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11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2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讨胸壁结核(TB)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9例胸壁结核的CT、X线及US表现和相应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层(16、64层)螺旋CT机行胸部常规平扫及增强扫描,图像资料经薄层重建后多窗值观察。结果: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和局部肿痛。主要CT表现:骨质破坏15例,包括肋骨8例、胸骨3例、胸肋关节软骨3例及肩胛骨1例,呈虫蚀状(2例)或膨胀性(13例);胸壁寒性脓肿10例,为胸骨或肋骨前后缘或乳腺深面丘状或梭形囊性病变;胸壁全层软组织增厚4例,伴有钙化2例;壁层胸膜外局部肿块2例。其它伴随表现:肺内病变16例,纵隔钙化3例,肝内钙化1例,腹壁受累2例。胸壁病变大部分(15例)位于前胸壁,病变大小1.0cm×2.0cm~8.5cm×4.3cm,边界清楚或不清,增强后有环状强化,内界清晰;增厚胸壁呈轻度-中度不均匀强化。X线片上仅见骨质破坏;US可见囊性病变(7例)呈不均匀可移动低回声暗区,内部无血流信号。薄层CT重建及适时调窗可显示微小钙化或轻微骨质破坏。依据病变CT特征可分为4型:骨质破坏为主(n=13)、囊性病变(n=10)、胸壁软组织增厚(n=4)和壁层胸膜TB瘤(n=2)。结论:CT可明确胸壁TB的部位,显示骨质破坏、寒性脓肿、软组织肿块或增厚等病变特征以及胸壁外病变,增强CT可进一步明确病变范围、深度或性质,对指导临床制订治疗方案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2.
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常见于皮肤的高度恶性肿瘤,起源于黏膜者少见,而胃肠道恶性黑色素瘤以转移性病变居多,原发性病变罕见,且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1].收集本院10年来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胃肠恶性黑色素瘤4例,分析其CT临床特征,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23.
胃肠道间质细胞瘤CT表现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描述胃肠道间质细胞瘤的CT表现,复习相关文献,探讨CT在肿瘤的良恶性鉴别及术后追踪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复习10例经病理学及免疫组化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CT表现,其中5例还行术后CT随访。结果:肿瘤6例起源于小肠,其中1例伴有结肠病变,2例源于胃,2例源于小肠系膜。CT平扫大多数为密度不均匀的类圆形软组织肿块,肿块中心见液化坏死区,3例密度均匀,平均径线为86.7mm。所有病变均未见钙化和出血征象。1例多发;较大2个病灶分别位于回肠和结肠。1例肿块与左侧腰大肌分界不清,腰大肌肿大。8例增强均表现为轻、中度不均匀外周强化。2例可见远处转移灶,1例伴肝多发性转移,1例见左肺孤立持移灶和脑多发转移灶。5例术后追踪CT检查中2例见肿瘤局部复发,3例见肝多发转移。结论:尽管胃肠道间质细胞瘤CT表现无特异性,但CT对病变的定位,良恶性鉴别及术后追踪观察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24.
目的:分析肺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PLCH)的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例PLCH患者的临床和CT资料,2例患者均于治疗前后多次行影像学检查.结果:2例患者均合并其他系统的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PLCH的CT表现为多发囊腔和结节,好发于上叶,治疗后结节部分吸收,纤维化.结论:PLCH的CT表现有其特有的规律和特征,熟悉这些表现,有助于对该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顺铂作用于卵巢癌细胞的作用机理。方法通过电镜、光镜、流式细胞仪等方法观察顺铂诱导人亲代和耐药卵巢癌细胞COC  相似文献   
26.
