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3篇
特种医学   6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6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探讨乳腺可视化触诊成像系统对乳腺病灶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169例乳腺病变患者(共195个病灶)行触诊成像、临床触诊和X线,对其中151例行超声检查。比较以上4种方法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评估各方法对不同腺体类型乳腺病灶的诊断价值。结果 触诊成像对良恶性病灶的诊断敏感度为82.40%,特异度为80.00%,敏感度高于临床触诊(60/125,48.00%,P<0.001)但低于X线(117/125,93.60%,P=0.003)及超声(105/110,95.45%,P<0.001),特异度高于X线(39/70,55.71%,P=0.002)及超声(38/61,62.29%,P=0.023)。对于不同腺体类型的乳腺,触诊成像鉴别良恶性病灶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变化不大。结论 触诊成像对于鉴别乳腺良恶性病灶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有望成为现有乳腺检查技术的补充。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后MR多期动态增强参数用于预测NAC疗效的价值。方法:应用3.0T MR对90例经NAC治疗后的浸润性乳腺癌患者行乳腺扫描。采用病灶兴趣区(ROI)高值法和手绘ROI法绘制病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记录TIC各相关参数值。采用t检验比较组织学显著反应(MHR)组和组织学非显著反应(NMHR)组NAC后乳腺癌病灶各参数的差异。以术后病理MHR者为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探讨MR多期动态增强参数预测MHR的最佳临界值。结果:乳腺癌NAC后不同MP术后评级组,两种ROI测量方法测得的病灶第二期强化程度(SI2%)、峰值强化程度(SIpeak%)、最大线性斜率(Smax)参数均有显著差异,MHR组参数值低于NMHR组(P<0.001)。由ROC曲线下面积可得ROI高值法对乳腺癌NAC后手术病理分级的预测能力略优于ROI手绘法。ROI高值法预测MHR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SI2%=83%、SIpeak%=229.45%、Smax=404.995。结论:NAC后乳腺癌病灶采用ROI高值法和手绘法测得的MR多期动态增强参数,均可预测新辅助化疗疗效,ROI高值法优于ROI手绘法。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3.0T MRI采用不同b值DWI扫描,不同ADC值测量方法,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前、后病灶ADC值对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 应用3.0T MR对90例经核芯针穿刺病理证实为浸润性乳腺癌,且临床进行NAC的患者在化疗前、后行乳腺扫描,扫描序列包括常规平扫、DWI及VIBRANT动态增强扫描。采用低值法和手绘法分别对不同b值(b=600、1000 s/mm2)时,化疗前、后病灶进行ADC值测量。采用SPSS 17.0进行分析,术后不同MP分级病灶的ADC值的比较采用t检验。以组织学显著反应(MHR)为阳性,绘制ROC曲线,计算NAC后病灶ADC值预测MHR的最佳临界值。结果 b=600 s/mm2和b=1000 s/mm2时,低值法和手绘法测得NAC后MHR组病变ADC值均高于NMHR组(P均<0.05)。当b=600 s/mm2和b=1000 s/mm2时,乳腺癌NAC后,低值法、手绘法所得化疗后病灶ADC值最佳临界预测值分别为1.52×10-3 mm2/s、1.58×10-3 mm2/s和1.17×10-3 mm2/s、1.27×10-3 mm2/s;最佳临界点下,两种b值预测术后MP分级的敏感度均为88.90%,特异度b=600 s/mm2(低值法:75.551%;手绘法75.51%)时略优于b=1000 s/mm2(低值法:65.42%;手缓法:71.24%)。结论 对于乳腺癌NAC后病灶,采用不同b值和不同ADC测量方法,所得病灶ADC值均可较好地预测术后疗效MP分级。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探讨动态对比增强MRI(DCE-MRI)半定量参数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疗效的价值。方法 对48例经核芯针穿刺证实为乳腺浸润性癌的患者分别于NAC前和NAC 2周期后行DCE-MRI,采用两种ROI选取方法(ROIwhole法和ROIhs法)测量最大线性斜率(Smax)、第二期强化程度(SI2%)和峰值强化程度(SIpeak%)。按照Miller & Payne病理疗效分级系统,将患者分为组织学非显著反应(NMHR)组和组织学显著反应(MHR)组,比较两组 NAC 2周期后各参数的变化值及两种方法测得的参数预测乳腺癌NAC疗效的ROC曲线下面积。结果 48例中,NMHR组35例,MHR组13例。MHR组中应用ROIwhole法测得的Smax、SI2%和SIpeak%的变化值分别为-54.6%(-86.8%~-19.8%)、-54.5%(-88.5%~-13.3%)和-23.3%(-63.5%~28.1%),NMHR组应用ROIwhole法得到的参数变化值分别为-14.7%(-68.8%~113.8%)、-18.7%(-74.3%~228.6%)和1.0%(-54.5%~2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MHR组应用ROIhs法测得的参数变化值分别为-57.3%(-82.2%~15.3%)、-41.1%(-84.3%~-16.8%)和-19.3%(-58.0%~5.8%),NMHR组应用ROIhs法得到的参数变化值分别为-10.5%(-49.4%~130.8%)、-13.0%(-55.1%~216.7%)和-3.9%(-55.7%~51.2%), 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两种方法测得的Smax、SI2%和SIpeak%的变化值预测NAC疗效的ROC曲线下面积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5、0.61和0.84)。