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8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54篇
内科学   12篇
特种医学   20篇
外科学   29篇
综合类   56篇
预防医学   39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介绍应用经皮撬拔复位中空双头螺纹加压钉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14例胫骨平台骨折按A0分型,B13例,B310例,C11例,采用经皮撬拔复位中空双头螺纹加压钉固定。结果:通过3个月~36个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8个月,参照马元璋的疗效分析优良率达92.8%。结论:经皮撬拔复位中空双头螺纹加压钉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操作简便,术中组织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感染率低,早期功能锻炼,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2.
目的研究汉族、维吾尔族及回族三民族正常人群红细胞补体受体Ⅰ型(ECR1)基因点突变的差异及意义。方法采用PCR和HindⅢ酶切技术分析红细胞CR1分子基因点突变。结果三民族红细胞CR1基因突变率分别为:汉族32.5%,维吾尔族24.0%,回族23.5%,统计学比较虽无显著性差异(χ2=4.62,P>0.05)。三民族女性红细胞CR1基因突变率(32.5%)明显高于男性(23.7%),虽无显著统计学差异(χ2=3.71,P>0.05),但维吾尔族女性突变率(32.8%)显著高于男性(18.3%,(χ2=4.25,P<0.05);汉族男性的红细胞CR1基因多态性分布(31.5%)显著高于维吾尔族(18.3%)和回族(19.6%)男性(χ2=6.10,P<0.05);汉族和回族男女之间红细胞CR1基因多态性分布无显著差异。结论汉族男性红细胞CR1基因突变率显著高于维吾尔族和回族男性,维吾尔族女性突变率显著高于维吾尔族男性。此外,汉族人群红细胞CR1基因突变率有高于维吾尔族和回族的趋势,三民族女性红细胞CR1基因突变率有高于男性的趋势,这对免疫性疾病地域差异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3.
目的建立多色荧光丙型肝炎基因分型检测方法。方法针对HCV5'NCR区特异性基因设计一对通用引物和Ⅰ/Ⅱ/Ⅲ/Ⅳ型特异性探针,Ⅰ型和Ⅲ型探针标记FAM荧光染料,Ⅱ/Ⅳ型标记VIC荧光染料,分别建立Ⅰ/Ⅱ型和Ⅲ/Ⅳ型两管双色荧光PCR扩增系统。分别采用测序和本研究方法对97份丙型肝炎阳性血清进行分型,比较两种方法分型结果的一致性,并对双色荧光法检测的2889例HCV分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97份丙型肝炎阳性血清中,双色荧光法分出Ⅰ型65例(67.0%),Ⅱ型25例(25.8%),Ⅲ型2例(2.1%),Ⅰ/Ⅱ混合型3例(3.1%),有2例HCVRNA定量为(1~3)×103IU/ml弱阳性标本未分出型;测序法分出Ⅰ型61例(62.9%),Ⅱ型24例(24.7%),Ⅲ型2例(2.1%),Ⅰ/Ⅱ混合型2例(2.1%),有8例HCVRNA定量结果为(1~5)×103IU/ml的阳性标本测序法未分出型,有1例Ⅰ/Ⅱ混合型标本测序无法判断,而荧光法分型明确。我院采用本研究建立的方法检测2889例临床丙型肝炎标本,2268份分出基因型,其中Ⅰ型1545例(68.1%),Ⅱ型702例(31.0%),Ⅰ/Ⅱ混合型18例(0.8%),Ⅲ型3例(0.1%),高HCV载量血清全部涵盖在Ⅰ/Ⅱ/Ⅲ型中,未发现Ⅳ型和其他型的病例。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双色荧光HCV基因分型的方法具有良好的敏感性、特异性、可重复性且省时省力,由于近99%的HCV阳性血清为Ⅰ/Ⅱ型,所以临床可选择Ⅰ/Ⅱ型试剂进行常规检测,对高病毒载量而非Ⅰ/Ⅱ型的标本可采用Ⅲ/Ⅳ型试剂进一步分型明确。  相似文献   
104.
免疫抑制法测定肝脏病患者血清mAST活性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mAST活性在肝病诊断和病情评估的意义。[方法] 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用mAST免疫抑制法试剂盒测定83名正常人及43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急性肝炎70例、慢性肝炎82例、肝硬化80例、重肝39例、肝癌76例)的血清mAST活性。[结果]mAST正常参考上限为14.5U/L,mAST/AST参考范围为0.234~0.626。急性肝炎组mAST绝对值明显高于其他组,但阳性率较低。肝癌和重肝组,mAST升高亦明显,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显著,而且阳性率较高,分别达到85.5%、89.7%。mAST/AST在各组肝病中(除慢肝外)均比正常组降低,阳性率均很低。mAST在用于诊断肝病时,如果只用于区分正常和肝病,诊断效率较高,ROC曲线下面积(AUC)达到0.893;如果对各种肝病细分,在各种肝病中,mAST诊断重型肝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最大达0.749,诊断效率最高。[结论]血清mAST是在反映肝细胞损伤时,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5.
左后外侧切口在再次二尖瓣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介绍左后外侧剖胸切口、降主动脉肺动脉转流在再次二尖瓣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1995-04~2003-04在本院住院的11例曾经进行过二尖瓣手术,术后复发性二尖瓣患者,采用左后外侧剖胸切口,以降主动脉肺动脉转流建立体外循环的方法实施心内操作。结果 全部病人均未阻断主动脉,平均转流时间138分,术后引流少于300ml,病人均痊愈出院。结论 对于术后复发性二尖瓣病进行再次手术时,应用左后外侧剖胸切口,避开了原胸骨正中切口,减少了粘连的分离,手术操作简便,术野显露满意。  相似文献   
106.
