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5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7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71.
分析原发性皮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腿型(PCLBCL,leg type)的发病率、发病年龄、临床特点、转移规律、治疗方法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收集1970年1月至2010年9月间收治的4例PCLBCL,leg type患者的资料,结合性别、年龄、首发部位(腿型或非腿型)、病变范围、乳酸脱氢酶(LDH)、β2-微球蛋白(β2-MG)、B症状、复发情况、转移部位、治疗方法、生存期等分析预后相关因素。结果:1970年1月至2010年9月间天津市平均人口数中腿型PCLBCL的发病率为4.8/1 000万。4例患者中男2例,女2例;年龄2~55岁,中位年龄29岁。临床表现多为大小不一的结节或肿块。首发部位:腿型3例,非腿型(头颈部)1例。病变范围:局限性病变者3例,弥漫性病变者1例。随访显示1例出现淋巴结受累。采用手术+化疗3例,单纯手术1例。化疗主要采用CHOP或CHOP样方案。中位生存时间仅为30.5个月。男、女患者平均生存期分别为25、219.5个月,腿型、非腿型平均生存期分别为162、3个月。局限性、弥漫性病变平均生存期分别为158、14个月,复发(是、否)平均生存期分别为30.5、214个月。结论:腿型PCLBCL是一种罕见的结外淋巴瘤,临床症状不典型,确诊有赖于组织病理学检查,治疗推荐以手术+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预后可能与性别、首发部位、病变范围、有无复发有关。   相似文献   
72.
目的:验证改良国际预后指数(NCCN-IPI)对弥漫大B 细胞淋巴瘤(DLBCL )患者免疫化疗后的预后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08年1 月至2013年1 月收治的168 例初治DLBCL 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采用NCCN-IPI和国际预后指数(IPI)进行危险度分层和预后评估。结果:全组患者中位年龄58(24~80)岁,男性92例(54.8%),AnnArbor分期Ⅲ~Ⅳ期94例(56.0%),ECOGPS ≥ 2 分19例(11.3%);发病时LDH 水平升高(> 245 U/L)占71.4% 。中位随访42(15~88)个月,3年和5 年生存率(OS)分别为(75.9 ± 3.4)% 、(65.1 ± 5.2)% 。全组患者根据IPI 评分系统,低危组占30.4% ,中低危27.4% ,中高危25.0% ,高危17.3% ;3 年OS分别为91.8% 、76.7% 、67.9% 和47.1% 。根据NCCN-IPI评分,低危组19.0% ,中低危38.1% ,中高危31.5% ,高危11.3% 。3 年OS分别为94.5% 、85.4% 、61.2% 和38.1% 。与IPI 评分相比,NCCN-IPI评分区分高危和低危患者的能力更强(NCCN-IPI:3 年OS:94.5% vs . 38.1% ;IPI:91.8% vs . 47.1%)。 结论:在利妥昔单抗一线治疗中,与IPI 指数相比,NCCN-IPI更好地整合了年龄和LDH 水平两个变量的预后作用,可作为DLBCL 患者强有力的预后分层工具。   相似文献   
73.
573名大学生的运动知识·态度·信念·行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大学生运动行为的知识、态度、信念特点,以便更好地促进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自制运动知识、态度、信念和行为的调查问卷,对573名大学二年级学生的运动行为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有23.4%的男生和6.8%的女生过去 1 a每周锻炼3次,男女生之间差异有显著性.在运动知识和信念平均得分方面,男生显著高于女生.男女生的运动行为与其运动知识、态度、信念呈低度或中度相关.结论大学生运动行为的知识、态度、信念较低,应采取有效干预,增加大学生运动行为,降低健康危险行为.  相似文献   
74.
以骨髓转移为首发表现的4例胃癌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癌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缺乏特异症状及体征,发现时多为中晚期,转移复发率高,但血行转移至骨髓者罕见,一开始即以骨髓转移为首发表现的胃肿瘤临床罕见报道。骨髓转移癌泛指原发于非造血组织的恶性肿瘤细胞经血行播散或淋巴道转移至骨髓的总称,引起临床及血液学的某些改变。骨髓转移与肿瘤的分期、治疗及预后均密切相关,骨髓转移患者起始即处于衰竭状态且伴明显的贫血、血小板减少症甚至DIC,常为化疗禁忌症,  相似文献   
75.
