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24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6篇
  2024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21.
创伤性动静脉瘘(traumatic arterio-venous fistula,TAVF)是一种较少见的血管损伤,多由锐器造成急性血管穿通伤,因诊断和治疗延误而导致的后遗病变.多见于下肢,常表现为肢体肿胀、静脉曲张等,瘘口较大者还可造成充血性心力衰竭.近年来,我科采用覆膜支架血管内腔内修复,为治疗此病提供了一个创伤性小、操作简便、疗效确切的方法.现将2005~2008年接受腔内修复治疗的7例TAVF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2.
目的:评价用131I-SPECT/CT融合显像方法对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患者是否有转移病灶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156例DTC术后患者在随诊的不同阶段行常规核医学全身131I平面显像,对所见的异常摄取灶再进行131I-SPECT/CT融合显像,比较这两种显像方法的诊断符合率、灵敏度及特异性.结果:全身131I平面显像发现DTC术后异常摄取灶的阳性率为57.05%(89/156),其中61例有颈部摄取患者中, 131I-SPECT/CT融合显像提高了对该区域复发和转移的诊断符合率、灵敏度和特异性,在其余颈部以外区域有摄取灶的28例患者中,131I-SPECT/CT融合显像亦可对颈部以外区域可疑摄取灶做出准确定位及定性诊断.结论:131I-SPECT/CT融合显像与常规核医学平面显像相比,在对DTC术后患者随访时有更高的诊断价值,对DTC术后患者的诊疗决策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3.
Tl-Tc甲状旁腺闪烁照相是目前检查甲状旁腺腺癌和功能亢进症的常用的核医学方法。其图像分析通常采用减影方法,即从~(201)Tl图像中减除~(99m)Tc图像以获得病变最佳显像。本研究的目的是要证实减影技术是否能提高甲状旁腺闪烁照相的诊断价值,并将最新的减影技术与其他方法进行比较。方法:选临床或生化检查高度可疑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者45名,其中女性30名,男性15名(1)图像获取:经蝶形导管由上肢静注氯化铊74MBq(2 mCi),10分钟后进行颈部及前胸部照相。然后换用7毫米针孔准直器置颈上方6厘米  相似文献   
24.
采用 ̄(99m)Tc-ccM4McAb对10例胃癌病人、4例非胄癌病人进行放射免疫显像(RIS)研究,观察了血清TAG-72抗原量、抗体注入量对RIS阳性检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注入 ̄(99m)Tc-ccM4后,胃癌阳性检出率60%,肝转移阳性检出率50%,全部良性病变显示阴性结果。注入抗体8h后为最佳显像时间,给予一定量抗体后,增加抗体用量并不提高RIS的阳性检出率。血清TAG-72抗原含量与RIS肿瘤阳性检出率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25.
Sipple’s综合征为伴有嗜铬细胞瘤的甲状腺髓样癌。众所周知,间碘甲基苄胍(MIBG)已用于嗜铬细胞瘤和神经母细胞瘤的诊断,并有可能发展为治疗手段。MIBG也可被甲状腺髓样癌(MCT)摄取,但单纯MCT对MIBD的摄取非常不明确。本研究比较了Sipple’s综合征和单纯MCT对MIBG的摄取。方法:六名患者,其中2名为Sipple’s综合征,系同一家人,单纯MCT 4名。所有的患者均做了生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腹部肿瘤与受侵大血管一同切除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9月至2004年6月联合受侵大血管切除的腹部肿瘤根治术9例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9例腹部肿瘤病人均得到根治性切除。其中下腔静脉中段切除重建3例,肝静脉以下下腔静脉全部切除重建3例,下腔静脉部分切除结扎术1例,肿瘤剥脱保存肾脏和下腔静脉1例,下腔静脉与腹主动脉联合切除1例。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随访中1例病人18个月后死于肺转移,其余均长期生存。结论 联合切除腹部肿瘤和受侵大血管能够提高远期存活率。  相似文献   
27.
目前,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逐渐引起国内专家的注意,是一项重要课题。只有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有较全面地了解,才能更好地继续深入此项研究,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与管理工作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根据已有国内外研究文献发现,目前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及非留守儿童,这就需要父母、监护人、学校以及政府的共同努力,积极配合,以改善目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运动心肌灌注断层显像与运动心电图ST段移位检测心肌缺血部位的一致性。方法 心肌灌注异常和ST段移位患者 3 0 2例 ,将ST段移位所在心肌部位与灌注异常部位进行相关性比较。结果  40例ST段抬高的患者常有心绞痛史 ,并且易为运动诱发 ,运动持续时间较短(P <0 .0 5 )。ST段压低的部位与灌注异常的部位之间存在弱一致性 (Κ =0 .3 6,P <0 .0 1) ;左前降支(LAD)支配节段的灌注异常最常伴有前壁ST段压低 (χ2 =60 6.5 ,P <0 .0 5 ) ;ST段抬高与心肌灌注异常在病变定位上完全一致 (Κ =1.0 0 ,P <0 .0 1)。结论 ST段压低与灌注异常的定位一致性差 ,而ST段抬高则与灌注异常定位显著一致。  相似文献   
29.
30.
辛伐他汀对血脂异常的男性患者骨转化及骨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治疗对高胆固醇血症的男性患者骨转化指标及骨密度的影响.方法 未经治疗的男性高脂血症患者34例,应用辛伐他汀40 mg/d治疗,并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个月分别采集空腹静脉血,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及人Ⅰ型胶原C端肽(CTX-1)的水平,并进行骨密度检测.结果 辛伐他汀治疗2个月后,与基线水平相比,高脂血症患者血清BAP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CTX-Ⅰ显著降低(P<0.05),腰椎、股骨颈、Ward三角、粗隆及大转子的骨密度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辛伐他汀具有改善骨代谢的作用,该作用是通过抑制骨吸收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