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5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21.
目的:探讨深度卷积神经网络(DCNN)模型在胸部CT图像上对肋骨骨折自动定位和诊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纳入2 300例因胸外伤于门急诊初诊、行胸部CT检查的患者图像,其中300例为测试集。应用分割网络、关键点检测网络和骨折检测网络建立DCNN模型,对肋骨骨折定位和诊断进行训练和验证。以高年资医师诊断为金标准,应用?字2分割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低年资医师、DCNN模型和在DCNN模型辅助下的低年资医师诊断肋骨骨折的精确率、召回率、F1-score和诊断用时。统计DCNN模型诊断的假阳性和假阴性病例数量。结果:在300例测试集胸部CT图像中,共发现797处肋骨骨折,DCNN模型有22例假阳性病例和62例假阴性病例。低年资医师、DCNN模型和在DCNN模型辅助下的低年资医师诊断肋骨骨折的精确率(χ2=8.85,P=0.012)和召回率(χ2=43.2,P<0.001)有明显差别。低年资医师诊断肋骨骨折的精确率(94.2%)低于DCNN模型(97.1%),在DCNN模型辅助下,低年资医师诊断的精确率有所增加(96.4%),DCNN模型和在DCNN模型辅助下低年资医师诊断的精确率无明显差别(96.4%)。低年资医师诊断肋骨骨折的召回率(84.8%)低于DCNN模型(92.2%),在DCNN模型辅助下医师诊断的召回率明显升高(94.0%)。低年资医师的诊断用时平均为(155.0±31.9)s,而DCNN模型诊断肋骨骨折仅需(4.8±1.4)s,在DCNN模型辅助下医师诊断用时可缩短至(40.6±7.0)s,三者有明显差别(F=328.1,P<0.001)。结论:DCNN模型在胸部CT图像上可准确定位、诊断肋骨骨折,显著缩短诊断用时,减少漏诊、误诊率。  相似文献   
22.
目的评价髋关节MR造影检查对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病人髋臼盂唇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0月进行髋关节MR造影检查的DDH病人16例,其中男3例,女13例,年龄10~20岁,平均(14.88±2.60)岁。对每例病人的患侧髋臼行超声引导下髋关节MR造影检查,分别对前、外上及后盂唇进行观察,由2名影像诊断医师评价盂唇损伤的部位及程度,并以术中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进行对比。采用Kappa检验计算髋关节MR造影检查与术中诊断的一致性。结果 16例病人共48处盂唇,无撕裂37处(0期32处,Ⅰ期损伤5处),髋臼实质部撕裂3处,髋臼盂唇-软骨连接区撕裂8处。术中所见无撕裂38处,髋臼实质部撕裂3处,髋臼盂唇-软骨连接区撕裂7处。髋关节MR造影诊断髋臼盂唇撕裂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97.37%,阳性预测值为90.91%,阴性预测值为100%。MR髋关节造影检查与术中诊断的一致性较好(Kappa=0.939,P0.001)。髋关节MR造影显示盂唇肥大、内翻2例,均为前盂唇,与术中所见相吻合。结论髋关节MR造影检查对DDH病人髋臼盂唇损伤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可作为术前常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23.
目的应用T2mapping和CUBE序列探讨盘状软骨对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病人关节软骨的影响。方法连续收集2015年10月-2017年6月经X线诊断为DDH或因髋关节不适来我院就诊并行MRI检查的年龄≤5岁的56例患儿,男13例,女43例,年龄2~60个月,平均年龄(24.6±10.3)个月。将所有患儿分为3组:组1,有DDH和盘状软骨者(18例);组2,有DDH无盘状软骨者(21例);组3,无DDH者(17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冠状面T2mapping序列计算髋臼及股骨头侧关节软骨的T2值,并在冠状面T2CUBE序列及横断面、矢状面重组影像上测量盘状软骨的径线。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3组间关节软骨T2值的差异,采用线性回归分析组1盘状软骨体积对关节软骨T2值的影响。结果组1的髋臼侧关节软骨的T2值大于组2、组3(均P<0.05),组2和组3T2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1的股骨头侧关节软骨的T2值大于组3(P<0.05),其余组间的T2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盘状软骨体积增大,组1病人髋臼侧(Y=47.759+0.027X,R2=0.840)及股骨头侧(Y=43.929+0.022X,R2=0.269)关节软骨的T2值增加。结论应用T2mapping和CUBE序列可发现盘状软骨阻碍DDH病人髋关节软骨的发育。  相似文献   
24.
T1ρ为在旋转坐标系下的自旋-晶格弛豫时间常数,反应大分子物质与水质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常规MR检查无明显形态学改变时,病变的T1ρ值可发生变化。目前,T1ρ已应用于骨关节、颅脑、肝脏、心肌等多个部位。本文对T1ρ的基本原理及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T2 Map和mDIXON QuantMRI评价拇外翻(HV)肌肉病变的价值。方法 纳入我院初诊HV患者9人13足,健康志愿者6人10足为对照组。行负重X线片,常规MRI及T2 map、mDIXON Quant检查。在X线片测量拇外翻角和第1、2跖骨间角,足内、外侧纵弓。功能序列测量拇展肌,拇收肌斜头、横头,拇短屈肌内、外侧头T2值和脂肪分数。应用U检验比较HV组与对照组T2值和脂肪分数的差异,Spearman相关检验评价T2值、脂肪分数与平片角度之间相关性。结果 HV组拇短屈肌内、外侧头,拇收肌斜头和横头T2值较对照组均增高(P<0.05)。拇收肌斜头T2值与拇外翻角正相关(R=0.611,P=0.027),与内侧纵弓角度正相关(R=0.69,P=0.009)。两组脂肪分数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T2 map可以定量评价HV肌肉病变,HV患者拇短屈肌和拇收肌水肿更明显,拇收肌斜头水肿程度与HV严重程度和扁平足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