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14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26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2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血虚证患者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及中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虚证患者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及地甘口服液治疗血虚证的作用机理.方法:用原位杂交法检测30例服用地甘口服液后的血虚证患者及10例正常人骨髓单核细胞周期素(CyclinD1)及凋亡相关基因(bax/bcl-2)mRNA和细胞凋亡的表达.结果:血虚证患者细胞周期明显受阻,CyclinD1 mRNA表达下降,凋亡抑制基因bcl-2 mRNA的表达降低,促凋亡基因bax mRNA的表达增加,细胞凋亡率升高;经地甘口服液治疗后,骨髓细胞周期素基因转录的表达增加,细胞成熟过程中的分化增殖加速,从而减少了骨髓细胞的凋亡,降低了细胞凋亡率.结论:血虚证的发生可能与细胞周期素及凋亡相关基因有关,地甘口服液能减少造血细胞凋亡,加速细胞分化成熟,使外周血不断得到更新,从而达到治疗血虚证的目的.  相似文献   
42.
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发展的重要指标,而助产人员的业务素质是决定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历史的原因,本市目前在岗的助产人员中,仍有部分非正规学历者分布在县级以下医疗保健机构中。为了解这部分人员的“三基...  相似文献   
43.
糖脉平胶囊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糖脉平胶囊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用较小剂量的链脲佐菌素(STZ,35mg/kg)获得2型糖尿病模型,使用糖脉平水溶液灌胃2g/(kg·d)。采用放免法测胰岛素水平的变化;125I-胰岛素与红细胞受体结合的方法测定红细胞胰岛素受体最大结合力(IRMB);采用稳态模型评价法(HOMA)计算细胞分泌指数。结果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水平明显升高,细胞分泌指数降低,红细胞胰岛素受体结合力明显降低。经糖脉平胶囊治疗3月后,胰岛素水平降低(P<0.01),胰岛细胞分泌指数及红细胞胰岛素受体结合力明显提高(P<0.01)。结论糖脉平胶囊通过提高靶细胞胰岛素的结合力,从而提高胰岛β细胞分泌能力,达到减轻胰岛素抵抗的目的。  相似文献   
44.
糖脉平胶囊对2型糖尿病大鼠氧化和血管内皮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糖脉平胶囊对2型糖尿病大鼠氧化和血管内皮损伤保护作用的机理。方法小剂量链脲佐菌素(35mg/kg)腹腔注射及喂高热量食物造成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并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脂质过氧化物(LPO)及血管内皮素(ET)的含量。结果2型糖尿病大鼠SOD明显降低(P<0.01),而LPO及ET升高明显(P<0.01);经糖脉平治疗后,SOD活性增强,LPO和ET含量降低(P<0.01),且接近正常值。结论糖脉平胶囊能增加血管内壁SOD活性来清除LPO,降低ET的含量,从而阻断和降低了血管内皮损伤所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保护血管内皮免受损伤。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探讨大肠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sVEGF)和血清内皮抑素(s内皮抑素)的水平。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32例大肠癌患者和28例对照组的sVEGF、s内皮抑素水平,分析二者的相关性及与临床病理学因素的关系。结果 大肠癌患者sVEGF和s内皮抑素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0.01);大肠癌患者sVEGF和s内皮抑素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sVEGF、s内皮抑素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分化程度和肿瘤直径大小无关,与淋巴结转移和Dukes分期相关。结论 大肠癌患者的sVEGF和s内皮抑素水平明显升高,二者可能共同调控肿瘤新生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46.
复张性肺水肿(RPE)是一种少见的非心源性肺水肿,其典型病症常发生于大量气胸或胸腔积液所致萎缩肺快速复张之后.在胸腔穿刺抽气、抽液日益广泛应用的今天,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47.
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机械通气常见并发症,它使得患者的住院时间延长,死亡率增加。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疾病,在机械通气时如果发生VAP将进一步加重病情。以前针对老年VAP危险因素的研究较少,作者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VAP发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8.
目的 观察哌唑嗪联合缬沙坦治疗抗α1和AT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的糖尿病肾病合并难治性高血压的作用.方法 以合成的α1和AT1受体多肽片段为抗原,应用ELISA技术,检测277例人血清抗α1和AT1受体自身抗体,其中糖尿病肾病合并难治性高血压120例(A组),糖尿病肾病合并非难治性高血压111例(B组),正常对照组46例(C组),A组中抗α1和AT1受体自身均阳性者71例(A1组),抗α1和AT1受体自身均阴性者49例(A2组),A1、A2两组均给予缬沙坦、哌唑嗪、尼群地平、双氯噻嗪、阿司匹林,分别观察它们的降压疗效.结果 A组α1和AT1受体阳性率(55.8%、59.2%)与B组(27.9%、35.1%)、C组(7.5%、10.0%)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哌唑嗪联合缬沙坦治疗后A1组降压疗效明显优于A2组(P<0.05),A1组临床疗效评定总有效率明显优于A2组(P<0.05).结论 糖尿病肾病合并难治性高血压患者,通过抗α1和AT1受体自身抗体检测,有针对性的选择降压药物哌唑嗪和缬沙坦,不但降压疗效好,而且安全.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探讨多原发性大肠癌 (MPCC)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收集本院 1 0年间收治的MPCC共 1 7例 ,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MPCC占同期收治大肠癌患者的 3 2 % (1 7 5 2 6) ,其中同时性多原发癌 (SC)占 1 3 % (7 5 2 6) ,异时性多原发癌 (MC)占 1 9% (1 0 5 2 6)。结论 提高对MPCC的认识水平、保证术前对全结肠的检查、术中认真探查全结肠和术后密切随访 ,有助于提高MPCC的诊治率和预后  相似文献   
50.
1 包虫病的流行病 学囊型包虫病分布于全世界,相对而言在发展中国家的流行强度较高,而且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呈明显的上升态势。我国有23个省区存在当地感染的包虫病例,其中以新疆、青海、西藏、甘肃、宁夏、内蒙古和四川西部流行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