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4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17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韩丽  曹林  黄娇  杨莉  杨健筌 《癌症进展》2021,19(14):1437-1441,1512
目的 采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腔内应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铂类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CBM、CNKI、维普及万方数据库.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并采用RevMan 5.3版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20项研究,包括1571例恶性胸腹腔积液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胸腹腔灌注铂类单药治疗相比,腔内应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铂类治疗可以提高恶性胸腹腔积液的完全缓解率(OR=2.34,95%CI:1.78~3.07,P﹤0.01)、部分缓解率(OR=1.75,95%CI:1.41~2.18,P﹤0.01)、总有效率(OR=3.30,95%CI:2.65~4.11,P﹤0.01),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OR=2.55,95%CI:1.81~3.61,P﹤0.01).不良反应方面,与胸腹腔灌注铂类单药治疗相比,腔内应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铂类治疗并未增加恶性胸腹腔积液患者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肝功能异常及心率异常的发生率(P﹥0.05).结论 腔内应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铂类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可以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并未增加治疗相关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2.
【例1】男,32岁。因上腹胀痛1周,加重伴呕吐1天入院。查体:腹部中度膨隆,上腹及脐周压痛,轻度肌紧张、反跳痛,未触及腹块,肠鸣音亢进。查血白细胞12.7×10^9/L,中性粒细胞0.89,血红蛋白117g/L。摄腹部X线片见多个液平面及胀气肠袢。右下腹穿刺抽出液体2ml,镜检示白细胞满视野,脓细胞少许。诊断:肠梗阻原因待查?保守治疗36小时无效,行剖腹探查术。  相似文献   
53.
先使用偶联剂γ-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MS) 对微米级硅胶微粒进行了表面改性,然后使改性微粒表面的巯基与溶液中的偶氮二异丁腈(AIBN)构成巯基-AIBN引发体系,引发油溶性单体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在硅胶微粒表面发生接枝聚合,制得了高接枝度(23 g/100 g)的接枝微粒PGMA SiO2。对影响GMA接枝聚合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考察,对表面引发接枝聚合的机理进行了研究。以对氨基苯磺酸钠为试剂,通过环氧基团的开环反应,对PGMA-SiO2接枝微粒进行了功能化改性,将阴离子基团苯磺酸钠(BSNa)键合于接枝大分子PGMA侧链,制得功能接枝微粒BSNa PGMA SiO2,并初步研究了其功能性。 研究表明,受溶液中的AIBN分解反应的诱导,改性硅胶微粒表面的巯基会发生氢原子转移,在硅胶微粒表面产生硫自由基,使GMA可在硅胶微粒表面有效地发生接枝聚合。接枝聚合适宜的温度为55 ℃,适宜的AIBN用量为单体质量的0.8%。功能接枝微粒BSNa PGMA-SiO2表面携带有高密度的负电荷,对苦参碱和金雀花碱等生物碱分子具有强吸附作用。  相似文献   
54.
野生型p53基因诱导人肝癌细胞系HuH-7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通过转染野生型p53基因作用于肝癌细胞株HUH-7,来研究其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作用。方法 野生型p53基因通过脂质体Lipofectamine介导转染人肝癌细胞系HUH-7,96h后,用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凋亡分析。结果 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凋亡结果:阴性对照组为2.8%、转染pUHD 10-3组为4.1%、转染pUHD 10-3-p53组为39.6%。结论 野生型p53基因可诱导人肝癌细胞系HuH-7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探讨18F-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与局部晚期乳腺癌(LABC)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154例LABC患者,均行18F-FDG PET/CT检查,比较不同病理特征及预后患者SUVmax,...  相似文献   
56.
