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25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从天然产物中寻找毒副作用小、安全有效的抗肿瘤药物为近年的研究热点。对中药及其有效成分抗肿瘤作用分子机制的研究取得较大进展,研究表明其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细胞毒性作用、调节细胞信号传导、诱导细胞分化、逆转多药耐药、抑制端粒酶活性等机制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42.
体腔积液是老年人常见的临床病症 ,准确而及时的病因诊断对于确定治疗原则和判断预后都极为重要。体腔积液涉及的病因较为复杂 ,临床上病因诊断有时不易。本文结合近年收治的 4 9例老年体腔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 ,对老年体腔积液的病因及其诊断进行分析 ,以期对老年体腔积液患者的病因诊断有所裨益。1 临床资料近年收治 6 0岁以上的老年体腔积液患者 4 9例。其中胸腔积液最多 ,占 3/4,心包积液最少 ;男性多于女性 ,二者之比 1.9∶1;6 0~ 6 9岁年龄段的患者占一半以上。具体资料见下表。附表  4 9例老年体腔积液的临床资料项目例数 ( % )积…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E-eadherin和Calretinin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对良性与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45例胸腔积液,离心取脱落细胞行"标准化"处理后涂片,巴氏染色后进行常规细胞学诊断,采用第二代LAB-SA酶标法进行E-cadherin和Calretinin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恶性积液E-cadherin染色阳性率为86.4%(19/22),良性积液为13.0%(3/23),且前者阳性强于后者;两组间染色阳性率及阳性强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诊断恶性积液的特异性为87.0%.良性积液Calretinin染色阳性率为95.7%(22/23),恶性积液为9.1%(2/22),且前者阳性程度强于后者;两组间染色阳性性率及阳性强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诊断良性积液的特异性为90.9%.两者联合检测对诊断良性与恶性积液的特异性均提高到100%.结论E-cadherin和Calretinin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对良/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有良好的价值.  相似文献   
44.
免疫相关基因多态性与乙肝后肝硬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乙肝病毒(HBV)是世界范围内急慢性肝病的主要原因.特别是亚洲和非洲.全球超过3.5亿的慢性HBV感染者,我国HBsAg携带者约1.2亿.在HBV感染导致的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细胞癌中,以肝硬化对病人及社会带来的危害最为明显[1].然而,HBV感染者众多,最终发展为肝硬化者却只是小部分,其具体机制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45.
大黄对胃粘膜细胞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实践表明小剂量大黄具有健胃[1,2],增进食欲,促进消化功效,对慢性胃炎有较好的疗效[3].为阐明其作用机制,我们采用大黄与胃粘膜细胞共同培养,观察对胃粘膜细胞增殖、泌酸、泌胃蛋白酶的影响.  相似文献   
46.
谷氨酰胺对大鼠放射性肠粘膜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谷氨酰胺对放射性肠粘膜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照射对照组(B组)和谷氨酰胺保护组(C组)。大鼠全腹照射1 000 cGy。C组自照射前1 d开始灌服谷氨酰胺。4d后处死大鼠,检查肠道细菌移位情况、血中内毒素水平及小肠粘膜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 A组无细菌移位,B组细菌移位最为明显,C组细菌移位远不及B组明显;A组内毒素含量极低,B组内毒素含量明显升高,C组内毒素含量明显低于B组;A组肠粘膜正常,B组肠粘膜绒毛水肿,炎性细胞浸润,部分上皮细胞脱落,C组绒毛轻度水肿,未见明显细胞脱落。结论 全腹照射能明显损伤小肠粘膜,引起细菌移位和内毒素血症,谷氨酰胺能明显减轻射线对小肠粘膜的损伤。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E-cadhuerin、α-catenin、γ-catenin的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EnVision法分别检测早期、进展期各60例胃癌组织中E-cadherin和α-catenin、γ-catenin的表达情况。并比较3者在具有不同I临床病理特征的胃癌间的表达差异。结果早期胃癌E-cadherin、α-catenin、γ-catenin阳性率分别为68.3%、45.0%和40.0%.在不同组织学类型、不同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间三者的表达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0.001),但与浸润深度无关(P〉0.05-0.50)。进展期胃癌三者的阳性率分别为57.1%、60.9%和55.7%,在不同组织学类:型、不同分化程度和有无淋巴结转移之间3者的表达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0.001),但在有无腹膜播散及是否远处转移之间无显著关系(p〉0.20-0.so)。结论E-cadherin、α-catenin、γ-catenin表达下调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48.