结论 DCE-MRI半定量参数可早期预测乳腺癌NAC的疗效;ROI选取方法对参数预测价值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的动态增强MRI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44例经病理证实的DCIS患者的MRI,根据BI-RADS分类观察其动态增强形态学特征。结果 ①44例DCIS中共发现43个强化病灶,1个病灶未见强化。非肿块性强化病灶35个(35/43,81.40%),其中节段性强化17个(17/35,48.57%),局灶性强化6个(6/35,17.14%),导管样强化4个(4/35,11.43%),区域性强化8个(8/35,22.86%);肿块性强化病灶8个(8/43,18.60%)。②对42个病灶绘制TIC,Ⅰ型5个,Ⅱ型19个,Ⅲ型18个。③单纯DCIS共30个,其中非高核级13个,高核级17个;DCIS微浸润性癌(DCIS-MI)共13个。单纯DCIS中,非高核级与高核级在强化分布方式、内部强化特征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TI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5);单纯DCIS与DCIS-MI在强化分布方式、内部强化特征和TIC类型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DCIS多表现为节段分布的非肿块性强化,以节段性分布的簇状小环状强化最具特征;TIC类型以Ⅱ型和Ⅲ型多见;DCIS的TIC类型与病理学核分级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26.
64层螺旋CT肾血管成像在肾移植术前评价活体供肾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肾血管成像(64-SCTRA)在肾移植术前评价活体供.肾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30例(男13例,女17例,年龄25~59岁,平均41岁)活体供肾者行术前64-SCTRA检查,并将其检查结果与移植取肾手术中所见及DSA检查结果相对照.结果 30例均清晰显示.肾动脉14级分支;显示副肾动脉者13例,肾门前动脉分支者6例,肾静脉多支者3例,多重肾动脉并多发狭窄1例.对肾血管的评估结果与取肾术中所见及DSA结果一致.结论 64-SCTRA是肾移植术前评价活体供.肾血管的无创、安全、经济、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7.
动态增强MRI定量参数与乳腺癌分子亚型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动态对比增强MRI(DCE-MRI)定量参数及其与预后因子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78例乳腺浸润性癌患者治疗前的MRI,测量定量参数Ktrans、Kep和Ve。测定免疫组化指标ER、PR和HER-2,并对分子亚型进行归类。比较不同分子亚型间及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不同表达状态时的DCE-MRI定量参数。 结果 最终68例入组,其中Luminal A型24例,Luminal B型19例,HER-2+型10例,三阴性乳腺癌(TNBC)15例。Kep值在不同分子亚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uminal A型和TNBC的Ktrans、Kep和Ve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4个亚型中,TNBC的Ktrans和Kep值最大,Ve值最小。ER-者Kep值高于ER+者;PR-者Kep值亦高于PR+者,PR-者与PR+者Ktran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通过Ktrans、Kep和Ve值可鉴别Luminal A型乳腺癌和TNBC;不同分子亚型及不同ER、PR表达状态的乳腺癌的Kep值不同。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乳腺X线摄影检出的恶性微钙化病变在MR上的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乳腺X线摄影上表现为微钙化且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癌的80例患者资料,均行乳腺MR检查及X线引导下金属丝定位。分析其X线、MR表现及两者的关系。统计学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s 精确检验。结果:共83个病灶,导管内癌45个,浸润性癌38个。X线表现:67个为单纯钙化,16个钙化伴局部密度增高;细小多形性(49个)及簇状分布(35个)是最常见的钙化形态及分布方式。MR表现:非肿块样强化57个,肿块样强化16个,未见异常强化10个。92.9%(26/28)的段样分布钙化MR上表现为段样分布强化。段样分布钙化灶在MR上以段样分布强化更常见(P=0.000)。81.3%(13/16)的肿块样强化见于簇状分布钙化。肿块样强化更多见于簇状分布的钙化灶(P=0.000)。MR上假阴性钙化灶多见于簇状分布钙化灶,但没有显著差异(P=0.061)。结论:恶性微钙化在MR上的强化类型以非肿块样强化常见,少部分表现为肿块样强化。其强化表现与钙化在X线上的分布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螺旋CT双期扫描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8例经临床证实的急性胰腺炎CT平扫和增强扫描资料.结果 78例中,急性水肿型胰腺炎55例;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23例,其中坏死型17例,化脓型4例,出血型2例.结论 CT是诊断急性胰腺炎的简便、有效方法,特别是螺旋CT双期扫描对急性胰腺炎的分型,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判断预后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