鼻腔鼻窦少见肿瘤的CT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鼻腔鼻窦少见肿瘤的CT影像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6例鼻腔鼻窦少见肿瘤的CT表现 ,并与同期 9例鼻腔鼻窦癌相比较。结果 所有病例均呈实质性肿块 ,2 7 3 5例伴有单侧或双侧鼻窦炎。良性 11例 ,除血管瘤有强化及脑膜瘤钙化特征外 ,余具备良性肿瘤的一般特点 ,各类型不易区分 ;恶性 15例 ,恶性黑色素瘤体积小 ,恶性肉芽肿呈弥漫浸润 ,其余同一般恶性表现。结论 鼻腔鼻窦少见肿瘤多数类型较相同部位常见肿瘤无特征性差异 ;良恶性主要鉴别点为病变外形 ,骨质改变及病变范围 ,诊断需结合临床病理。增强扫描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7.
螺旋CT对肺结节生长变化的观察及良恶性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螺旋CT在观察肺结节生长变化及良恶性判断中的价值。方法 :19例有完整病例资料的肺内结节接受薄层螺旋CT扫描 ,测量结节 2D直径和面积及 3D容积 ,通过计算结节倍增时间来预测其良恶性 ,预测结果与最终病理结果或追踪 2年以上结果比较。结果 :按肺癌标准生长模式 ,恶性结节 4周后直径和面积分别增大超过 3%和 7% ,容积增大超过 11% ;肺内结节 2D预测结果 74 % (14 19)与最终结果一致 ,3D容积预测结果 10 0 % (19 19)与最终结果一致 ,3D结果优于 2D结果 ,P <0 .0 5。结论 :螺旋CT 2D和 3D测量技术能很好地观察肺结节的生长变化 ,倍增时间能准确反映结节性质 ,3D容积测量更为准确 ;肺结节尤其是直径小于 2 4mm者CT短期复查 (4周内 )有很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8.
螺旋CT重建技术(附19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螺旋CT(spival CT,SCT)连续扫描采集容积数据,结合强大的计算机功能,可以重建多种图像以帮助诊断.包括多平面重建(multiple planner reconstruction,MPR)和曲面重建(CMPR)、最大密度投影(maximi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和最小密度投影(MinIP)表面遮盖成像(surface shading display,SSD)和容积成像(volumetric redering,VR)、仿真内镜(virtual endoscopy,VE)等.然而,能否采用合适的重建技术,提高诊断质量依赖于诸多因素,如机器的性能,扫描参数的选择和匹配,以及操作人员的技巧和熟练程度等.本文根据我科开发应用情况,初步探讨SCT重建技术.  相似文献   
29.
目的 :用受试者操作特性 (ROC)分析方法评价临床病史在CT平扫诊断早期大脑中动脉 (MCA)供血区梗死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证实的有或无早期MCA梗死 ( <12h)病例各 3 5例 ,3名医师在有或无病史情况下分别进行诊断 ,采用Windows 95版Rockit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无病史结果与有病史结果相比 ,诊断敏感性和准确率分别从 77%、67%增至 88%、88%,有病史结果ROC曲线下面积明显大于无病史时的面积 (P <0 .0 5 )。结论 :在CT平扫诊断早期MCA梗死中了解病史能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30.
目的:报告2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PACNS)病例MRI影像学表现,结合文献分析,提高对PACNS影像学特点的认识。方法:回顾性总结本院2例PACNS病例临床及MRI资料,并汇总分析文献报告的PACNS影像资料。结果:病例1,男性,35岁,以语言、认知功能障碍为主诉;病例2,女性,42岁,以癫痫发作为主诉。2例MRI平扫表现为双侧大脑半球皮质、白质多发长T1、T2信号灶,增强扫描其内可见点状、片状及脑回状强化;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提示脑内多发微出血灶,1例磁共振波谱成像(MRS)病灶区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减低、可见乳酸峰,灌注成像(PWI)病灶区域为低灌注,扩散张量成像(DTI)显示病变区域白质纤维束明显减少,血管壁高分辨成像,病灶附近小血管壁环状增厚并均匀强化。结论:典型PACNS的MRI影像学表现为大脑半球皮质及皮质下区多发长T1、长T2信号病灶,呈点状、脑回状强化,中小血管管壁增厚并强化,常见多发微出血灶。多模态MRI成像有助于PACNS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