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0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81篇
耳鼻咽喉   65篇
儿科学   10篇
妇产科学   21篇
基础医学   94篇
口腔科学   71篇
临床医学   225篇
内科学   80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160篇
特种医学   88篇
外科学   232篇
综合类   649篇
预防医学   18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96篇
中国医学   105篇
肿瘤学   8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116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112篇
  2009年   122篇
  2008年   148篇
  2007年   115篇
  2006年   149篇
  2005年   100篇
  2004年   116篇
  2003年   102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90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69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探讨坦索罗辛联合索利那新在治疗轻中度BPH合并膀胱过度活动症(OAB)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在我院诊治的轻中度良性BPH合并OAB患者166例,分为轻度梗阻症状组(88例)(联合用药组48例及坦索罗辛组40例)和中度梗阻症状组(78例)(联合用药组36例及坦索罗辛组42例)。坦索罗辛组均服用坦索罗辛0.2mg,每日1次。联合用药组均口服坦索罗辛0.2mg,每日1次,索利那新5mg,每日1次,共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排尿期症状评分、储尿期症状评分、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膀胱过度活动症症状评分(OABSS)、尿常规检查、不良事件等。结果:在轻度梗阻症状组中,联合用药组治疗后在IPSS、储尿期症状评分、Qmax、OABSS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而残余尿无明显变化(P0.05),坦索罗辛组治疗后仅IPSS较治疗前有所改善,而其他方面无明显变化(P0.05);而治疗后联合用药组IPSS[(9.7±3.0)分vs(15.8±3.3)分]、储尿期症状评分[(8.1±1.7)分vs(12.3±3.1)分]、Qmax[(18.6±4.1)ml/s vs(14.2±2.3)ml/s]、OABSS[(5.3±1.3)分vs(9.7±2.7)分]等方面明显优于坦索罗辛组(P均0.05),而残余尿、尿常规检查及不良事件无明显差异(P0.05);在中度梗阻症状组,联合用药组治疗后IPSS、排尿期症状评分、Qmax、OABSS明显优于治疗前,而残余尿无明显差异;坦索罗辛组治疗后IPSS、排尿期症状评分、Qmax、OABSS及残余尿较治疗前改善明显;联合用药组的OABSS优于坦索罗辛组[(4.8±1.5)分vs(6.5±2.5)分,P0.05],而在IPSS、Qmax、排尿期症状评分、尿常规检查及不良事件等方面与坦索罗辛组无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坦索罗辛联合索利那新在治疗BPH轻中度梗阻症状合并OAB均有明显疗效,其疗效优于单用坦索罗辛,而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92.
93.
目的 对457例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危险因素分析和并发症的预防.方法 使电视成像系统及其它成套内镜器械,采用气管双腔管插管单侧肺通气麻醉446例,局部麻醉胸腔探查10例.VATS治疗肺大泡及气胸144例,肺楔形切除59例,胸腔积液77例,凝固性血胸清除8例,肺叶切除32例,创伤性膈疝8例,纵隔肿瘤18例,食管癌根治1例.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全组手术出血少,全部病例无术中输血.手术时间20~260min,平均67.8min.并发症:胸壁切口出血5例,分离胸膜腔粘连引起出血3例,肺残缘出血、漏气5例,肺大泡切除不全4例,喉返神经损伤1例,术后肺长时间漏气3例,术后呼吸衰竭1例,肺叶间血管损伤出血2例,5例中转开胸手术.结论 VATS适应证不断扩大,许多常规剖胸手术均可用VATS完成.但是VATS存在很多危险因素,开始因技术不熟练,对危险因素考虑不周,出现并发症相对较多.随着VATS做多,对危险因素认识越来越全,并发症越来越少,出了并发症我们也能顺利的对应处理.对患者以最小的损伤、花最少的钱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4.
