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18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24篇
药学   17篇
  1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01.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RP1-261G23.7对人胶质瘤细胞增殖及迁移的影响及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采用GEPIA数据库分析RP1-261G23.7在胶质瘤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采用qRT-PCR检测RP1-261G23.7在4种胶质瘤细胞系(U87MG、SNB-19、U251、LN382)中的相对表达。采用Lipofectamine3000向胶质瘤细胞U87MG中单独转染si-RP1-261G23.7质粒(si-RP1-261G23.7组)和si-NC对照质粒(si-NC组)。采用CCK-8实验和细胞划痕实验检测转染后U87MG细胞的增殖及迁移能力。采用生物信息学、qRT-PCR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研究RP1-261G23.7和miR-525-5p表达的关系。Western blotting检测NF-κB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织相比,RP1-261G23.7在胶质瘤组织中表达上调(P<0.01)。与人脑星型胶质正常细胞系(HEB)相比,RP1-261G23.7在四种胶质瘤细胞系中表达均上调(P<0.01),U87MG细胞中RP1-261G23.7相对表达量最高(P<0.01)。与si-NC组相比,敲减RP1-261G23.7显著抑制了U87MG细胞的增殖(P<0.05)和划痕愈合(P<0.01)。RP1-261G23.7能够直接互补结合miR-525-5p(P<0.01)。与si-NC组相比,敲减RP1-261G23.7表达显著促进了U87MG细胞中miR-525-5p的表达(P<0.01),NF-κB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1)。结论:胶质瘤组织和细胞系中RP1-261G23.7表达明显上调,敲减RP1-261G23.7通过促进miR-525-5p表达、干扰NF-κB信号通路活化,抑制胶质瘤U87MG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可能为胶质瘤的靶向治疗开辟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研究畲族人群头痛发病情况以及糖尿病与头痛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畲族人群的头痛情况进行分析,共5 385名畲族人(女3 077人,男2 308人)参与此次研究.结果 畲族人群头痛发病率达20.3%;随着糖耐量的下降,头痛发病率呈升高趋势.与正常葡萄糖耐量人群相比(19.9%),糖耐量异常人群和糖尿病...  相似文献   
103.
<正>人类双调蛋白是一个含有84个氨基酸的糖蛋白,最早于1980年由Shoyab从人乳腺癌细胞中发现并分离出来~([1])。双调蛋白作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的配体,在多种组织和器官中表达,并通过维持肿瘤细胞生长信号的自给自足、抑制肿瘤细胞凋亡、帮助肿瘤细胞获得无限复制潜能、维持血管生成、参与Warburg效应、促进肿瘤组织侵袭和转移以及参与肿瘤治疗抵抗等效应,参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究依鲁替尼对多发性骨髓瘤Treg细胞表达水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8年6~12月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同期来院的10例无关疾病(白细胞减少症或缺铁性贫血)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采集两组患者的骨髓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骨髓浆液中可溶性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表达。流式细胞术测定RPMI-8226细胞PD-L1表达变化。选取18只6~8周龄SPF级C57BL/6雄性小鼠,构建骨髓瘤小鼠模型,将骨髓瘤小鼠按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依鲁替尼组和依鲁替尼联合IL-6组,每组各6只,对照组小鼠给予二甲基亚砜皮下注射8 d,依鲁替尼组小鼠给予6 mg/kg依鲁替尼皮下注射8 d,依鲁替尼联合IL-6组小鼠接受6 mg/kg依鲁替尼联合1 ng/kg IL-6皮下注射8 d。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实验小鼠在依鲁替尼作用前后Treg细胞变化情况,以DC4~+CD25~(high)T细胞占CD4~+细胞的百分比代表Treg细胞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液中可溶性PD-L1表达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与对照组RPMI-8226细胞相比,依鲁替尼组RPMI-8226细胞PD-L1呈现明显低表达,依鲁替尼联合IL-6组RPMI-8226细胞PD-L1表达水平较依鲁替尼组则明显增高,与对照组RPMI-8226细胞相比则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与对照组小鼠相比,依鲁替尼组小鼠骨髓液Treg细胞数明显减少,依鲁替尼联合IL-6组小鼠骨髓液Treg细胞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明显高于依鲁替尼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对照组小鼠相比,依鲁替尼组小鼠骨髓液中可溶性PD-L1呈现明显低表达,依鲁替尼联合IL-6组小鼠PD-L1表达水平较依鲁替尼组小鼠则明显增高,与对照组小鼠相比则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依鲁替尼可通过介导多发性骨髓瘤中Treg细胞占比变化,抑制多发性骨髓瘤中PD-L1的表达,参与调控多发性骨髓瘤发病的相关免疫微环境。  相似文献   
105.