羟基喜树碱联合DLF方案治疗晚期大肠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羟基喜树碱(Hydroxycamptothein,HCPT)、顺铂(Cisplatin,DDP)、醛氢叶酸(Leucovorin,LV)、5-氟脲嘧啶(Fluorouracil,5-FU)组成的HDLF方案对晚期大肠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治疗组27例HDLF方案化疗,HCPT6~8mg/m^2,第1~5天,静滴DDP 30mg/m^2,第1~3天,静滴;LV 20mg/m^2,第1~5天,静滴:5-FU500mg/m^2,第1~5天,静滴。对照组18例DLF方案化疗,DDP、LV及5-FU,用法同治疗组。以上方案每4周重复。结果:HDLF方案DLF方案有效率、疾病进展时间(time to propression)分别为29.6%、27.7%(P=0.546和29周,P=0.238和22周)。主要不良反应为消化系统、血液毒性,多为I~Ⅱ度,患者耐受良好。结论:HDLF方案治疗晚期大肠癌,可能有助于提高有效率、延肝疾病进展,值得临床进一步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76.
目的:观察人参皂甙Rg3联合持续小剂量环磷酰胺(CTX)对小鼠S-180肉瘤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抑瘤作用及毒副反应。方法:建立S-180肉瘤小鼠移植性肿瘤模型,60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人参皂甙Rg3组(5mg/kg)、CTX组(5mg/kg)、联合治疗组(人参皂甙Rg3和CTX的联合治疗)及模型对照组。治疗结束后测定肿瘤组织重量、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情况。结果:人参皂甙Rg3组、CTX组和联合治疗组小鼠移植瘤的瘤重较对照组降低(P〈0.05),肿瘤抑制率分别为36.12%、49.43%、71.10%,MVD及VEGF的表达较对照组均下降(P〈0.05),其中联合治疗组更明显(P〈0.05)。联合治疗组小鼠毒副作用较轻,生存质量较好。结论:小剂量CTX与人参皂甙Rg3联合应用显示出明显的抗血管生成协同作用,抑瘤效果显著,且毒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77.
目的:比较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PEG-rhG-CSF) 和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rhG-CSF) 预防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自身交叉对照,选择初治恶性肿瘤患者接受2个周期相同方案的化疗,其中试验周期给予PEG-rhG-CSF 100 μg/kg皮下注射一次,对照周期每日一次皮下注射rhG-CSF 5 μg/kg,直至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 (ANC) 在低谷后连续两次检查≥5.0×109/L.结果:入组78例患者,在76个试验周期和74个对照周期中,ANC<1.5×109/L的发生率分别为30.26%和21.16%,持续时间分别为2.34 d和2.31 d; ANC<0.5×109/L的发生率分别为3.8%和3.0%; 抗生素使用率分别为11.59%和9.60% (P均<0.05).试验药和对照药的不良反应均为骨骼肌肉疼痛、乏力、发热、头晕等,发生率与严重程度相似.结论:PEG-rhG-CSF一次给药的疗效和不良反应与rhG-CSF多次给药相似.  相似文献   
78.
睾丸淋巴瘤发病率占睾丸肿瘤1%~9%, 全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1%~2%。病理以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最常见。临床主要表现为单侧睾丸无痛性肿大, 呈进行性加重, 有发热、盗汗、体重减轻的B症状者占25%~41%。局部阴囊部位多受累, 中枢神经系统复发常见。治疗多采用以R-CHOP联合预防性鞘注化疗及对侧睾丸放疗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模式, 可明显改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及总生存期。现介绍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淋巴瘤科收治的1例睾丸原发的恶性淋巴瘤及其诊治的多学科综合讨论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79.
  目的   探讨吉西他滨、长春瑞滨联合吡喃阿霉素(GNT)方案对复发难治T细胞淋巴瘤(TCL)患者的疗效和毒副作用。   方法   应用GNT方案治疗69例复发难治TCL患者,方案为吉西他滨800 mg/m2,d1、8,长春瑞滨25 mg/m2,d1,吡喃阿霉素20 mg/m2,d1,21天为1个周期。   结果   总有效率(ORR)为65.2%,其中CR为29.0%。主要不良反应为血液学毒性。患者1、3、5年OS分别是71.7%、47.3%、32.4%,中位生存期为36个月。   结论   GNT方案治疗复发难治TCL疗效较高、可耐受。   相似文献   
80.
肝转移瘤临床中较为常见,35%~50%来源于腹部肿瘤。肝转移瘤有较为特异的影像学特征。近年来,手术、介入、立体定向放疗在肝转移瘤治疗方面的应用得到了延伸。对于大肠癌肝转移,全身化疗仍占主导地位。一线方案包括FOLFOX、FOLFIRI、5FU/叶酸、CAPOX、IFL联合贝伐单抗等方案,二线治疗包括FOLFOX、FOLFIRI、单药伊立替康、伊立替康联合西妥昔单抗等,AVASTIN、ERBITUX等分子靶向治疗处于研究的最前沿,改善了晚期结肠癌患者的生存指标,确定了其在该领域治疗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