2001年6月~2003年7月,我们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156例,无一例中转开腹,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病人恢复良好,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7.
颈部压痛点处的手法治疗对紧张型头痛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在颈部软组织压痛点和痛性结节处施用手法治疗可否改善紧张性头痛的症状及体征。目的:观察颈部压痛点与紧张型头痛(tension-headehe,TTH)之间的关系,探讨手法治疗的作用。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的病例对照研究。地点和对象:TTH患者280例,男80例,女200例;诊断标准参照1988年国际头痛学会头痛分类标准。对照组150例,为无头痛症状的健康体检者,男50例,女100例。方法:触诊枕外隆突下至颈棘突止中线及其旁开,记录每一压痛点、痛性结节总数及部位,实施揉拿、弹拨、点按使颈部压痛点及痛性结节的手法治疗。观察肌肉痉挛的缓解程度及局部血液循环的改善。主要观察指标:TTH组和对照组压痛点、痛性结节阳性率,TTH患者压痛点和痛性结节在枕颈部分布情况,采用手法治疗后疗效评定结果。结果:TTH组和对照组压痛点、痛性结节阳性率分别为(58.9%,28.6%和1.30%,和0.6%)(χ^2=262.6,P&;lt;0.005)。主要分布在上颈段(C1-2,C2-3)棘中线和棘突旁。经1-6次治疗,痊愈183例(65.4%),显效58例(20.7%),好转27例(9.6%),无效2例(0.7%),总显效率86.1%。结论:颈部肌肉障碍在TTH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针对压痛点手法治疗,产生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构建携凋亡素(Apoptin)基因重组腺病毒,为进一步研究Apoptin基因抗肿瘤作用分子机制建立基础.方法:利用BamH Ⅰ和Spe Ⅰ双酶切质粒pVAXl Apoptin,获得Apoptin片段并连接入pacAd5 CMV K-N pA,构建含Apoptin基因的穿梭质粒pacAd5-Apoptin.利用尸盘Pac Ⅰ单酶切对pacAd5-Apoptin和腺病毒基因组质粒(pAd5)进行线性化处理后应用脂质体介导法共转染AAV-293细胞,分别利用蚀斑纯化和RT-PCR、Westem blot等方法对重组病毒进行筛选和鉴定,并测定所获得重组病毒的滴度.结果:所构建重组腺病毒中的Apoptin基因得到了正确转录,表达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3 kDa,与CVA阳性对照一致;所获得重组腺病毒可有效表达Apoptin蛋白,该蛋白与CAV阳性血清具有反应原性,重组病毒滴度为1011PFU/L.结论:成功构建含Apoptin基因的重组腺病毒,所获得重组病毒的滴度可以满足体内外实验要求.  相似文献   
109.
目的观察法乐四联症(TOF)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方法使用Biostar'80s型人类基因表达谱微阵列初步筛选TOF和室间隔缺损患者右心室心肌的差异表达基因.结合初筛实验、网上孟德尔人类遗传数据库及心脏基因表达数据库的查询结果,遴选补充至500条目标基因.应用3张定制的1000点人类基因微阵列,双重点样,分别筛选TOF(组)25例、不伴有先天心脏畸形的引产胎儿(FETAL组)5例、右室双出口(组)5例、室间隔缺损(组)15例患者,检测右心室流出道肌肉中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验证微阵列结果.结果用Biostar 80s微阵列发现186条差异表达基因,用定制微阵列则分别发现104条(TOF/FETAL)、13条(TOF/右室双出口)和315条(TOF/室间隔缺损).剔除结果可能不可靠者(179条),根据差异表达特征,将剩余基因归人14个相关基因群.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证实,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型胶原α2链蛋白与Ⅲ型胶原α1.链蛋白3个基因的差异表达与微阵列结果相一致.结论应用基因微阵列技术进行高通量并行分析,可确定与TOF相关的基因表达谱.胶原家族成员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可能与TOF的发生发展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0.
目的评价一种新型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检测(免疫荧光法)试剂的临床性能。方法收集中国人民解放军三○二医院研究对象的血清383例,与血清对应的血浆50例。乙型肝炎病毒A基因型评价采用北京万泰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试剂盒(荧光免疫层析法),基因序列测定为对照方法;乙型肝炎病毒B、C、D基因型评价使用北京万泰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试剂盒(荧光免疫层析法),上海之江生物科技试剂盒(荧光定量PCR法)为对照试剂。验证试剂和对照试剂同时检测同一例标本,若结果不一致,2种方法分别进行复测,结果以复测为准,如仍不一致进行基因测序,以测序结果为准,对结果进行Kappa一致性检验,计算2种方法的检测一致率。另通过验证试剂检测对应的血浆标本,评价验证试剂对血清、血浆标本检测能力的一致性。结果 A基因型验证试剂检出15例,对照方法检出12例,2种方法的符合率为12/15。B基因型验证试剂相对对照试剂的阳性符合率为98.00%(49/50),阴性符合率为99.06%(315/318),总符合率为98.91%(364/368),Kappa值为0.954。C基因型验证试剂相对对照试剂的阳性符合率为98.78%(242/245),阴性符合率为86.99%(107/123),总符合率为94.84%(349/368),Kappa值为0.881。D基因型验证试剂相对对照试剂的阳性符合率为87.50%(7/8),阴性符合率为100.00%(360/360),总符合率为99.73%(367/368),Kappa值为0.932。验证试剂对50例对应的血清/血浆标本检测,结果均为5例乙型肝炎病毒B基因型,44例C基因型,1例未分型。结论该新型试剂盒对乙型肝炎病毒的A、B、C、D型分型效果较好,可用于感染病毒分型的临床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