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9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37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9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71.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是一种发病机理复杂、病情凶险、并发症多、死亡率高的急腹症,医学界对于SAP的发病机制至今未能完全明了。炎症-抗炎症因子平衡学说认为,在机体受到有害刺激时,炎症反应作为机体的保护机制被启动,释放促炎细胞因子,同时抗炎系统也被启动,释放抗炎细胞因子对炎症反应进行牵制和调节。  相似文献   
72.
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natural orifice transluminal endoscopic surgery,NOTES)具有无疤痕、微创等优势,近年来得到了临床应用及发展.本文中对胆囊单发、多发结石及合并胆囊息肉3例患者实施经胃入路NOTES保胆手术均取得了成功,且无不良反应发生.经胃入路保胆手术为胆囊结石及胆囊息肉患者提供了一个新的治疗术式和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及探讨.  相似文献   
73.
目的 观察香丹注射液在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11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试验组加用香丹注射液治疗,采用疗效等级、平均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来评价香丹注射液的治疗效果,同时测定患者的血浆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血清钙离子水平.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但试验组患者的痊愈率高于对照组,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试验组的PAF和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SO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钙离子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 急性胰腺炎患者应用香丹注射液能改善疗效,其机制与降低血炎症因子水平、提高抗氧化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74.
上皮间质转化参与多种生理、病理过程,与肿瘤细胞获得迁移与侵袭能力、上皮细胞发生纤维化密切相关,在肿瘤和纤维化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上皮间质转化的发生依赖多种信号转导通路,具体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通路在上皮间质转化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不同类别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通路在上皮间质转化过程中存在交互影响且作用并不完全相同。本文就不同类别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通路在上皮间质转化过程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5.
李嫚华  许威  张青  向晓辉  夏时海 《中草药》2017,48(24):5200-5205
目的研究氧化苦参碱(OM)对接受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刺激的人胰腺导管癌PANC-1细胞中Smad3/Gli1通路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以TGF-β1刺激PANC-1细胞模拟胰腺纤维化模型,并观察给予OM干预对Smad3/Gli1通路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通过细胞转染技术将Gli1及Smad3的RNA干扰质粒转染入PANC-1细胞;通过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Smad3、Gli1和α-SMA的蛋白表达,ELISA技术检测纤连蛋白(FN)和I型胶原(Co L-I)在细胞培养上清中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ANC-1细胞接受TGF-β1刺激后Smad3、Gli1和α-SMA的蛋白表达显著升高;与TGF-β1组相比,OM和TGF-β1共同处理组Smad3、Gli1和α-SMA的蛋白表达显著降低。转染Smad3干扰质粒后,Gli1、α-SMA、FN和Co L-I表达显著下降。与TGF-β1组比较,转染Gli1干扰质粒后加TGF-β1组α-SMA、FN和Co L-I表达显著降低。结论 OM可能通过调节PANC-1细胞TGF-β1/Smad3/Gli1通路发挥抗胰腺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76.
77.
背景:缺血预处理可诱发机体内源性保护机制,可全面有效地防治器官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在胰腺移植过程中冷、热缺血均可导致移植胰腺缺血再灌注损伤,线粒体结构及功能与胰腺病变密切相关,近些年研究发现,线粒体DNA存在修复体系,其与线粒体DNA损伤之间的平衡决定了疾病的发生和转归.目的:观察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胰腺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的细胞凋亡的影响,分析线粒体DNA修复酶8-氧鸟嘌呤DNA糖基化酶和氧化应激在其中的变化规律及可能途径.方法:纳入健康雄性SD大鼠50只,其中20只为供体,10只为假手术组,另20只糖尿病造模后分为缺血再灌注组和缺血预处理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只行开、关腹手术,缺血再灌注组和缺血预处理组行异位全胰十二指肠移植.缺血再灌注组对应供体大鼠于获取供胰前以4℃ UW液灌洗20 min:缺血预处理组对应供体大鼠于获取供胰前阻断腹上动脉5 min,再灌注5 min,共2次.供胰均控制热缺血时间为15 min,冷缺血时间为180 min.再灌注后12 h检测血浆淀粉酶活性、血糖浓度及Caspase-3,9活化水平,流式细胞法检测腺泡细胞凋亡率,罗丹明123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二氯荧光素法检测线粒体过氧化氢产生速率,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线粒体DNA中8-氧鸟嘌呤质量浓度,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8-氧鸟嘌呤DNA糖基化酶mRNA的表达,Westenn-blotting法检测细胞色素C释放、磷酸化Akt及线粒体8-氧鸟嘌呤DNA糖基化酶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结论:缺血预处理可降低线粒体氧化应激,提高Akt磷酸化水平,从而上调8-氧鸟嘌呤DNA糖基化酶表达,减少线粒体DNA氧化损伤,抑制腺泡细胞凋亡,减轻移植胰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78.
