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3篇
  免费   122篇
  国内免费   59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12篇
妇产科学   38篇
基础医学   110篇
口腔科学   38篇
临床医学   329篇
内科学   201篇
皮肤病学   49篇
神经病学   32篇
特种医学   44篇
外科学   59篇
综合类   459篇
预防医学   186篇
眼科学   16篇
药学   201篇
  2篇
中国医学   246篇
肿瘤学   66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131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97篇
  2012年   124篇
  2011年   110篇
  2010年   101篇
  2009年   105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51.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数目对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7年8月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总医院病理学检查确诊的13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患者均行颈部中央区与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手术,统计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数目及其与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对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敏感度为65.93%,阳性预测值为66.67%。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数目的增加与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率呈正相关(r=0.947,P=0.002)。以2、3、4枚为临界,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患者的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率明显升高(P0.05)。以5、6枚为临界,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患者的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数目对颈侧区淋巴结转移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52.
<正>由于患者身体组织长期受压,导致血液循环障碍,持续缺血、缺氧,皮肤细胞变性坏死形成压疮。典型表现为局部呈紫红色,硬结形成,常伴有水疱。如处理不当,水疱破溃,易导致感染,加重患者痛苦,严重时甚至威胁患者生命,成为临床护理的一大难题。以往多采用传统的干性愈合护理方法,近来有研究表明该方法存在较多误区,2013年以来我院应用湿性愈合理论治疗压疮患者,取得满意效  相似文献   
53.
目的 观察转换艾考恩丙替及联合索磷布韦/维帕他韦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初治的HIV/HCV合并感染者的疗效及血脂水平变化。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2019年7月—2021年5月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传染科就诊的已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并获得HIV持续抑制的、慢性丙型肝炎初治的HIV/HCV合并感染患者10例,将原ART方案转换为艾考恩丙替抗HIV治疗共32周,于转换后第4周开始联合索磷布韦/维帕他韦抗HCV治疗12周,监测10例患者转换艾考恩丙替抗HIV治疗及联合索磷布韦/维帕他韦抗HCV治疗前后体质量、BMI、HCV基因型、AFP、肝脏硬度值、CD4+ 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数量、CD4+T/CD8+T(简称CD4/CD8)比值、肝肾功能相关指标、血脂相关指标、HIV RNA、HCV RNA、SVR12、SVR24及不良反应发生。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结果 相较于抗HIV治疗基线(原ART方案),10例患者(HCV基因2a...  相似文献   
54.
目的 对2例罕见的输入性非洲锥虫病(human african trypanosomiasis,HAT)病例治疗后进行随访研究,评判治疗效果,从而为输入性锥虫病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1例输入性罗德西锥虫病病例在治疗完成后第1、3、11、25个月以及1例输入性冈比亚锥虫病病例在治疗完成后第1、3、8、12个月,分别检测患者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及脑脊液和血液中锥鞭毛体,比较治疗时、治疗后生理生化指标变化,根据其检测结果进行治疗效果和预后评判。结果 罗德西亚锥虫病病例在治疗后第1、3、11、25个月,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分别为1、1、4、2个/μL;冈比亚锥虫病病例在治疗后第1、3、8、12个月,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分别为3、6、4、3个/μL。2例病例在随访中均未在脑脊液和血液中查见锥鞭毛体。结论 经过规范治疗,2例输入性锥虫病病例恢复良好,没有复发迹象。  相似文献   
55.
对56名COPD及CCP患者同步进行了76次有心导管肺动脉测压术和TV-ceho、RVTI检测。相关、回归分析显示16项RVTI中与PAP相关性最好且呈正相关的参数是RIRT、C-D段、RICT和RPEP。筛选到应用TV-echo预测PAP的两个方程式:①PAMP~((kPa))=2.298765×RIR-T~(3407863)(SD=0.99,r=0.711,P<0.01),②PADP~((kPa))=0.667169×RIRT~(1.874)(SD=0.67,r=0.574,P<0.01)经校核与扩大验证显示能较准确地预测患者的PAP。  相似文献   
56.
刘青  黄绍辉  刘华 《天津护理》2021,29(2):196-197
目的: 探讨可拆卸壁贴式泪道模型在临床护士泪道清洗培训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设计制作一款可拆卸壁贴式泪道模型,选取实习、进修及转科新护士128名,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名。观察组采用可拆卸壁贴式泪道模型部件拆卸分解、泪道冲洗操作演示讲解,并借助该模型在专人指导下操作练习及临床实践培训。对照组则按照传统口头讲解、专人指导下实施临床操作见习及实践操作演练。比较两组培训后的技能考核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技能考核及患者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可拆卸壁贴式泪道模型应用于护士泪道冲洗操作培训,能够有效提高护士操作技能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的抗炎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择雄性SD大鼠50只,适应性饲养7 d,随机选择其中10只作为空白对照组,其余40只建立COPD模型,建模成功后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使用辛伐他汀)],每组10只。采集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测炎性因子水平,检测维甲酸相关孤儿受体(ROR-γt)mRNA表达,并评估肺功能。结果空白对照组大鼠肺功能指标水平最高,其余4组由高至低依次为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模型组,其中低剂量组与中剂量组各肺功能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对照组大鼠炎性因子各指标水平和ROR-γt相对表达最低,其余4组由低至高依次为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模型组,其中低剂量与中剂量组炎性因子各指标水平、ROR-γt 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组间炎性因子各指标水平、ROR-γt 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对COPD大鼠有较理想的抗炎作用,其可能与药物抑制ROR-γt的表达有关,其机制可能为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改善大鼠肺功能。  相似文献   
58.
59.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及对远期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58例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期选取40例未经溶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为对照组。评估2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6h、24h、7d、14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并在治疗3个月后评价2组日常生活能力与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在治疗后6h、24h、7d、14d的NIHSS评分减少程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的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评价方面,实验组的BI和QL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可靠,能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并能改善患者的远期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0.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对脑瘫患儿小腿三头肌痉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脑瘫肌痉挛患儿50例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6例,2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加用冲击波治疗,治疗前后对2组患儿的被动关节活动度(PROM)、改良的Asworth分级(MAS)、粗大运动功能评分(GMFM)、足底支持面积和足底压力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治疗1周及4周后,小腿三头肌M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呈逐渐下降趋势(P<0.05),且各时间段各项评分均更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1周后,小腿三头肌MAS评分及踝关节PROM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后,小腿三头肌MAS评分较治疗前及治疗1周时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1周及4周后,踝关节PROM、GMFM评分、足底面积及足底压力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且呈逐渐上升趋势(P<0.05),且各时间段各项评分均更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1周后,踝关节PROM、GMFM评分、足底面积及足底压力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后,踝关节PROM、GMFM评分、足底面积及足底压力均较治疗前及治疗1周时明显增加(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治疗可以降低脑瘫患儿小腿三头肌张力,缓解肌肉痉挛,改善其粗大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