线引起机体产生的损伤作用. 结果表明:照后复合应用IL-1β, 酵母RNA可通过提高清除自由基,起到更好的抗辐射作用.  相似文献   
82.
心内科监护室卧床患者,由于特殊的年龄、病情、饮食、环境等原因极易产生便秘,增加患者的痛苦,而用力排便又影响生命体征,甚至引起致命性心律失常而猝死[1].从1997年至2000年4年中我们对住院3天未解大便者,在开始用肥皂水灌肠不理想的基础上改进为"1:2:3"溶液,采用细管,加深插管深度,缓慢注入的小量不保留灌肠法.发现后排便效果好,并减少灌肠引起的自觉症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3.
中国人肠上皮细胞gamma射线损伤的差异表达基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肠是电离辐射的敏感组织.γ射线照射后小肠上皮干细胞的损伤,肠道组织形态和生理功能改变的文献报道较多[1],但肠道辐射损伤分子机制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我们采用mRNA差异展示技术,分离正常的和经60Coγ射线照射的人肠上皮细胞株HIEC细胞的差异表达基因,拟从分子水平探讨电离辐射对人肠上皮细胞损伤的分子机制,为建立辐射损伤的分子诊断标准打下基础.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 ①正常人肠上皮细胞株HIEC由Paterson肿瘤研究所Potten教授馈送.②mRNA提取试剂盒、PCR产物纯化试剂盒皆购自…  相似文献   
84.
次声是由物体的机械性振动所产生,频率范围为0.1-20 Hz的声波,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工农业生产、交通及军事活动等领域中.当作用时间、声压级水平相同时,损伤程度随次声频率的变化可有所不同[1].已经发现8 Hz130 dB次声可以引起大鼠肾脏超微结构的改变[4],但对于16 Hz 130 dB次声反复作用一定时间后,对肾脏是否有影响还未见相关报道,本研究拟利用本校研制的电激励式次声压力舱内给予大鼠16 Hz 130 dB次声每天作用2 h,在作用后1和7 d后处死大鼠,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和超微结构的变化,为进一步研究次声的肾损伤机制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5.
86.
目的探讨外源大鼠RNA对受照小鼠肠黏膜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选用BALB/c雄性小鼠36只分为3组即正常对照、单纯照射组和小肠RNA组,每组12只。用11.5Gy60Coγ射线进行腹部一次照射,于照后1~3h采用局部肠腔扩张注入法给小鼠空肠肠腔内注入正常大鼠小肠RNA,于照后18h解剖取空肠段,检测各组肠腺存活率,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将观察肠黏膜形态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单纯照射组肠腺存活率显著降低(P<0.01);与单纯照射组相比,小肠RNA可明显提高受腹部照射小鼠空肠的肠腺存活率(P<0.01),减轻肠绒毛损伤,改善肠黏膜形态结构。结论大鼠小肠RNA对小鼠肠黏膜辐射损伤具有明显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87.
目的 克隆外源核酸促电脑辐射损伤的小鼠肠腺细胞修复的相关基因。方法,建立BALB/c小鼠电脑辐射后给予外源RNA与生理盐水治疗的6,12,及24h,4和8d的模型,采集空肠组织标本后采用消减杂交基础上的LD-PCR技术,获取与受照小鼠肠腺损伤修复相关的基因克隆,对其进行全自动测序与GeneBank检索,新基因递交给基因库,结果获取了90个与肠腺修复相关的基因,杂交证实在核酸治疗组与生理盐水治疗组之间呈差异表达,其中18个是新基因,GeneBank接受员为AF240164-240181。结论克隆了18个外源核酸促电离辐射损伤的小鼠肠腺修复相关基因。  相似文献   
88.
微波和ATP对辐射损伤小鼠外周血白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微波是能量较高的电磁波 ,其辐射作用强 ,对人体渗透力好 ,能达到对深层组织的治疗作用 ,在肿瘤放疗和化疗中起到较好辅助治疗效果。我们用三磷酸腺甘 (ATP)和微波 ,单独和联合使用作用于 6 0 Coγ线腹部照射的小鼠 ,比较其对外周血白细胞损伤的修复作用能力 ,并对机理进行初步探讨。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1.1 动物 采用 10~ 11周龄的 BAL B/ c雄性小鼠 2 0只 ,体重 2 2~ 2 5克 ,为第四军医大学动物实验中心二级动物 ,合格证号为医动字第 0 80 8号。1.1.2 试剂和器材  WKY- 873微波抗生育医疗多用机 (中国国防科学院制 )。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