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18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24篇
药学   17篇
  1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冠心病患者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以及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通过对209例患者进行”C尿素呼气试验(^13 C-UBT)以评估Hp感染与否,将患者分为感染组(101例)及非感染组(108例),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了解各组颈动脉斑块情况,同时测定各组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ey)、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纤维蛋白原(Fbg)、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感染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69.31%,70/101)大于非感染组(55.56%,60/1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感染组hs—CRP水平[(3.91±1.91)mg/L]与非感染组[(2.65±1.15)m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感染组与非感染组血浆Hey、TC、LDL—C、Fb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p感染是冠心病患者发生颈动脉斑块的危险因素之一;Hp感染程度对颈动脉斑块检出率无影响。结论Hp感染阳性的冠心病患者可能有更高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这一结果与Hey、LDL—C、Fbg、Tc水平无关;Hp感染是冠心病患者发生颈动脉斑块的危险因素;Hp感染的严重程度对颈动脉斑块检出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2.
目的 建立一种确定立体定向放疗(SRT)容积调强弧形治疗(VMAT)计划处方等剂量线(IDL)的方法。方法 选取8例SRT脑转移瘤患者,靶区体积范围3.5~11.7 cm3(中位数6.1 cm3)。采用VMAT技术,首先对每一个靶区设计相同处方剂量的参考计划。然后,采用原靶区内收一定几何边界生成的新靶区来进行优化计算,从而得到不同IDL的计划。研究不同靶区达到最优IDL范围所需内收的最小几何边界。结果 所有靶区达到最优IDL范围所需内收的最小边界均为4或5 mm,其得到的平均IDL为(66.05±0.02)%。最优IDL计划同参考计划相比,平均梯度指数(GI)从4.05±0.39下降到3.37±0.24,下降了20%(Z=-2.521,P<0.05)。正常脑组织中V40V30V5以及平均剂量分别下降了11.5%(Z=-1.973,P<0.05)、7.2%(Z=-2.105,P<0.05)、12.8%(Z=-2.521,P<0.05)以及8.1%(Z=-2.382,P<0.05),V20V10以及适形度指数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采用靶区内收生成新的靶区进行计划设计的方法可以用于SRT-VMAT计划IDL的优化。靶区内收4或5 mm进行计划设计可以使IDL达到最优范围,从而可以降低GI值以及更好地保护正常脑组织。  相似文献   
143.
目的 探讨黄芪甲苷(AS-Ⅳ)对糖尿病大鼠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导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罗格列酮组(1.25 mg/kg)、AS-Ⅳ组(20、40、80 mg/kg).连续灌胃给药6周,于给药前测空腹血糖,处死,取肝脏,称肝湿重,计算肝脏指数;采用ELISA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试剂盒检测肝脏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和丙二醛(MDA)含量变化;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肝脏组织中胰岛素受体底物2(IRS-2)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和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肝脏指数、空腹血糖、空腹血清胰岛素、血清AST、ALT、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水平、肝脏组织中MDA含量均明显升高(P<0.01),T-SOD与GSH-Px降低(P<0.01),肝病理损伤明显,同时肝组织中IRS-2、PI3K、p-AKT、GLUT4蛋白表达减少.与模型组相比,AS-Ⅳ(20、40、80 mg/kg)组能明显改善上述指标的变化,使肝组织损伤减轻,并增加IRS-2、PI3K、p-AKT、GLUT4蛋白表达.结论 AS-Ⅳ对糖尿病大鼠肝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上调肝脏PI3 K/AKT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44.
公立医院建立奖励性绩效工资考核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立医院实施奖励性绩效工资是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的要求,而建立健全相应的考核体系是实行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关键。本文从奖励性绩效工资构成、考核体系建立、实施奖励性绩效工资考核需注意的问题等方面对公立医院绩效工资考核体系的构建做以阐述。  相似文献   
145.
目的 探讨吗啡-芬太尼复合麻醉下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的转归.方法 拟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72例,年龄41~64岁,随机分为2组(n=36):芬太尼复合麻醉组(F组)和吗啡-芬太尼复合麻醉组(MF组).静脉注射芬太尼10~20μg/kg、咪达唑仑0.1 mg/kg、依托咪酯0.3 mg/kg和维库溴铵0.1 mg/kg进行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麻醉维持:MF组静脉输注吗啡0.15 mg·kg-1·h-1+芬太尼8μg·kg-1·hZ-1,F组静脉输注芬太尼10μg·kg-1·h-1,2组均吸入0.5%~2.0%异氟烷,间断静脉注射维库溴铵4 rag.2组术后进行静脉镇痛,MF组和F组分别静脉输注吗啡0.75 mg/h吗啡和芬太尼10μg/h.分别于术前(基础状态)、术后1、2、3 d进行恢复质量评分(QoR评分).于拔除气管导管后15 min、4 h、24 h时进行Ramsay镇静评分.记录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F组比较,MF组术后QoR评分升高,术后发热发生率降低(P<0.05或0.01),Ramsay镇静评分和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芬太尼复合麻醉比较,吗啡-芬太尼复合麻醉有利于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6.