胰岛素与骨质疏松的关系近年来备受关注,但观点不一:胰岛素可通过多种途径促进成骨细胞分化并增加其活性,可防止骨质疏松发生;胰岛素与骨质形成不相关,糖尿病患者经胰岛素治疗可增加发生骨折的概率。本文对有关观点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6.
目的评价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对患者实施超早期精细化康复锻炼加速膝关节功能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行TKA的患者150例,按照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术后加速康复(ERAS)方案,观察组采用超早期行为干预+精细化训练+连续被动运动(CPM)的超早期精细化康复锻炼方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膝关节屈曲活动范围评分(ROM)、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功能评分(HSS)比较2组患者康复期间疼痛、膝关节功能恢复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7、14 d,观察组VAS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1周以及1、3个月观察组ROM、HSS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 33%)明显低于对照组(6. 67%),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TKA术后,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基础上,采用超早期行为干预+精细化训练+CPM的超早期精细化康复锻炼方案能有效改善患者膝关节的功能,减轻患者术后痛苦,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出凝血分子标志物的检测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在该院救治的50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作为探讨对象,按照患者病程时长的不同将其分为早期组和晚期组,选取同时期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患者出凝血分子标志物的水平差异及阳性检出率。结果弥漫性出血患者其出凝血分子标志物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晚期组患者与早期组患者出凝血分子标志物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其出凝血分子标志物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出凝血标志物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检测中不受凝血因子降低的影响,其含量可随着病程加重而出现变动,具有高度特异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了万寿菊主要提取物叶黄素对实验性高脂大耳白兔的血管组织结构及生化指标的作用。方法采用超声法提取叶黄素,高脂饲料喂养家兔建立高脂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使用叶黄素连续给药4周,采用试剂盒分别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肌酸激酶(CK)、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和环磷酸鸟苷(c GMP)含量,取主动脉,观察动脉斑块面积并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叶黄素高剂量组能降低家兔血清中TC、TG、LDL-C含量(P<0.05),升高血浆NO、c GMP水平(P<0.05),减少ET生成(P<0.05),降低主动脉粥样硬化病理变化。结论万寿菊主要提取物叶黄素通过调节血脂代谢、升高血浆NO、c GMP含量,减少ET生成等方式达到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9.
目的:对比舒芬太尼与芬太尼麻醉对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患者谵妄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拟行OPCABG的患者48例,年龄60~65岁,随机分为2组(n=24):舒芬太尼组(S组)与芬太尼组(F组)。2组均静脉注射咪达唑仑、依托咪酯、维库溴铵及舒芬太尼1~2μg//kg(S组),芬太尼10~20μg/kg(F组)进行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麻醉维持:S组静脉输注舒芬太尼0.5~1.5μg.kg-1.h-1,F组静脉输注芬太尼5~15μg.kg-1.h-1,2组均吸入0.5%(2.0%异氟烷,间断静脉注射维库溴铵。S组静脉输注舒芬太尼2μg/h,F组输注芬太尼20μg/h进行术后静脉镇痛。分别于术前、术后1d、2d、3d、4 d及5 d进行谵妄分值评估。于术前及术后1d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并于记录血流动力学指标、ICU停留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F组比较,S组术后谵妄发生率低(P<0.01),术后1 d C-反应蛋白较F组低(P<0.05),术后发热发生率降低(P<0.01),其他不良反应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复合麻醉可降低OPCABG患者术后炎症反应程度,并降低术后谵妄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