 目的 探讨转录因子AP02在乳腺癌中表达及其与c-erbB-2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SP法)检测128例乳腺癌组织中AP02和c-erbB-2的表达。结果 c-erbB-2和AP02在128例浸润性导管癌中过表达率分别为30.46%(39/128)和34.38%(44/128)。对照组乳腺增生病与乳腺癌组织中AP02的过表达率有显著差异(X^2=6.91,P〈0.01)。乳腺癌中AP_2的过表达与患者年龄(χ2=2.3,P〉0.05)、肿块大小(χ2=2.58,P〉0.05)及淋巴结转移(χ2=0.32,P〉0.05)无关,而与肿瘤组织学分级有关。在组织学分级Ⅰ、Ⅱ、Ⅲ级肿瘤组织中AP-2(χ2=7.46,P〈0.05)的过表达均有显著差异,且随着组织学分级的增高,AP-2的过表达率也相应增加。128例乳腺癌中c-erbB-2和AP-2的过表达具有相关性(r=0.87,P〈0.01),且呈正相关关系(0〈r〈1)。结论 AP-2在乳腺癌组织中存在过表达,与c-erbB-2一样可作为判断预后或选择化疗用药的指标。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C—erbB2的表达与患者外周血微转移的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反应(Nested—liT—PCR)检测60例乳腺癌患者术前外周血SBEM—mRNA的表达,对其术后切除的组织标本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erbB2的表达情况。结果:60例乳腺癌中,C—erbB2阳性表达27例,在相应外周血中SBEM—mRNA的阳性表达率为59.3%(16/27),在C—erbB2阴性表达组,SBEM—mR—NA阳性率为24.2%(8/33)。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乳腺癌组织中C—erbB2的高表达与外周血微转移显著相关,C—erbB2在判断乳腺癌患者不良预后上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6.
目的分析总结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72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伴多系统合并症的临床治疗方法和疗效。结果66例获得随访6~30个月,失访6例。67例手术病例中优28例,良35例,优良率为94.0%,手术患者愈后无髋内翻和患肢短缩畸形。结论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年龄不是手术禁忌证,综合控制合并症后应积极手术治疗,视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和固定物,配合术后的正确处理,多能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7.
目的 探讨影响ICU患者病死率主要危险因素,以制定有效措施.方法 对入住本院ICU超过48小时的患者及入住ICU48小时内死亡的患者,进行为期2年的前瞻性监测.排除年龄<16岁的患者.结果 共监测276例病例,病死率为44.9%.99例(35.9%)发生医院感染.独立危险因素有平均年龄(HR 1.08,95%CI 0.98-1.15)、APACHE Ⅱ评分(HR 2.01,95%CI 1.62-2.87)、机械通气(HR 1.87,95%CI 1.38-2.92)、医院感染(HR 0.41,95%CI 0.31-0.68)、鼻饲(HR 0.51,95%CI 0.32-0.69)、ICU住院天数(HR,0.45;95% CI 0.24-0.60)、免疫抑制剂(HR 1.58,95%CI 1.18-2.09)、气管切开(HR 0.31,95%CI 0.01-0.69).结论 ICU患者病死率独立危险因素有平均年龄、APACHE Ⅱ评分、机械通气、医院感染、鼻饲、免疫抑制剂、气管切开.  相似文献   
98.
99.
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不明的主要侵犯结肠、直肠粘膜和粘膜下层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临床以腹泻、腹痛、粘液血便且易复发为特征.自2005年1月~2007年1月,我们运用中药内服、灌肠方法治疗本病探讨其疗效和副作用的变化.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0.
目的:进行劳拉西泮片试验与参比制剂单剂口服双交叉试验,研究其生物等效性.方法:健康志愿者20名随机分两组,随机交叉自身对照,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劳拉西泮经时血药浓度,数据经DAS程序处理,得劳拉西泮片药动学参数.结果:劳拉西泮试验制荆和参比制剂主要药动学参数t1/2分别为(19.7±2.0)h和(18.9±1.7)h,tmax分别为(2.58±0.18)h和(2.60±0.21)h,Cmax分别为(24.8±4.0)μg·L-1和(24.6±3.6)μg·L-1,AUC0-60分别为(628.2±90.7)μg·L-1·h和(636.2±62.6)μg·L-1·h,AUC0-∞分别为(718.1±84.6)μg·L-1·h和(722.9±57.9)μg·L-1·h.试验制剂劳拉西泮片相对生物利用度F为(98.7±8.8)%.试验与参比制剂AUC0-∞、AUC0-60、tmax、t1/2、Cmax方差分析、双向单侧t检验显示,主要药动学参数周期问、剂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劳拉西泮血药浓度测定方法适用;试验制剂与参比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