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57篇
  免费   305篇
  国内免费   178篇
耳鼻咽喉   68篇
儿科学   66篇
妇产科学   16篇
基础医学   170篇
口腔科学   49篇
临床医学   781篇
内科学   420篇
皮肤病学   62篇
神经病学   184篇
特种医学   323篇
外国民族医学   8篇
外科学   429篇
综合类   1757篇
预防医学   504篇
眼科学   18篇
药学   670篇
  7篇
中国医学   830篇
肿瘤学   78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54篇
  2022年   104篇
  2021年   119篇
  2020年   128篇
  2019年   132篇
  2018年   122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123篇
  2015年   103篇
  2014年   233篇
  2013年   249篇
  2012年   313篇
  2011年   325篇
  2010年   298篇
  2009年   274篇
  2008年   288篇
  2007年   299篇
  2006年   281篇
  2005年   278篇
  2004年   208篇
  2003年   248篇
  2002年   162篇
  2001年   193篇
  2000年   176篇
  1999年   144篇
  1998年   146篇
  1997年   116篇
  1996年   107篇
  1995年   99篇
  1994年   98篇
  1993年   81篇
  1992年   73篇
  1991年   73篇
  1990年   68篇
  1989年   76篇
  1988年   51篇
  1987年   67篇
  1986年   44篇
  1985年   43篇
  1984年   38篇
  1983年   32篇
  1982年   44篇
  1981年   24篇
  1980年   21篇
  1979年   12篇
  1978年   12篇
  1977年   9篇
  1976年   7篇
  196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1.
张明通 《中国肿瘤》2003,12(4):204-205
介绍福建省肿瘤放射治疗中心的人员技术设备力量和开展的新技术,反映福建省肿瘤放射治疗现状。  相似文献   
12.
<正>热力烧伤是指超过生理耐受能力的过高温度对机体组织造成的损伤,例如火焰、热液、蒸气、热物及热辐射等。从理论上讲,只要使皮肤的温度超过热阈值43℃,就可能对机体开始产生损伤,温度越高,持续时间越长,烧伤越深。烧伤发生后,即使脱离了热源,在一段时间内热力仍可继续渗透,使创面加深。冷疗是置烧伤部位于相对低温的环境中,对创面进行淋洗、浸泡或冷敷,使烧伤局部因冷却而达到治疗目的。水的导热性能非常好,流  相似文献   
13.
日本新药     
  相似文献   
14.
已有越来越多的临床工作者[1-4]注意到头颅损伤后硬膜下积液(traumatic subdural hygroma,TSH)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但这种转变的确切过程及CSDH的自然演化过程尚处于认识阶段.笔者自2001年1月始对临床发现的130例TSH进行了CT追踪和随访,并对部分患者进行了手术干预和组织学检查.本文通过复习文献并结合临床提出TSH演变为CSDH的机理.  相似文献   
15.
核医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祥通 《中华医学杂志》1997,77(12):929-930
核医学林祥通作者单位:200040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本文拟就下列四个方面影响我国核医学发展全局的动态加以重点介绍。一、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positronEmissionto-mography,PET)临床应用PET在我国已从实验研究进入临床...  相似文献   
16.
厦门市是我国东南沿海一座海港城市。市辖6区1县,面积1516.12平方公里,人口 117.49万人,农民占总人口的65%。改革开放以来,飞速发展的经济建设,从根本上改变了特区农村的生产结构与消费结构,农民生活富裕,健康要求明显提高。针对这一特点,因地制宜地设计实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下称PHC)规划,符合农民的内在要求和主观愿望,有利于改善投资环境,促进特区经济发展和文明建设,深得领导和群众的支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对28例患者在心内放置2~8年的生物瓣置换标本,进行病理形态学分析,其中牛心包瓣20例,猪主动脉辦7例,硬脑膜辦1例。在28例置换的生物辦中,25例发生不同程度的撕裂;6例瓣叶增厚;12例有不同程度钙化,病变累及一个或数个瓣叶;4例瓣叶基部或中央穿孔,但均不伴有赘生物形成;10例瓣叶內有炎症反应,3例出现异物巨细胞,2例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28例中均未见生物辦上血栓形成。 生物瓣置换后的功能失效,除瓣膜退行性变外,瓣叶局部所受到的血液动力学因素的不同,可能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生物瓣的退行性变与免疫排导反应有关,但炎症和异物反应亦起重要作用。生物瓣钙化与瓣膜置换术后的病程长短密切有关。  相似文献   
18.
