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6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
患者,男,18岁。因乏力、食欲不振、尿黄4d入院,主要症状为乏力、氏食,无恶心、呕吐,无腹泻、小便发黄,无明显发热。否认肝炎传染病史。查体:一般情况可,全身皮肤黏膜明显黄染,无肝掌及蜘蛛痣,肝脾未触及,Murphy征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透视参数下子宫输卵管造影(HSG)受检者入射体表剂量的差异,探讨降低HSG受捡者辐射剂量的方法。方法测量64例次HSG受检者入射体表剂量,其中透视参数为Normal 33例次,透视参数为Low Dose 31例次。结果透视参数为Normal组平均入射体表剂量为25。99mSv,透视参数为Lowdose组辐射剂量为15.76mSv,二者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透视参数为Lowdose行HSG检查可以降低受检者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比X线子宫输卵管造影与99TcmO4-输卵管显像对不孕症患者输卵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间,至少一侧输卵管通畅或通而不畅的不孕症患者150例(通畅输卵管85条,通而不畅输卵管197条,单侧不通输卵管18条),分别行X线子宫输卵管造影及99TcmO4-输卵管显像.X线造影判别输卵管形态分类为正常、迂曲、僵直、扩张或积水;99TcmO4-显像诊断输卵管功能类型分别为正常、轻度、中度、重度损伤、无功能和输卵管阻塞.对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2种方法对输卵管异常检出率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共282条通畅或通而不畅输卵管.99TcmO4-显像对这些输卵管的异常检出率(81.6%,230/282)明显高于X线造影组(69.9%,197/282),x2=14.14,P<0.05.2种方法结合,可明显提高输卵管异常检出率(89.4%,252/282).在99TcmO4-显像示功能损伤输卵管中,输卵管迂曲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功能正常者(15.3%,8/52),且随功能损伤程度的加重(轻度、中度、重度、无功能)而逐渐增高(30.8%,32/104;31.4%,16/51;37.1%,13/35;42.5%,17/40);功能损伤输卵管的扩张发生率(16.3%,17/104;11.8%,6/51;17.1%,6/35;20.0%,8/40)也明显高于功能正常者(9.6%,5/52).输卵管僵直的发生率在轻、中及重度受损输卵管中分别为27.9%(29/104)、29.4%( 15/51)、28.6%( 10/35),而在输卵管无功能时则较低,为15.0% (6/40).结论 X线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对输卵管形态的判断有优势,而99TcmO4-输卵管显像能较好地判断输卵管功能损伤的程度.两者结合有助于全面正确了解输卵管情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高对食管裂孔疝(EHH)的临床认识并探讨CT对EHH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2015年4月经上消化道造影、胃镜等证实的20例EHH的CT影像特征。结果本组20例患者中见18例疝囊及疝内容物位于脊柱左前方,2例位于脊柱前方或右侧。其中,20例清晰显示膈上疝囊及"胸腔胃黏膜征",显示疝入胸腔之胃体呈"束腰状"改变者14例,疝囊形态呈现"电缆线征"者2例,口服造影剂的6例患者及行CT增强扫描的8例患者CT图像显示经食管裂孔延续于膈下胃腔的黏膜皱襞,并与膈下胃壁呈均匀一致性强化;3例患者亦可见部分大网膜疝入胸腔,13例CT轴位及MPR图像显示食管裂孔的膈肌脚间距增大。结论 EHH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易误诊。螺旋CT可以清晰显示EHH的多种征象,对确诊不同类型的EHH及其与相关疾病的鉴别有重要价值,可作为上消化道造影或胃镜检查较好的补充检查方法,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利用超微超顺磁性氧化铁(USPIO)标记的含有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序列的环肽探针(RGD-USPIO)评价核苷组合对人肝癌细胞Bel-7402的作用效果及抗肿瘤作用机制。方法 将对数生长期的人肝癌细胞Bel-7402分为2组,实验组加入1 mmol/L核苷组合,对照组加入1640培养液,共同培养48 h后加入等量的RGD-USPIO培养6 h,行体外MR成像并测量T2WI信号强度。提取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细胞总RNA和总蛋白,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检测整合素ανβ3的表达情况。结果 MR扫描显示对照组和实验组T2WI信号强度分别为241.05±15.36、997.35±42.