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放疗计划评估是放疗医生临床实践中的重要环节,为了确保放疗效果,本专家委员会制定了包含9个核心部分的共识。(1)核对:包括定位图像名字、时间、部位以及照射部位的左右侧等。核对定位扫描图像完整性,包括肿瘤和危及器官(OAR)。(2)肿瘤靶区和OAR勾画:检查肿瘤靶区命名标准化,检查肿瘤靶区和OAR勾画是否在合适的窗宽、窗位下进行;肿瘤区(GTV)勾画是否充分结合多模态影像勾画;临床靶区(CTV)是否按照解剖屏障进行修回;是否考虑肿瘤运动而设定内靶区,并确认内靶区外放是否与相应的呼吸管理模式相匹配;计划靶区(PTV)外放是否根据相应肿瘤中心的设备精度、人员技术水平、图像引导放疗方式进行综合考虑;是否在水平面、矢状面和冠状面全面审核靶区和OAR勾画的准确性和完整性。(3)射野设置和入射角度:照射技术、入射角度及数量的选择是否合理,射野或者拉弧的数量是否考虑对于治疗时间的影响。(4)剂量覆盖:是否在CT图像的水平面、矢状面、冠状面逐层评估三维剂量分布,处方剂量覆盖不到的PTV区域,甚至CTV或GTV是否是肿瘤容易复发的部位,处方剂量包绕的PTV之外的区域是否落在重要OAR上。(5)剂量冷热:PT...  相似文献   
12.
背景与目的:传统调强适形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计划设计是一个反复优化且耗时的过程。该研究通过使用射野形变技术,研究在直肠癌的放射治疗中进行快速自动计划设计(quick auto-planning,QAP)的可行性(计划设计时间小于10 s),以提高直肠癌放射治疗过程的效率。方法:QAP方法通过分析源计划(模板计划)的计划靶区体积(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轮廓和新患者待设计计划(即目标计划)的PTV轮廓,得到轮廓边界形变函数。通过此边界形变函数将模板计划中每个射野形状变成目标计划射野的形状。然后,重新计算目标计划的射野权重。用9例直肠癌患者(1例患者为模板计划,8例患者分别采用QAP设计目标计划和人工设计目标计划)对QAP方法进行可行性验证,评估QAP计划设计的时间和质量(PTV剂量指标和正常组织剂量指标)。结果:8例QAP设计的目标计划的用时均小于6 s。模板计划、QAP计划(x±s)和人工计划(x±s)的PTV平均剂量(Dmean)分别为51.70、(52.90±0.40)和(52.00±0.30)Gy;适形指数(conformity index,CI)分别为1.12、1.13±0.05和1.05±0.06;膀胱Dmean分别为35.00、(35.80±5.00)和(36.70±5.10)Gy,左股骨头Dmean分别为27.40、(29.40±3.70)和(24.70±2.70)Gy,右股骨头Dmean分别为29.20、(28.40±2.20)和(24.20±2.80)Gy。结论:QAP技术可以应用于直肠癌IMRT计划设计中。使用本技术设计的目标计划质量接近于模板计划和人工计划质量,计划效率相比传统的逆向优化技术有显著性提高,其可行性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mage guided radiation therapy,IGRT)技术在测定并校正肺部恶性肿瘤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ation therapy,SBRT)过程中靶区位置误差的意义。方法:选择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14例肺部恶性肿瘤并接受SBRT的患者。每次治疗前后均进行千伏级锥形束CT(kV-CBCT)扫描,与计划CT图像进行在线配准,校正误差后进行治疗。治疗后再次进行CBCT扫描并配准。分别记录治疗前后靶区位置误差。根据临床靶区(CTV)-计划靶区(PTV)外放公式MPTV(外放)=2.5Σ+0.7σ计算PTV外扩大小。结果:治疗前靶区位置左右、头脚、腹背方向误差最大值分别为10.0mm、16.9mm、8.7mm,误差平均值分别为(2.4±2.8)mm、(3.4±4.6)mm、(2.9±3.4)mm。在线校正并治疗后,靶区位置左右、头脚、腹背方向的误差最大值分别为7.6mm、4.6mm、7.0mm,误差平均值分别为(2.1±2.0)mm、(1.5±1.6)mm、(1.7±2.0)mm。无图像引导PTV外扩大小为左右7.96mm、头脚11.72mm、腹背9.63mm,有图像引导并在线校正PTV外扩大小为左右6.65mm、头脚4.87mm、腹背5.65mm。结论:IGRT技术可即时校正SBRT治疗前由摆位引起的靶区位置误差,并测定治疗过程中的靶区位置移动,能提高治疗精度,并有助于PTV外扩的制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定量评价瓦里安加速器机载千伏级锥形束CT (CBCT)的图像质量、稳定性及三维影像体积重建精度。方法 应用CBCT系统分别采用全扇形扫描和半扇形扫描方式重复扫描Catphan600模体,用治疗计划系统评价图像质量参数(低对比度分辨率、空间分辨率、均匀性及噪声)及体积重建精度;并以常规大孔径模拟CT (FBCT)图像为基准做定量比较,观察其长期稳定性。结果 CBCT空间分辨率与FBCT无差别(6 lp/cm∶6 lp/cm,T=18.00,P>0.05)。CBCTFull-Fan与CBCTHalf-Fan低对比度分辨率均高于FBCT (1.65%与1.74%∶1.03%,T=6.00,P<0.05),其均匀性也高于FBCT (0.005与0.033∶0.003,T=6.00,P<0.05),各项对比度-噪声比也都低于FBCT (T=30.00,P<0.05)。在有效扫描范围内CBCT体积重建精度较高且长期稳定性较好。结论 千伏级CBCT图像质量差于常规FBCT,但仍可实现肿瘤和软组织成像且稳定性好和三维影像体积重建精度高。  相似文献   
15.
该研究的目的是在含有钛合金植入物的椎体放射治疗计划中应用一种校正方法,修正CT密度表以包含钛金属的CT密度信息。通过比较调强计划在应用校正方法前后的剂量分布改变,以及在含有椎体固定装置的自制仿真模体上验证计算剂量来研究相应剂量学影响。结果显示在IMRT计划中应用校正方法后脊髓最大剂量有明显改变,且校正方法降低了计算结果与实际测量的偏差。研究证明该校正方法可以减小剂量计算时的剂量误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