国产 89SrCl2治疗肿瘤骨转移灶所致骨痛临床多中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验证上海科兴药业公司提供的89SrCl2 注射液治疗转移性骨肿瘤所致骨痛的疗效。方法 试验采用随机、双盲、阳性药物 (英国Amersham公司生产的Metastron)对照 ,5个中心参加验证。对 90例原发病灶诊断明确的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进行骨痛镇痛治疗 ,其中资料完整的Ⅰ组(验证组 ) 5 9例 ,Ⅱ组 (对照组 ) 2 9例 ,余 2例患者剔除。Ⅰ组中男 30例 ,女 2 9例 ,年龄 2 5~ 80 (5 9 95±13 80 )岁 ;原发性恶性肿瘤肺癌 2 1例 ,乳腺癌 2 4例 ,前列腺癌 12例 ,胃癌、肝癌各 1例 ;治疗前骨痛评分为 6~ 12 (7 5 9± 1 5 9)。Ⅱ组中男 11例 ,女 18例 ,年龄 35~ 91(5 8 93± 14 6 0 )岁 ;原发性恶性肿瘤肺癌 10例 ,乳腺癌 12例 ,前列腺癌 6例 ,胃癌 1例 ;治疗前骨痛评分为 6~ 9(7 14± 1 4 6 )。入选患者均以 14 8MBq静脉注射给药 ,疼痛得分大于 6 ,体力状况评分平均≤ 70分 ,患者预期生存期至少大于3个月。全身99Tcm 亚甲基二膦酸盐 (MDP)骨显像示多发骨骼放射性浓聚灶 ,并经实验室及其他影像学检查证实。治疗后观察 3个月。结果 Ⅰ组镇痛有效率为 6 2 71% (37 5 9例 ) ;其中无效占 15 2 4 %(9 5 9例 ) ,好转占 2 2 0 3% (13 5 9例 ) ,显效占 5 5 93% (33 5 9例 ) ,完全缓解占 6 78% (4 5 9例 )。Ⅱ组镇  相似文献   
19.
《广东医学》2004,25(7):854-855
目的 探讨硝酸甘油与多巴酚丁胺、多巴胺合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早期 (2 4h内 )并急性左心衰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31例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 ,随机分为A ,B组 ,A组为硝酸甘油治疗组 ,在常规吸氧、镇静、止痛、溶栓、抗凝、解痉、利尿等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硝酸甘油 2 0~ 4 0 μg/min 静脉滴注 ;B组为联合治疗组 ,在A组治疗基础上 ,加用多巴酚丁胺 6~ 10 μg/ (kg·min) ,多巴胺 6~ 10μg/ (kg·min) ,用微量输液泵分开静脉滴注。结果 A组显效 4例 ,有效 7例 ,无效 4例 ,总有效率为 73% ;B组显效 11例 ,有效 3例 ,无效 2例 ,总有效率为 8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 ,硝酸甘油与多巴酚丁胺、多巴胺合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并急性左心衰竭比单独加用硝酸甘油疗效更为显著 ,更加安全。  相似文献   
20.
在免疫学实验中 ,补体有关的实验 ,目前常有 5 0 %溶血测定总补体活性和单向琼脂扩散试验测定 C3。前者需要绵羊红细胞和抗绵羊红细胞抗体 (溶血素 ) ,并且被检补体 ,必需在 2h内完成实验 ,否则补体活性降低 ,影响结果。后者需要抗 C3抗体和标准浓度的 C3。实验经费不足 ,而且因时间的限制 ,很难安排实验。CIC测定有时不容易采到阳性血清标本。为此 ,我们用廉价的材料模拟该三项实验 ,取得了成功。1 总补体溶血活性 ( CH50 )测定的模拟方法1.1 模拟材料 :1∶ 2 0被检血清即补体用新洁尔灭 (5 %新洁尔灭 0 .7g加 10 0 m l蒸馏水 )或胆盐 (10 g/ L胆盐 ,再进行 1∶ 2 0稀释 )代替 ;缓冲液用生理盐水代替 ;溶血素致敏的绵羊红细胞用人红细胞代替。1.2 方法 :具体方法见表 1。表 1 补体 CH5 0测定试管法 (ml)  成分试管号12 345 6 7 89101∶ 2 0被检血清 0 .10 0 .15 0 .2 0 0 .2 5 0 .30 0 .35 0 .4 0 0 .4 5 0 .5 0 -缓冲液 1.4 0 1.35 1.30 1.2 5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