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79,P<0.01);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实验组αvβ3 mRNA表达水平是对照组的(0.22±0.02)倍(t=4.50,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实验组蛋白条带较对照组浅,实验组肿瘤细胞整合素ανβ3的表达较对照组低(t=11.88,P<0.01)。结论 核苷组合通过抑制整合素配体-受体结合而发挥抗肿瘤作用,其抗肿瘤机制可能与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有关;MR分子探针RGD-USPIO可简便、准确地评价核苷组合对Bel-7402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MR分子影像学评价壁虎活性单体BH1273209对兔VX2移植瘤的治疗作用,为BH1273209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建立兔VX2移植瘤模型,12天后筛选成瘤均匀的27只随机分成A组BH1273209高浓度组、B组BH1273209低浓度组及C组生理盐水组,14天后行MRI常规序列、EPI-DWI检查,测量肿瘤组织的DWI信号值、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MRI检查结束后处死全部荷瘤兔,将肿瘤组织固定、包埋、切片行HE染色。结果 B组肿瘤信号强度(1826.30±460.01)较C组肿瘤(1162.34±258.06)明显增高;A组肿瘤(527.99±81.98)较C组肿瘤明显减低。测量肿瘤组织的ADC值,B组肿瘤组织ADC值(0.0009±0.0001)较C组肿瘤(0.0014±0.0001)明显减低,A组肿瘤(0.0016±0.0001)较C组肿瘤明显增高。结论 MR分子成像可以准确、客观、无创的评价BH1273209对兔VX2移植瘤的作用。低浓度的BH1273209能促进兔VX2移植瘤生长,高浓度的BH1273209能抑制肿瘤生长。  相似文献   
17.
压力灌肠对腹腔压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肠套叠压力灌肠整复过程中腹腔压力的变化。材料与方法8只普通家兔应用20%乌拉坦(4ml/kg)麻醉后,间隔5min经肛门向肠内注射50ml液体。采用膀胱法检测腹腔压力,记录肠内灌注液体量与对应的腹腔压力,描记腹内液体灌注量-腹腔压力曲线。结果灌注早期腹腔压力升高缓慢,当腹内注射量达到一定程度(700~950ml)时,继续增加腹内的灌注量,腹腔压力急剧上升。在腹腔压力明显上升前,每50ml液体灌入导致腹腔压力平均升高(0.2183±0.5106)cmH2O,在腹腔压力明显上升后每50ml液体平均使腹腔压力升高(2.4168±0.3954)cmH2O,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在肠套叠灌肠整复过程中的早期腹腔压力增加缓慢,但当灌入量达到腹腔的容受限度后腹腔压力会迅速升高。在肠套叠整复有困难时,应当考虑腹腔压力升高的可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周围型肺腺癌及淋巴结增大的螺旋CT征象与肿瘤及淋巴结微脉管(淋巴管、微血管)形成的相关性.方法 搜集4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腺癌(共40个瘤块标本和22个淋巴结标本),术前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对标本行SP免疫组化染色,计数其淋巴管密度(LMVD)及微血管密度(MVD),分析肺腺癌及淋巴结转移某些SCT表现与LMVD及MVD之间的关系.结果 LMVD、MVD值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某些CT表现与LMVD及MVD有相关性.结论 肺腺癌及淋巴结增大某些CT征象与肿瘤的微脉管生成有关,可以一定程度预测肺癌的侵袭及转移.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观察无蹼壁虎抗肿瘤活性成分(Gekko Swinhonisanti-neoplasm active component,GSAAC)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迁移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GSAAC与体外培养的人肝癌HepG2细胞共培养,分别以MTT法和Transwell小室检测其对细胞增殖及迁移、侵袭的影响;免疫组化法检测PCNA的表达;Hochest33342荧光染色法、TUNEL法观察GSAAC对HepG2细胞的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及早期凋亡率。结果 GSAAC(25~400 mg.L-1)可明显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呈浓度依赖性;Ho-chest33342、TUNEL染色及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GSAAC可诱导细胞发生早期凋亡,阻滞HepG2细胞从S期进入G2期。结论 GSAAC可能通过影响细胞周期进而抑制HepG2细胞增殖和迁移并诱导细胞发生凋亡,进而实现抑制肿瘤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