目的 观察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ereatitis,SAP)大鼠胰腺组织Gi2和Gq蛋白表达量的改变,探讨在SAP发病过程中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PAF)的细胞信号转导机制.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和SAP模型组(SAP组).以5%牛磺胆酸钠逆行注入主胰管制成SAP模型,阴性对照组开腹后仅翻动十二指肠并触摸胰腺数次关腹.制模后于相应时相点处死动物,取血取组织,ELISA方法检测血浆PAF含量,Western印迹法检测胰腺组织Gi2/Cq蛋白质的动态变化.结果 SAP组Gi2和Gq蛋白表达量均较阴性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结论 PAF可能通过Gi2和Gq蛋白,经cAMP-PKA和IP3-Ca2+途径完成细胞信号转导,导致炎性反应延续并放大.  相似文献   
79.
冀润利  许威  夏时海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2):1696-1697
肠安康胶囊由黄芪、黄连、金银花等药组成,具有健脾益气、清热燥湿、活血化瘀的功效,临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有效。实验研究证明,该药对乙酸和三硝基苯磺酸(TNBS)导致的大鼠UC有显著的保护作用。本研究用肠安康胶囊治疗大鼠溃疡性结肠炎,观察其对于炎性细胞因子浓度的影响,了解肠安康胶囊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80.
背景:在胰腺移植过程中冷、热缺血均可导致移植胰腺缺血再灌注损伤,所导致的腺泡上皮细胞凋亡是造成移植胰功能不全的重要因素之一,缺血预处理是一种有效的内源性保护方式,其机制研究一直是器官移植的热点。 目的:观察缺血预处理(IPC)对大鼠胰腺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的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线粒体DNA修复酶OGG1和氧化应激在其中的变化规律及可能机制。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8-9/2009-4在武警医学院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完成。 材料:健康雄性SD大鼠50只,其中20只为供体,10只为假手术组,另20只糖尿病造模后分为缺血再灌注组和缺血预处理组,每组10只。 方法:假手术组(Sham)只行开、关腹手术。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缺血预处理组(IPC)行异位全胰十二指肠移植术。I/R组对应供体大鼠于获取供胰前以4℃ UW液灌洗20 min;IPC组对应供体大鼠于获取供胰前阻断腹主动脉5 min,再灌注5 min,共2次。供胰均控制热缺血时间为15 min,冷缺血(4℃ UW液中保存)时间为180 min。 主要观察指标:再灌注后12 h检测血浆淀粉酶、血糖浓度及Caspase-3,-9活化水平,流式细胞法检测腺泡细胞凋亡率,罗丹明123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二氯荧光素法检测线粒体过氧化氢产生速率,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线粒体DNA中8-oxodG含量,荧光定量PCR法检测OGG1 mRNA的表达,Western-blotting法检测细胞色素C释放、磷酸化Akt及线粒体OGG1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与IR组比较,IPC组线粒体膜电位、OGG1 mRNA、线粒体OGG1蛋白及磷酸化Akt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18.75±2.09 vs 23.79±2.52,143.7±18.4 vs 268.1±20.3,35.29±7.86 vs66.81±8.90,58.5±6.1 vs189.4±19.5,均P<0.05)。血浆淀粉酶、血糖、线粒体过氧化氢产生速率、线粒体DNA8-oxodG含量、Caspase-3,-9活化水平、腺泡凋亡率及细胞色素C释放均显著降低(3972.40±275.43 vs 2546.95±214.78,12.3±1.6 vs 8.7±1.8,6.94±1.03 vs 4.40±0.72,0.0283±0.0057 vs 0.0190±0.0034,5.59±0.41 vs 2.65±0.37,4.80±0.15 vs 2.19±0.31,36.8±5.7 vs 22.3±3.2,100±0.0 vs 43.5±5.9,均P<0.05)。 结论:缺血预处理可降低线粒体氧化应激,提高Akt磷酸化水平,从而上调OGG1表达,减少线粒体DNA氧化损伤,抑制腺泡细胞凋亡,减轻移植胰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