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4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与抗肿瘤转移治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是最重要的刺激血管新生的细胞因子。VEGF的生物学效应是通过其特异性的膜受体即VEGF受体介导实现的。本文就VEGF及其受体的基因和蛋白结构、生物学作用、信号转导通路及在抗肿瘤血管新生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2.
DNA疫苗是当前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中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拟对DNA免疫的原理、应用、发展状况及其存在的问题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43.
目的观察肝脂素(heplipin)对KG-1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比较肝脂素诱导KG-1细胞凋亡前后的基因表达谱,寻找与白血病细胞凋亡相关的基因。方法应用DNA倍体分析和DNA凝胶电泳的方法,证实肝脂素可诱导KG-1细胞凋亡。采用差异显示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DDRT—PCR)的方法寻找肝脂素诱导前与诱导16、20h后的基因表达差异片段,并对其进行克隆分析。结果250μg/ml肝脂素作用KG-1细胞16、20h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3.5%和30.4%,显著高于未经肝脂素诱导组(1.5%)。肝脂素诱导KG-1细胞凋亡前后存在明显的基因表达差异,Wnt13和ATPase 3基因是肝脂素诱导KG-1细胞凋亡相关下调基因。结论肝脂素诱导KG-1细胞凋亡,其机制是一个多基因参与的过程。肝脂素诱导KG-1细胞凋亡与Wnt13和ATPase 3基因有关。Wnt13基因在多种肿瘤细胞中高表达,在白血病细胞系中被检测到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44.
目的建立一种稳定的大鼠酒精性肝炎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IL-22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模型组50只,利用酒精、高脂饲料以及碳酰铁联合诱导建立酒精性肝炎模型,分别在第16周,24周,32周时检测血清转氨酶及组织病理学变化。在确定出现酒精性肝炎病理变化后,将模型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10只)以及IL-22治疗组(10只),IL-22治疗组尾静脉注射重组hlL-22蛋白(0.5mg/kg),隔天给药,共注射10次,实验结束后处死大鼠,测定各组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以及1.谷氨酰氨基转移酶(GGT)水平,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随着造模时间的增加,血清转氨酶呈进行性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组织病理学由小泡状肝脂变逐渐进展为大泡状肝脂变伴有炎性细胞的浸润以及Mallory小体的形成,表现为典型的酒精性肝炎病理学改变。II。-22治疗可以降低血清转氨酶,总胆固醇以及甘油三酯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组织病理学变化。结论酒精、高脂饲料以及碳酰铁联合应用可以诱导大鼠酒精性肝炎模型,IL-22治疗可明显改善酒精性肝炎的血清学及病理学变化,提示IL-22可以作为酒精性肝炎治疗的候选药物。  相似文献   
45.
目的 制备复发性大鼠炎性肠病模型,评价重组KGF-2突变体(STEA)给药对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的复发性大鼠炎性肠病模型的治疗效果.方法 利用2%的TNBS(100mg/kg)对雄性Wistar大鼠进行灌肠,3周后,再次利用TNBS(10毫克/只)处理这些大鼠.于再次灌肠当天,治疗组的大鼠腹腔注射3mg/kg STEA,模型对照组和正常组注射等量的PB缓冲液,每天1次,连续7天.对各组大鼠的生存状态、血清中IL-6和IL-1β的表达水平、以及结肠组织病理变化等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 利用TNBS二次致敏的方法,成功制备了复发性大鼠炎性肠病模型.STEA给药能显著降低模型大鼠血清中IL-6和IL-1β的表达水平,提高大鼠的存活率,促进受损结肠黏膜的修复.结论 STEA对TNBS诱导的复发性大鼠的结肠损伤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6.
