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8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5年2月~2009年6月,我们对9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母亲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测验,并对其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文痉挛型脑瘫患儿母亲90例,年龄24~35岁。职业:农民41例(45.6%),工人23例(25.6%),干部、个体或无业26例(28.8%)。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37例(41.1%),高中18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MRI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在非肿块强化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2010年10月至2013年1月接受MRI检查并经病理证实或临床随诊1年以上的203例非肿块强化患者资料,根据BI-RADS分类研究其动态增强形态学特征和时问-信号强度曲线(TIC)、进行分类并与病理学结果相对照.结果 203例患者中共209个非肿块强化病灶,良性病变58个(27.75%),恶性病变151个(72.25%).良性病变中以腺病最多,占25.86%(15/58);恶性病变中浸润性导管癌最多,占47.68%(72/151),且均伴有导管原位癌成分.在形态学上,良恶性病变在局灶性分布、节段性分布、簇状环形强化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1、0.003、0.010);良恶性病变在TIC类型Ⅰ型和Ⅲ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0、0.018).恶性病变的危险性相关因素包括节段性分布、簇状环形强化、TIC为Ⅲ型(OR值分别为3.5、4.22、2.48).MRI BI-RADS分类对非肿块恶性病变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4.04%、55.17%、83.25%.结论 MRI BI-RADS是诊断和鉴别诊断乳腺非肿块强化病变的有效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但特异性较低.  相似文献   
3.
正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采用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1月—2011年9月本院住院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04例为调查对象,年龄32~73岁,平均年龄(51.69±14.13)岁。其中男性58例,平均年龄(52.17±14.05)岁;女性46例,  相似文献   
4.
5.
【摘要】目的:探讨MRI对乳腺黏液癌与T2WI高信号纤维腺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且有完整MR影像资料的乳腺黏液癌69例和T2WI高信号纤维腺瘤76例,分别对病灶最大径、形态学、信号强度、DWI-ADC值、强化特点及TIC类型进行评价及测量。采用χ2检验对定性资料进行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秩和检验对定量资料进行比较。结果:乳腺黏液癌发病中位年龄高于纤维腺瘤(P<0.001)。纤维腺瘤较黏液癌双侧、多灶更多见(P=0.030)。形态上黏液癌以不规则形为主,纤维腺瘤以卵圆形为主(P=0.009)。黏液癌边缘不规则较纤维腺瘤多见(P=0.001)。黏液癌的平均ADC值高于纤维腺瘤,分别为(1.99±0.33)×10-3mm2/s和(1.60±0.27)×10-3mm2/s(P<0.001)。乳腺黏液癌增强早期易出现边缘强化,强化可逐渐向中心充填,延迟期呈不均匀或边缘强化;纤维腺瘤增强早期强化明显、多不均匀,延迟期强化趋于均匀一致。TIC类型黏液癌多为流入型,纤维腺瘤多为平台型(P<0.001)。结论:结合形态学、DWI-ADC值及MR强化特征,乳腺黏液癌与T2WI高信号纤维腺瘤具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正>大鼠血浆或血清是研究药物、疾病等最常用的生物样本,体积较小的实验动物短期内多次采血比较困难[1],因此合适的采血方法是获取宝贵血液样本的关键。我们在实验中发现采用大鼠眼内眦采血法,每只眼睛可以一次性采血1.5 mL。现将采血的操作体会总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材料实验动物为清洁级SD大鼠,共60只,雌雄各半,体质量200~300 g;玻璃毛细管,内径0.9~1.1 mm。