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2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Ames试验现已广泛使用,可是目前国内外对Ames菌株均用肉眼观察,不够精确。为此我们将其进行超薄切片后用电镜作了比较观察,发现各菌株的超微结构是不同的。鼠伤寒沙门氏菌野生株的细胞壁由2~3个电子致密层组成,厚约140(?);胞浆膜可见2个电子致密层;胞浆中充满核糖核蛋白颗粒,尚可见到细颗粒组成的团块;核区电子密度低,有的可见DNA细丝;有的细菌有鞭毛。鼠伤寒沙门氏菌TA1535株的细胞壁由3~4个电子致密层组成,厚约180(?);胞浆膜不清晰;胞浆中充满核糖核蛋白颗粒,部分细菌可见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在不同亚型脑梗死并高血压老年患者间的差异。方法老年高血压并脑梗死患者96例(高血压并脑梗死组)分为脑血栓形成组34例,腔隙性脑梗死组45例,多发性脑软化组1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7例,检测各组hs—CRP、血脂指标及血流变指标水平,并与老年高血压无脑梗死组65例,76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高血压并脑梗死组和高血压无脑梗死组hs—CRP((7.7±2.2)和(5.5±1.6)mg/L)均高于对照组(1.5±1.1)mg/L(P〈0.05),高血压并脑梗死组高于高m压无脑梗死组(P〈0.05);脑血栓形成组hs—CRP、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水平高于腔隙性脑梗死组、多发性脑软化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于上述3组(P〈0.05)。结论hs—CRP、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脑梗死分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3.
本文报告从流行性出血热疫区江西省宜丰县野外捕捉的罗赛鼠和社鼠中分离出两株流行性出血热(EHF)病毒。鼠肺标本冰冻切片,用 EHF 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染色反应阳性;接种 Vero—E6细胞,经 IFA、ELISA 及电镜检查,证实为 EHF 病毒;用十种 EHF 单克隆抗体对其抗原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新分离出的两株病毒其抗原性与家鼠型 EHF 代表株 R_(22)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34.
目的 对登革2型病毒(DENV-2)ZS01/01株E蛋白在哺乳动物细胞及昆虫细胞中的分泌表达进行研究.方法 RT-PCR扩增DENV-2 prM/E基因,通过融合PCR在prM基因前添加来自乙型脑炎病毒的信号肽序列,并将E基因羧基末端20%区域缺失或替换为乙型脑炎病毒SA14-14-2株E基因相应序列,将上述基因元件分别克隆入哺乳动物细胞表达载体pcDNA5/FRT及昆虫细胞表达载体pAcUW51-M中,将重组质粒转染293T细胞或S19细胞,利用间接免疫荧光(Immunofluoreseence assay,IFA)及Western Blot检测E蛋白的表达与分泌.结果 各重组质粒分别转染293T细胞或Sf9细胞后,E蛋白在细胞内均有效表达,而仅有携带乙脑信号肽且缺失或替换E基因羧基末端20%区域的重组质粒转染293T细胞后,上清中可检测到明显的E蛋白分泌.结论 信号肽及E基因羧基末端20%区域对登革病毒E蛋白的分泌至关重要,宿主细胞对其亦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及心肌酶谱在脑梗死与脑梗死并发冠心病间的差异.方法 从2008年11月至2010年11月来该院就诊的全部老年脑梗死病例中选取脑梗死无冠心病患者和脑梗死合并冠心病患者.选取同期到该院体检的老年人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测定心肌酶谱、hs-CRP、D-二聚体等.观察上述指标的组间差异.结果 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D-二聚体以及hs-CRP在3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只有脑梗死合并冠心病组与健康对照组AST有统计学差异,其余项目脑梗死组与脑梗死合并冠心病组均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与脑梗死合并冠心病组比较,肌酸激酶同功酶、乳酸脱氢酶、α-羟丁酸脱氢酶、天冬氨酸基转移酶、D-二聚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肌酸激酶同功酶、乳酸脱氢酶、α-羟丁酸脱氢酶、谷草转氨酶、D-二聚体对脑梗死是否合并冠心病有一定辅助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36.
