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7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25篇
中国医学   36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91.
序贯法药物治疗脊髓损伤后中枢性疼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应用序贯法药物治疗脊髓损伤后中枢性疼痛及临床效果。方法:自1994年至2008年共收治脊髓损伤后中枢性疼痛28例,其中男23例,女5例;年龄25—59岁,平均42岁。应用三级序贯法药物治疗,根据患者对药物治疗的反应,逐步调整药物治疗级别,直至疼痛缓解。根据治疗前后的VAS评分情况,评估药物镇痛效果。第一级:应用COX-2抑制剂。第二级:应用三环类抗抑郁药物阿米替林+COX-2抑制剂+卡马西平。第三级:应用阿米替林三环类抗抑郁药物+加巴喷丁+神经妥乐平或COX-2抑制剂。结果:28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疼痛缓解。第一级药物治疗VAS评分降低(23.3±1.2)分,第二级药物治疗VAS评分降低(54.5±3.8)分,第三级药物治疗VAS评分降低(65.8±5.1)分。结论:应用三级序贯法药物治疗脊髓损伤后中枢性疼痛,具有疗效优良、不良反应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项丛刺疗法对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经颅多普勒检查结果的影响。方法:将82例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按治疗方法差异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项丛刺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吞咽功能改善情况、经颅多普勒(TCD)血流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49%,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口唇运动、舌运动、喉提升、流涎、咳嗽、饮水试验、CNSAT总分等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大脑中动脉(MCA)的收缩期峰流速(Vs)和平均峰流速(Vm)较对照组明显提高,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项丛刺疗法对脑梗死吞咽障碍有良好疗效,能明显改善吞咽功能,促进脑部血液循环,提高神经修复能力,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3.
脑卒中后抑郁症147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檀  王健  刘峻 《中国基层医药》2006,13(4):670-670
脑卒中是全球老年人群病死率最高的三大疾病之一,卒中后抑郁症(pa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常见的脑卒中并发症。主要表现有情绪低落,语言减少,精神运动迟缓,常自责自罪,甚至企图自杀等。本研究对其可能的相关因素进行了调查和评价。  相似文献   
94.
目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能力减退和由此而产生的行为问题,已成为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问题。中医药就血管性痴呆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4-01/2004-04关于血管性痴呆研究方面的相关文章,检索词“vasculardementia,Chinesetherapy”,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或手工检索万方数据库1998-01/2004-04期间的相关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血管性痴呆,中医治法。资料选择:选择有关血管性痴呆的研究原著39篇,排除非随机研究,未排除非盲法研究,排除综述文献和Meta分析。资料提炼:39篇关于中医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的相关文献,32篇符合标准。排除的7篇文献因是重复的同一内容,对剩余32篇进行分类整理分析。资料综合:血管性痴呆的中医治疗方法包括针灸疗法和中药疗法,其中针灸疗法包括体针疗法,电针疗法和穴位注射疗法。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者有15位,采用各有特点的方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确切。结论:中医药在血管性痴呆的治疗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采用确切的疗效评价体系,是开发中医药疗效更为确切的血管性痴呆治疗方法的关键。  相似文献   
95.
《内经》对疼痛机制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滕杨  刘峻 《中国临床康复》2005,9(24):191-192
目的:探讨中医经典《内经》对疼痛机制的认识。方法:通过文献调查法,对《素问》中的《举痛论》《痹论》和《灵枢》中《周痹》《痈疽》《论痛》《经筋》等文献中关于疼痛方面的论述进行总结。结果:从疼痛的病因方面可以总结归纳为:外感六邪、五气过抑、气分受伤、水液潴留4个方面;病机方面可以总结归纳为:寒凝血瘀、脉络缩蜷、血脉虚滞、气滞血瘀,聚沫斥裂、脉络满盛、六腑气津失常、营卫受损、阴气亢盛、阳热亢盛等10个方面。结论:《内经》中对疼痛的病因、病机有较为详尽的论述,应根据不同的病因和脉象进行不同的治疗。  相似文献   
96.
目的 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在不同超滤量时对尿毒症毒素清除的影响以及与低通量血液透析(LFHD)和血液透析滤过(HDF)清除效果比较.方法 从本院在透200多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选取符合入选标准75例,随机分成5组(HFHD2L组,HFHD4L组,HFHD6L组,LFHD组,HDF组),每组15例.于透析上、下机前抽取静脉血送检小分子尿毒症毒素(简称小分子毒素,以下相同,包括UREA,Cr和P)、大分子尿毒症毒素(简称中大分子毒素,包括Hcy,β2-MG和iPTH)和血浆蛋白质(包括ALB和CRP)等,并计算各自的下降率.同时,留取透析液做细菌培养和内毒素检测,记录患者透析时出现的并发症.结果 五种透析方式对小中大分子尿毒素及血浆蛋白质的清除(下降率)比较:小分子毒素>中大分子毒素,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对血浆蛋白质没有清除(下降率为负值).组间比较:LFHD、HF-HD、HDF对小分子毒素的清除(下降率)达60%以上,三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中大分子毒素的清除(下降率)存在较大的区别,HDF> HFHD> LFHD.HFHD组三组内比较:中大分子毒素清除(下降率)随透析超滤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但是这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以LFHD发生病例数最多.HFHD和HDF病例数区别不大.结论 HFHD治疗优势主要在于对中大分子毒素的清除明显优于LFHD,稍逊于HDF.但其价格低廉,经济实惠,可长期使用.对中大分子毒素的清除也不必刻意的通过增加透析超滤量来提高透析器的清除率.注意超纯透析用水和透析液的应用.  相似文献   
97.
98.
目的 通过糖尿病大鼠模型研究参麦方改善糖尿病心肌损伤的作用机制的研究,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方法 建立高脂饮食联合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诱导的大鼠糖尿病模型,通过参麦方进行治疗,检测大鼠空腹血糖(FBG),血清中甘油三酯(TG)、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HE染色观察心肌病理学变化,Masson染色观察心肌胶原沉积,PAS染色观察心肌糖原沉积;Western blot检测PI3K、p-AKT/AKT和抗凋亡蛋白Bcl-2、促凋亡蛋白Bax、Caspase-3表达水平。结果 参麦方可以降低糖尿病大鼠FBG水平,但作用较小,能显著降低血清中TG、LDH、CK-MB、AST水平(P<0.01或P<0.05)。病理染色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动物心肌细胞间隙变大排列不均,存在心肌损伤,心肌胶原纤维增多,糖原沉积增多,经参麦方给药治疗,心肌病理变化有所改善。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参麦方给药上调PI3K、p-AKT/AKT、Bcl-2蛋白表达,下调Bax、Caspase-3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99.
总结151例维吾尔族肾结石病人行ESWL的护理经验体会。包括加强了术前健康教育,完善各项检查,以确定结石部位。术后情况密切观察尿液变化和结石排出,加强卧位指导和饮食指导及加强管道护理。同时加强并发症的观察和预防。有利于术后肌体整体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对手术治疗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