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颈部周围神经源性肿瘤的CT表现,提高对该疾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总结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1例颈部神经源性肿瘤的CT表现,患者年龄7~75岁,平均40岁。24例男性,37例女性。9例行平扫,52例行增强扫描。神经鞘瘤54例,副神经节瘤18例,神经纤维瘤5例,恶性神经鞘瘤4例。23例可判断肿瘤的神经起源,来自交感神经6例,迷走神经3例,臂丛6例,颈丛5例,舌下神经、面神经及三叉神经各1例。结果43例位于颈动脉间隙,10例位于椎旁间隙,5例位于咀嚼肌间隙,2例咽旁间隙,椎前间隙、腮腺区及枕部皮下各1例。25例神经鞘瘤(25/28,89.3%)增强扫描呈不均匀高低混杂密度。17例颈动脉体瘤,2例为双侧病变,均位于颈动脉分叉水平,17个病灶(17/19,89.5%)使颈内、外动脉夹角增大,11个病灶(11/19,57.9%)包绕颈动脉。4例恶性神经鞘瘤密度不均匀。4例神经纤维瘤增强呈不均匀强化。结论解剖部位及增强扫描强化特点对于颈部周围神经源性肿瘤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周围血管或肌肉移位对判断肿瘤神经起源有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综合评价导丝导向定位术在触诊阴性乳腺病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84例触诊阴性乳腺病灶行导丝导向定位术103处,记录病灶大小、分布特征、标本体积、剂量参数和患者术中反应,评价病灶大小、特征、定位准确度对切除标本大小的影响以及定位术中辐射剂量和患者的耐受程度.结果 定位适中74处,过深14处,过浅9处,完全偏离病灶靶点6处.1次性切除病灶99处,4处病灶2次切除,标本平均体积为11.47cm^3.检出良性病变占59.2%(61/103处);不典型增生8.7%(9/103处);乳腺癌32.1%(33/103处).定位术中辐射剂量近似为常规摄影辐射剂量的2倍,11例患者发生迷走反应.结论 立体定位导丝导向定位术可在完整切除病灶的同时缩小手术范围,是目前应用于触诊阴性的乳腺病灶的有效方法.病灶大小、分布特征和定位准确度是影响病灶切除体积大小的重要因素,且术中的高辐射剂量及患者在术中的护理均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9.
营养不良是普遍存在于危重症患者中的突出问题,并已成为影响危重症患者并发症发生与病死率的重要因素之一。鉴于危重症患者应激后发生的一系列特殊病理生理反应和代谢改变,包括免疫功能下降、胃肠功能下降等因素,添加发挥药理学作用的特殊营养素(免疫营养素)日益受到关注。谷氨酰胺(glutamine,Gln)是一种重要的免疫营养素,也是一种必需氨基酸。正常情况下,肌肉等组织可大量合成,当人体处于应激状态,例如外伤、手术、烧伤、感染或糖皮质激素治疗等时,一方面,机体储备的Gln下降,另一方面,应激时,机体的免疫反应使机体对Gln的需求明显增加,所以,只有补充外源性Gln才能满足机体需要,这就使得Gln成为一种必需氨基酸。Gln是合成蛋白质、氨基酸、核酸和其它许多分子的前体物质,在肝脏、肾脏、小肠和骨骼肌代谢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Gln可为机体内各器官之间的氨基酸和氨的转运提供载体,也是生长细胞(如巨噬细胞、淋巴细胞、肠上皮细胞等)快速增殖细胞的重要能源物质,其作用比葡萄糖还要重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结果均证实,Gln强化的营养支持在促进蛋白质合成、维护肠黏膜屏障及改善免疫机能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下面对Gln的临床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李二妮  周纯武  李静   《放射学实践》2013,28(6):651-654
目的:探讨BI-BADS分类系统在乳腺X线及超声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搜集2007年12月-2008年12月均行X线及超声检查、有病理证实或临床随诊1年以上者共1432例患者。年龄23~83岁,均值49.5岁。绝经565例(39.5%),未绝经867例(60.5%)。根据BI-RADS系统对两种检查的结果进行评价。结果:共检出1500个病灶,737个(49.1%)良性病灶,763个(50.9%)恶性病灶。X线BI-RADS 1至5类的恶性百分比分别为12.9%、3.1%、8.9%、70.9%和98.3%;超声分别为3.9%、3.9%、6.3%、62.8%和95.7%。X线、超声BI-RADS分类ROC曲线下的面积分别为0.901和0.945(P=0.000)。X线摄影及超声检查的敏感度分别为90.0%和95.4%,特异度为83.0%和84.8%,准确度为86.6%及90.2%。结论:X线及超声BI-RADS分类系统能很好预测乳腺恶性肿瘤的风险,对于临床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