目的 研究熊果酸(Ursolic acid ,UA)对瘦素诱导的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NADPH氧化酶(NOX)亚基p47Phox及ERK1/2信号通路活化的影响,并观察细胞增殖及I型胶原合成情况。方法 将培养激活的HSC-T6细胞株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不加任何药物;瘦素组给予重组大鼠瘦素(100ng/ml)刺激细胞;各干预组分别给予UA、JAK抑制剂AG490、NOX抑制剂DPI、ERK抑制剂PD98059预处理30min,再加入瘦素刺激不同时间。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膜移位的p47Phox蛋白、细胞总的p47Phox蛋白和磷酸化的ERK1/2(p-ERK1/2)蛋白表达;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采用RT-PCR法检测I型胶原mRNA的表达。结果 瘦素刺激HSC-T6细胞30min后细胞膜p47phox蛋白表达显著增高于正常对照组(0.68±0.09比0.44±0.11,P<0.01),细胞内p-ERK1/2蛋白表达也随之增高(P<0.01);UA、AG490及DPI干预后抑制了p47phox蛋白向细胞膜移位和细胞内ERK1/2蛋白磷酸化,PD98059抑制p47phox蛋白膜移位的作用较弱。瘦素刺激HSC-T6细胞12h后I型胶原的mRNA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1),UA干预后I型胶原的mRNA表达明显低于瘦素组(0.57±0.18比1.02±0.5,P<0.01),AG490、DPI及PD98059干预后I型胶原mRNA的表达均低于瘦素组(P<0.01)。瘦素刺激HSC-T6细胞12h、24h、48h后细胞增殖率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UA、AG490、DPI及PD98059干预不同时间点的细胞增殖率均低于瘦素组(均P<0.01),UA的抑制作用稍弱于DPI。结论:UA能抑制瘦素诱导的HSC-T6细胞增殖及I型胶原表达,机制可能与抑制NOX亚基p47phox向细胞膜移位及下游信号通路ERK1/2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49.
近年来研究表明,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表达的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NADPH oxidase,NOX)在肝纤维化发病中起关键作用[1].NOX产生的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介导了各种促肝纤维化因子在HSC内的信号转导,有望成为抗肝纤维化的新靶点[2].熊果酸(ursolic acid)是从中药植物(如丹参、女贞子等)中提取的单体成分,具有保护肝细胞的作用[3],但其抗肝纤维化作用研究甚少.申月明等[4]在体外研究发现熊果酸能抑制HSC增殖,诱导其凋亡;体内实验证实熊果酸有显著的抗肝纤维化作用[5],但熊果酸抗肝纤维化的作用靶点及机制尚不清楚.Steinkamp-fenske等[6] 报道熊果酸能下调人内皮细胞NOX4的表达并抑制ROS的产生.本实验旨在观察熊果酸对HSC中NOX的影响,以探索熊果酸抗肝纤维化的作用靶点及机制.  相似文献   
50.
体液蛋白组学分析为疾病诊疗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与策略.血液是临床蛋白分析最常用的标本,但其作为一种系统性体液有其不足之处:成分复杂,与疾病相关的蛋白丰度很低,而局部性体液接近病变部位,其蛋白质组学分析能更好地反映疾病相关信息.消化系统产生胃液等多种局部体液,当相关器官发生病变时,相应消化液的蛋白质组成和数量将发生改变,因而消化液被认为是消化疾病标志物库.近年来关于唾液、胃液、胆汁和胰液的蛋白组学研究有不少报道,发现了一些消化系肿瘤相关蛋白,其中有的显示出良好的诊断应用前景,而结果的重复性、标本处理的标准化等是消化液蛋白组学分析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