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16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探讨超声刀对胃癌组织标本切割时产生的烟雾对胃癌细胞的播散种植的影响。方法用超声刀和电刀分别对胃癌组织标本中周围正常组织和胃癌组织进行不同时间(5、10、15、20s)、不同功率(超声刀的3档和5档,电刀的电切40W和电凝80W)的切割,收集气雾悬浮液进行涂片和细胞学观察。结果超声刀和电刀对胃癌组织标本周围正常组织进行切割产生的气雾悬浮液涂片观察均未见肿瘤细胞。在电刀切割胃癌组织电切功率为40W/20s时,电凝80W/15s、20s时,5次收集的气雾中发现有1次、2次和3次收集气雾中发现有胃癌肿瘤细胞。超声刀切割胃癌组织在3档功率/20s时,5档功率/15s、20s时,5次收集的气雾中发现有2次,1次和4次收集气雾中发现胃癌肿瘤细胞。结论和电刀相比,超声刀切割正常胃组织和胃癌组织,均无增加胃癌肿瘤细胞的播散种植。为超声刀在胃癌手术中的安全使用提供初步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2.
老年人急性胆囊炎发病急,且症状隐蔽,容易引起胆囊坏死或穿孔,死亡率约为10%~15%.我们于2000年1月~2004年1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124例,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胃肠间质瘤切除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我院2年来手术治疗的18例胃肠间质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及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本组18例患者的间质瘤均在腹腔镜下切除,手术时间平均为70min。手术出血量20~150ml。术后住院4~9d。术后患者均恢复良好。随访6~22个月,无复发及转移。结论腹腔镜下胃肠间质瘤切除是安全、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对患者的机体恢复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4.
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七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虽不是一种新类型肠梗阻,但因其在诊治上具有特殊性,常误诊为机械性肠梗阻,处理不当会引起肠瘘、重症感染等并发症.现将我院1984~1999年收治的7 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5.
胃癌淋巴结清扫术所致淋巴漏的防治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目的探讨胃癌淋巴结清扫术所致淋巴漏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2004年3月间在我院行不同范围淋巴结清扫术胃癌患者74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行D3、D4术者淋巴漏的发生率(6.2%)远高于行D2术者(2.8%)(P〈0.05)。各组中用电刀烧灼者淋巴漏发生率均高于用丝线结扎者,分别为4.2%比1.6%、8、8%比3.0%。术后用奥曲肽治疗可缩短引流时间、减少引流量。结论行胃癌淋巴结清扫时,术中切断淋巴管网是发生淋巴漏的主要原因;避免随意扩大清扫范围和术中用丝线结扎淋巴管网可预防淋巴漏;奥曲肽是治疗淋巴漏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6.
伤寒患者血白细胞计数临床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外周血白细胞减少为伤寒病的特点之一 ,常作为较重要的诊断依据 ,但是我们发现有些伤寒患者白细胞计数正常 ,有的不仅不下降 ,反而升高。为进一步探讨血白细胞计数在伤寒诊断中的实际价值 ,我们 12年来对 32 6例确诊为伤寒患者的血白细胞进行了深入观察 ,并作了部分伤寒患者出院后的白细胞随访对比及白细胞检测的重复试验 ,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32 6例为我院 1988年 1月至 1999年 12月间的住院病例 ,男 190例 ,女 136例 ,男∶女为 1.4∶1;年龄 6个月~ 6 3岁 ,平均 2 8.5岁。入院时白细胞计数为 ( 3.2~ 16 .2 )×10 9/L ,平…  相似文献   
47.
髂内动脉栓塞术或结扎术救治骨盆骨折伴失血性休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严重的粉碎性骨盆骨折合并伤多 ,极易大出血致失血性休克 ,死亡率较高。我院从 1996年 2月至 2 0 0 2年 6月救治19例经积极输血、输液等保守治疗无效的骨盆骨折大出血患者 ,在入院 3~ 8h内急诊行髂内动脉栓塞术或双侧髂内动脉结扎术 ,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临 床 资 料一、一般资料本组男 13例 ,女 6例 ;年龄 18~ 83岁 ,平均 39岁。受伤原因 :交通事故碾压伤 15例 ,高处坠落伤 2例 ,塌方压伤 2例。X线检查发现 :双侧耻骨上、下支并发坐骨支骨折 11例 ;一侧耻骨上、下支并发坐骨支骨折或髂骨骨折 8例 ,其中并发耻骨联…  相似文献   
48.
目的研究端粒酶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中活性状态,探讨端粒酶检测在甲状腺病变定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TRAP-PCR-ELISA对110份甲状腺组织进行端粒酶活性分析。结果24例甲状腺癌中23例表达端粒酶活性,阳性率96%,20例癌旁组织仅1例阳性,阳性率为5%;21例甲状腺腺瘤亦仅1例阳性,阳性率5%;结节性甲状腺肿1例阳性,阳性率4%;正常甲状腺组织未检测出端粒酶活性。甲状腺癌组织端粒酶活性阳性率较其他几种组织皆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均<0.01)。结论端粒酶是甲状腺癌的定性标志物,在甲状腺病变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9.
目的:研究端粒酶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中的活性状态.探讨端粒酶活性检测在甲状腺病变定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TRAP—PCR-ELISA对116份甲状腺组织进行端粒酶活性分析。结果:27例甲状腺癌中25例表达端粒酶活性,阳性率为92.6%。22例癌旁组织仅1例阳性,阳性率为4.5%;23例甲状腺腺瘤亦仅1例阳性,阳性率为4.3%;26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中1例阳性,阳性率为3.8%;正常甲状腺组织未检测出端粒酶活性。甲状腺癌组织端粒酶活性阳性率较其他几种组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端粒酶是甲状腺癌的定性标志物,在甲状腺病变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对临床常见的甲状腺结节可开展细针抽吸标本端粒酶活性分析,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50.
目的应用分类决策树(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CART)算法构建胸片鉴别新生儿透明膜病及湿肺病的诊断模型,探讨多种临床及影像因素对肺透明膜病及湿肺病的诊断价值。方法病例为2008年1月~2010年12月间经过临床及影像证实的新生儿肺透明膜病43例、湿肺病48例。分别提取和上述两种疾病有关的6个临床指标和7个影像学指标作为CART预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及湿肺病的变量。用CART建立两者鉴别诊断的分类决策模型,并通过交互验证方法计算该模型的诊断可靠性。同时比较高年资医师与CART诊断结果的一致性。结果建立的CART诊断模型共有九条诊断路径,能够比较可靠区分新生儿肺透明病及湿肺病;模型揭示对区分两者最具价值的X线征象是:支气管气像、孕周、毛玻璃样改变和水平裂的出现。另外,统计分析显示,CART模型和高年资医师对两种疾病诊断的一致性分别是中度一致(湿肺病,Kappa值为0.553)和较高度一致(肺透明膜病,Kappa值为0.628)。结论分类决策树算法可以应用于新生儿的肺透明病及湿肺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