目的:研究广西黑衣壮族5个STR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分布.方法:应用AmpFISTR IdentifilerTM扩增试剂盒和ABI 3100遗传分析仪检测152例无关个体血样.结果:D3S1358、D16S539、D19S433、D21S11、FGA5个STR基因座共检测出54种等位基因,其基因频率分布在0.003 3~0.401 3.观察杂合度分别为0.770 0、0.711 0、0.809 0、0.822 0、0.908 0;多态信息总量分别为0.760 0、0.670 0、0.790 0、0.820 0、0.860 0,累积个体识别力达0.999 999 098,累积非父排除率达0.999 548.广西黑衣壮族与其他2个广西壮族支系之间相同基因座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广西黑衣壮族5个STR基因座属高度遗传多态性标记;广西壮族内部存在多种支系的说法可能具有STR基因座的遗传学基础.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重度脑白质病变(WML)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入选24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调查患者的一般资料,Fazekas量表对WML严重程度评定并根据评定结果分为重度组和非重度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以重度WML为应变量,将单因素筛选的可能影响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4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发生重度WML106例,发生率为42.74%;单因素分析发现,重度组年龄显著高于非重度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发生率显著高于非重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OR=4.116,95%CI:1.816~6.454,P=0.000)、高血压(OR=1.462,95%CI:0.842~1.946,P=0.026)和糖尿病(OR=1.157,95%CI:0.698~1.673,P=0.038)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重度WML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重度WML发生率较高,临床要对高龄及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高危人群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以降低重度WML发生。  相似文献   
58.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一类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且不具有可读框的转录本,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如X染色体沉默、基因组印迹、染色体修饰、转录激活、转录干扰以及核内运输等。lncRNA在鼻咽癌的发展、复发、转移及预后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lncRNA及其在鼻咽癌诊断与治疗中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9.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36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急性胰腺炎发病急、病情重、腹痛剧烈、腹胀明显 ,重型可出现血性腹水、呼吸困难、休克等临床表现 ,甚至危及生命。急性胰腺炎由轻型 (水肿型 )向重型 (出血型、坏死型 )演变是一个连续的渐进的过程 ,如果能防止轻型胰腺炎向重型的转变 ,则有可能提高急性胰腺炎的治愈率 ,降低病死率。为此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 ,收到了较好的疗效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997年 6月~ 2 0 0 0年 8月共收治 36例 ,男性2 4例 ,女性 12例 ;年龄最小 2 5岁 ,最大 6 4岁 ,平均4 3 6岁。均有上腹中部疼痛、恶心呕吐 ,不同程度腹胀 ,肠鸣音减弱 ,大便不通 …  相似文献   
60.
目的:对普拉克索在早期帕金森疾病中的治疗作用进行综合全面地评价。方法:将早期帕金森病60例患者,按服不同的药物分为美多巴治疗组(30例)和普拉克索治疗组(30例),在0年、0.5年、1、2年内比较2组运动症状及运动并发症、非运动症状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对2组采用统一评定相关量表进行评估。结果:在0.5年、1年、2年观察窗内,美多巴组的UPDRSII评分、UPDRSⅢ评分、H-Y分期和普拉克索组的UPDRSⅢ评分,较基线相比均获得明显改善(P<0.05),普拉克索组从1年开始,UPDRSII评分和H-Y分期较基线相比获得明显改善(P<0.05)。在第1年和第2年时,美多巴组的H-Y分期和UPDRSⅢ评分明显低于普拉克索组(P<0.05)。在观察终点时,美多巴组症状波动发生率较普拉克索组明显增加,非运动症状发生率美多巴组明显高于普拉克索组(P<0.05)。在0.5年、1年、2年观察窗内普拉克索组的UPDRSI评分、HAMD-24、HAMA-14、PDSS、FSS、SCOPA-AUT均明显改善(P<0.05),而美多巴组无改善。观察终点普拉克索组嗜睡、视幻觉、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均高于美多巴组(P<0.05)。结论:在早期帕金森疾病中普拉克索和美多巴都能改善运动症状。虽然普拉克索对运动症状的改善不如美多巴,但可延缓运动并发症的发生,且对部分非运动症状的发生具有良好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