徐源  杨福寿  胡昕  李渊 《西北医学教育》2012,20(6):1073-1075
我国正处于医疗体制改革的特殊阶段,医患纠纷逐年上升,影响了正常的医疗秩序和社会的安定团结。通过加强医患沟通和相互换位思考,可以让医患之间增进了解,重构和谐的医患关系。本文主要分析了医患沟通与换位思考的重要性和目前医患沟通与换位思考能力缺乏的主要原因,提出加强医学生医患沟通与换位思考能力培养的主要举措。  相似文献   
147.
目的探讨EphB6在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成骨分化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BMSC通过双相接种法接种于脱钙骨基质,分为4组:成骨诱导5、14 d(A、B组),普通培养5、14 d(C、D组),茜素红染色检测钙结节,定量检测各组碱性磷酸酶活性,Runx2、Osterix和EphB6的mRNA表达,采用游离态配体ephrinB1-Fc激活EphB6并重复检测上述指标。结果 ALP活性、Runx2和Osterix在A、B组增高,且B组检测到最高的ALP活性[(7.32±2.02)金氏单位/100 ml]、Runx2(3.442 6±0.258 5)倍和Osterix(2.482 3±0.329 2)倍。EphB6的表达水平在A、B组降低,且在B组最低(0.754 3±0.023 5)倍。以ephrinB1-Fc激活EphB6后,茜素红染色显示钙结节明显减少,ALP活性显著下降(P<0.05),在高浓度配体作用后ALP活性[(12.20±1.30)金氏单位/100 ml]较低浓度配体[(15.40±1.03)金氏单位/100 ml]有进一步下降(P=0.008)。配体作用后,BMSC成骨分化中Runx2和Osterix的表达显著下降。结论 EphB6通过调控Runx2和Osterix抑制BMSC成骨分化。  相似文献   
148.
不同靶浓度瑞芬太尼全麻诱导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靶浓度瑞芬太尼全麻诱导时对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的影响,及用于气管插管的最佳剂量。方法36例ASAⅠ~Ⅱ级患者,随机分为3组:R2组(瑞芬太尼2ng/ml,n=12),R4组(瑞芬太尼4ng/ml,n=12),R6组(瑞芬太尼6ng/ml,n=12)全麻诱导时给予靶控异丙酚血浆浓度3.5μg/ml,5min后依分组情况给予血浆靶浓度的瑞芬太尼,3min后行气管插管,并记录每分钟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心率变异性功率谱(HF、LF、HF/LF),并将病人人室后(T0),给瑞芬太尼前(T1),气管插管前(T2),气管插管后5min内的最大值(T3),切皮前(T4)以及切皮后5min内的最大值(L)纳入统计分析。结果靶控输注异丙酚后三组BP、HF、LF均显著降低,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后,R6组HF显著高于R2组,R6组BP低于R2组,R4组、R6组HR较R2组显著降低,插管后、切皮后R2组BP、HR、LF均显著升高。R4组、R6组与插管前相比各指标无显著差异。结论较高靶浓度瑞芬太尼对迷走神经有兴奋作用。在靶控输注异丙酚浓度3.5μg/ml靶控输注瑞芬太尼4ng/ml可以制止插管心交感张力的增高,血流动力学平稳,减少应激刺激。  相似文献   
149.
目的:基于内容分析法分析当前世界各国卫生规划关注的热点领域,并通过比较研究揭示其中的共性和差异,为我国的卫生规划提供借鉴。方法:基于WHO Country Planning Cycle Database,筛选时间跨度覆盖2019年及以后且语言为英文的国家卫生政策战略,选取其中15个国家的规划文件,提取相关关键词,运用UCINET 6软件计算点度中心度。结果:各国规划文件的关键词可归为基本理念、体制机制、卫生资源、卫生服务、健康相关因素和效果评估6个分析维度。发达国家卫生规划基本理念维度以及“循证政策制定”、“服务质量”和“可及性”的点度中心度较高;发展中国家卫生规划健康相关因素维度、卫生资源维度关键词点度中心度较高。结论:“健康”和“整合”的理念受到各国关注,评估是较被忽视的环节。发达国家的卫生规划更倾向于对主旨和基本理念的把控,强调基于循证理念的政策制定;发展中国家更注重合作,通过资源合理配置保障服务提供,减轻疾病负担。我国卫生规划兼具发达和发展中国家的特点,后期需重视循证支持,构建更整合的医疗卫生体系,重视规划实施的评估和反馈。  相似文献   
1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