本研究目的建立血浆蚓激酶的定量检测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分析人血浆样本中的蚓激酶含量。利用蚓激酶免疫家兔和BALB/c小鼠,制备其兔源及鼠源的多克隆抗体,建立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蚓激酶的方法,绘制蚓激酶含量检测标准曲线,进一步对该方法的特异性、精密度、回收率等进行了分析。利用建立的双抗夹心ELISA检测方法对人血浆中的蚓激酶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双抗夹心ELISA检测蚓激酶的标准曲线拟合R值>0.99;精密度评价3个批次内及批间测定值的变异系数(CV)均<15%;回收率评价3个批次内及批间测定值回收率均>80%;定量下限为5 ng/ml(精密度CV<15%,回收率>85%)。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双抗夹心ELISA检测方法符合药典所规定的标准,满足药代动力学评价的基本要求,可为蚓激酶的临床试验研究提供可靠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47.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GFBPs)是与Ⅰ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Ⅰ)高特异性结合的一个蛋白大家族。目前已发现6种IGFBPs(IGFBP1~6),其中IGFBP-3在血清中含量最为丰富,体内约90%以上的IGF-Ⅰ与IGFBP-3结合以复合物形式存在。IGFBP-3是一种多功能蛋白,在血液循环、细胞  相似文献   
48.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准确、可视化、易开展的B、E型腺病毒检测技术.方法 针对B、E型腺病毒壳蛋白保守序列设计通用引物,建立可同时检测出这两种腺病毒型别的重组酶聚合酶扩增结合侧流层析试纸条(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 combined with a lateral flow dipstick,LFD-RPA)检测技术,评价其灵敏度与特异性,并验证最佳反应温度与反应时间,同时利用该法对19例B、E型腺病毒感染患者及10例健康志愿者鼻咽拭子标本进行检测.结果 腺病毒LFD-RPA法检测灵敏度可达10拷贝/μl,与qPCR方法相近,且不会与其他亚属腺病毒及其他病毒发生交叉反应.反应可在25~45℃温度范围内高效进行,检测全程仅需15~20 min.利用临床咽拭子标本对检测体系进行评估,其灵敏度及特异性均达100%.结论 该检测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简单,反应快速,能脱离对大型仪器、专业操作人员及正规实验室的依赖,在基层卫生部门,尤其在野外及现场检测中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49.
目的:研究白介素-22(IL-22)对ApoE基因敲除小鼠肝脏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4只ApoE基因敲除小鼠,随机分为IL-22组和生理盐水组,尾静脉注射IL-22,剂量0.25mg/kg,隔天给药一次,连续20次,观察肝功指标、损伤指标、血脂水平和病理变化的情况。结果:小鼠经IL-22处理后,其C反应蛋白(CRP)水平虽没有明显改变(P〉0.05),但小鼠的血脂、ALT、AST、MAD水平以及肝指数显著降低(P〈0.05),并且小鼠脂肪肝的病变程度也明显减轻。结论:IL-22能够降低ApoE基因敲除小鼠肝脏炎症指标并抑制脂肪肝发展。  相似文献   
50.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和体外细胞实验探讨SAK-HV蛋白降胆固醇的机制。方法以0.5mg/kg浓度的SAK-HV蛋白治疗高脂喂养的ApoE-/-C57小鼠,酶法检测ApoE-/-C57小鼠血脂水平,定量PCR法( 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PCR)和蛋白质印迹( Western blot)法检测小肠ABCG5和ABCG8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100μg/ml的SAK-HV蛋白作用caco-2细胞不同时间后,NBD胆固醇作为荧光探针检测SAK-HV蛋白对caco-2细胞胆固醇吸收的影响,q-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SAK-HV蛋白对caco-2细胞ABCG5和ABCG8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SAK-HV蛋白可以降低高脂喂养的ApoE-/-C57小鼠的血清胆固醇水平,同时上调小肠ABCG5和ABCG8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体外实验表明,SAK-HV蛋白可以抑制caco-2细胞胆固醇的吸收,同时上调ABCG5和ABCG8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论 SAK-HV蛋白通过上调ABCG5和ABCG8的表达抑制小肠胆固醇的吸收从而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