目的 观察脑梗死初发、复发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探讨脑梗死复发与血清hs-CRP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放射比浊法测定2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及100例非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血清hs-CRP浓度,并进行分析.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浓度高于非急性脑卒中患者(P<0.01);各类型脑梗死患者之间血清hs-CRP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复发患者血清hs-CRP[(18.035±10.684) mg/L]高于初发患者[(14.567±8.510)mg/L] (P <0.01),且高血清hs-CRP比率(54%)亦高于初发患者(37%)(P<0.05).各类型脑梗死复发患者之间血清hs-CRP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梗死复发患者血清hs-CRP浓度高于初发患者,提示脑梗死复发与血清hs-CRP升高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37.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自1998年10月实施已历经4年,我院积极应对,结合二级医院的自身特点,制定了一些具体实施办法,取得了一定成绩。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8.
目的 通过对老年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以及血脂、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的观察,探讨hs-CRP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到脑梗死进程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从2008年11月至2010年11月来该院就诊的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中符合条件的全部病例组成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组(EH+ CI)、原发性高血压无脑梗死组(EH+ nCI),从健康查体者中随机选取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NCG),分别测定三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hs-CRP、血脂指标.结果 三组间比较: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血沉、红细胞比容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之间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hs-CRP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比较:一些指标亦有显著性差异.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hs-CRP与TG、LDL-C、低切黏度、高切黏度存在正相关(P<0.05),与HDL-C存在负相关(P<0.05).结论 血清hs-CRP在高血压发展到脑梗死的进程中发挥了一定的调理作用.  相似文献   
39.
目的 鉴别2016年3月我国3例输入性黄热病例为2016年安哥拉流行的黄热病毒野毒株感染,还是黄热病毒疫苗相关疾病,亦或是二者的混合感染.方法 应用IonTorrent PGM测序平台,对3例黄热病病例血液或尿液标本进行高通量测序,对所获得的3株黄热病毒序列进行基因组特征分析.分析黄热病毒野毒株与疫苗株核酸序列差异,以同源性较低区域序列作为参考序列将高通量测序获得的短序列做回贴和比对.结果 从3份黄热患者标本中获得了部分黄热病毒基因组,其中从第二例患者标本中获得了全长蛋白编码区序列.3株病毒与2016年从中国第一例输入性黄热病例中分离的病毒株CNYF01 R/2016株和来自安哥拉的1971年毒株Angola71株具有极高的相似性,都属于安哥拉型黄热病毒.分析得到5段黄热病毒野毒株与疫苗株核酸序列差异较大的区域,在这5段区域中,3份标本测序获得短序列与野毒株均有多个匹配,而与疫苗株则没有匹配.结论 3例黄热患者的血液或尿液标本中未检测到黄热病毒疫苗株17D株基因组序列,高通量测序证实3人均为2016年安哥拉流行的黄热病毒野毒株感染.  相似文献   
40.
目的 初步建立Heartland病毒血清学诊断方法.方法 利用原核表达系统及杆状病毒-昆虫细胞表达系统表达并纯化Heartland病毒核蛋白(Nucleocapsid protein,NP),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间接ELISA法及基于Luminex技术的荧光微球法建立Heartland病毒核蛋白IgG抗体血清学检测方法,并利用原核系统表达纯化的Heartland NP所制备的兔免疫血清进行评价.结果 原核及真核两系统纯化后的Heartland病毒核蛋白经SDS-PAGE鉴定,均呈现单一蛋白条带,相对分子量约为25 kDa.Heartland NP兔免疫血清经间接免疫荧光检测,其IgG抗体滴度可达1:6 400;经间接ELISA法检测可达1∶409 600以上,经Luminex荧光微球法检测可达1∶4 096 000.上述3种方法检测EV 71 VP1兔免疫血清,均无明显非特异性反应.结论 本研究初步建立了3种Heartland病毒血清学诊断方法,需进一步完善以应用于实验室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