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1 毫秒
61.
超声和CT诊断胆道梗阻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普勒与CT在胆道梗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60例胆道梗阻患者分别经多普勒与CT检查。结果:对梗阻部位的诊断,CT与多普勒无明显差异,在写性方面二者有一定的区别。结论:多普勒对胆道结石及良性病变所致梗阻方面优于CT,在胰头病变的诊断中CT较佳。  相似文献   
62.
高频高压发生器是全身CT中一个重要部件 ,它是一个控制灵活的高稳定性电源 ,并与X线管 ,探测器系统和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闭环医学成像系统 ,它包括高频高压发生器 ,旋转阳极电源 ,X线管灯丝电源和微处理机系统四个部件。由于采用微处理机控制 ,高频高压发生器的故障检测高度智能化 ,根据显示错误代码和功能板LED指示可以准确无误地定位故障源及时排除故障。本文结合多年实践经验对错误代码和LED显示进行分析供同行参考。1错误代码分析CP4002 :调压器CMOSRAM校验出错。原因是RAM内容丢失 ,是软…  相似文献   
63.
目的 基于二维超声瘤内及含瘤周5 mm区域构建影像组学模型,判断其对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BI-RADS)4类乳腺肿瘤良恶性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176例超声诊断为BI-RADS 4类且病理结果明确的女性患者的乳腺肿瘤超声图像,按照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123例)、测试集(53例)。在软件上勾画肿瘤区域(瘤内组),并自动适形外扩5 mm(含瘤周组),分别提取并筛选出最佳影像组学特征后建立瘤内组模型及含瘤周组模型。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来评价模型。结果 训练集中瘤内组及含瘤周组的AUC分别为82.3%、90.1%,测试集中瘤内组及含瘤周组的AUC分别为78.6%、87.1%,Delong检验P<0.05;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在训练集瘤内组分别为85.7%、50.0%、72.4%,含瘤周组分别为88.3%、71.7%、82.1%,在测试集分别为83.7%、46.9%、69.1%和83.7%、69.3%、78.1%。结论 基于超声的含瘤周区域影像组学模型能更好地对乳腺BI-RADS 4类肿瘤的良恶性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64.
目的 分析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SVR)后肝细胞外基质体积分数(HECV)与肝纤维化变化的关系。方法 收集慢性丙型肝炎经抗病毒药物初治患者94例,均完成基线腹部CT多期增强检查及肝脏穿刺检查,且在SVR后进行规律随访并完成肝脏穿刺及腹部CT多期增强检查。通过平扫及延迟期(注射对比剂180 s后)计算肝实质及主动脉绝对强化值,并根据公式计算HECV。根据治疗前后Metavir评分变化分为3组:逆转组(Metavir评分下降≥1)、稳定组(Metavir评分无变化)、进展组(Metavir评分升高≥1)。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 H检验;治疗前与SVR后肝脏HECV值比较采用Wilcoxon配对秩和检验。并采用独立ROC曲线下面积对比Z检验分析HECV在治疗前与获得SVR后诊断预测进展期肝纤维化/肝硬化的差异。结果 本研究中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经治疗获得SVR后,8例(8.50%)被判断为纤维化逆转,71例(75.53%)为稳定,15例(15.97%)为进展。逆转组治疗前HECV为27.50 (27.00~35.38),在获得SVR后HECV为2...  相似文献   
65.
目的 探讨并比较CT管腔内密度衰减梯度(TAG)、无创血流储备分数(FFR)及两者联合对心肌缺血性损伤的诊断效能。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来本院就诊同时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和冠状动脉造影(ICA)检查,临床资料完整的73例患者,共114支病变血管(心肌缺血性损伤组49支,无心肌缺血性损伤组65支);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资料与影像学特征的差异,包括基线资料、病变血管数量、病变血管位置、CT-FFR值、TAG值,并建立TAG、CT-FFR及两者联合诊断心肌缺血性损伤模型。结果 心肌缺血性损伤组累及单支血管数量明显低于无心肌缺血损伤组,而同时累及三支血管数量明显高于后者(P<0.05)。在血管水平上,心肌缺血性损伤组不论是单支还是总体血管的CT-FFR和TAG值均明显小于无心肌缺血性损伤组(P<0.01)。在诊断效能上,CT-FFR诊断特异度明显优于TAG(87.7%vs.67.7%,P<0.017),TAG联合CT-FFR诊断特异度高于TAG(86.2%vs.67.7%,P<0.017);重要的是,两者联合诊断心肌缺血性损伤曲线下面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