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3篇
神经病学   47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29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7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含量与颅脑损伤病人伤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应用D-二聚体定量测定的方法,检测55例不同伤情的颅脑损伤病人血浆中D-二聚体的含量,探讨DD含量与格拉斯哥昏迷分级(GCS)、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及脑损伤病理类型的关系。结果:患者组DD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DD含量与GCS、GOS呈负相关,而与脑损伤病理类型无关。结论:血浆DD的定量测定有助于早期、准确地判断伤情与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含量与颅脑损伤病人伤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应用DD定量测定的方法,检测55例不同伤情的颅脑损伤病人血浆中DD的含量,探讨DD含量与格拉斯哥昏迷分级(GCS),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及脑损伤病理类型的关系。结果:颅脑损伤组DD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DD含量与GCS、GOS呈负相关,而与脑损伤病理类型无关。结论:血浆DD的定量测定有助于早期、准确地判断颅脑损伤伤情与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体外分离、培养、鉴定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转基因胚胎大鼠神经干细胞,研究其体外活性与生物学性状,为在体分化示踪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机械分离,无血清传代培养法从GFP胚胎大鼠海马获得神经干细胞,免疫荧光和免疫细胞化学法染色进行体外神经干细胞性质和分化活性鉴定,并利用流式细胞计数法行纯度检测。结果 成功从GFP胎鼠海马获得神经干细胞,体外生长情况与活性良好,能分化成神经元和胶质细胞;体外连续传代3次后绝大部分细胞Nestin表达阳性,且分化后细胞的GFP表达不受影响。结论 GFP胚胎大鼠来源神经干细胞具有普通胎鼠NSCs相同的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且能稳定表达GFP,因此它可以成为示踪神经干细胞研究的有效工具细胞。  相似文献   
14.
背景国内外大量临床及实验报道,高压氧对严重颅脑损伤具有治疗意义,但目前对高压氧通过何种机制产生治疗作用尚未达成共识,可能与细胞凋亡而非细胞坏死有关.目的探讨高压氧对创伤性脑损伤的治疗作用与脑组织Bcl-2及Bax蛋白的表达之间的关系.设计完全随机设计,对照实验研究.地点与材料本实验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神经创伤与脑血管病研究室的实验室内进行.实验动物为购自上海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的SD大鼠.SD雄性大鼠5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外伤组和伤后高压氧治疗组,后两组又分别为8 h,24 h和48 h组,共7组.干预以50 g×15 cm冲击力自行制作自由落体脑挫裂伤动物模型(SD大鼠),设立高压氧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使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Bcl-2及Bax蛋白在脑组织的表达情况.主要观察指标Western Blot检测脑外伤后及高压氧治疗前后Bcl-2及Bax蛋白的脑组织表达.免疫组化检测脑外伤和高压氧治疗前后阳性细胞计数.结果创伤性脑损伤后脑挫裂伤灶和海马结构Bcl-2及Bax蛋白的表达均明显增强,高压氧治疗组Bcl-2的表达明显强于对照组(P<0.05),而Bax虽在各组均有表达,但在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包括假手术组).结论研究表明高压氧治疗对创伤性脑损伤后脑组织Bcl-2蛋白表达有显著影响,并进而改变Bcl-2/Bax的比例,而其比值与细胞凋亡密切相关,所以抑制细胞凋亡很可能是高压氧对创伤性脑损伤治疗作用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5.
双侧外伤性苍白球血肿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男性患者 ,5 5岁。车祸致头部、右下肢受伤 10h入院。既往无高血压史 ,无抗凝药物使用史。体检 :神志淡漠 ,疏于问答 ,时有躁动。双瞳等大 ,光反应存在。伸舌居中 ,四肢肌力Ⅴ级 ,右膝关节活动受限。辅助检查 :头颅CT示双侧苍白球出血 ,右额颞硬膜下出血 ,脑挫伤。右膝关节正侧位X线摄片示右胫骨髁间骨折。入院后予止血 ,脱水 ,对症治疗 ,右胫骨髁间骨折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分别于入院第二天 ,一周 ,三周复查头颅CT ,双侧苍白球 ,右额颞硬膜下出血逐渐吸收 ,住院 2 3d后出院。出院时神志清楚 ,无特殊不适 ,GCS 15分。二月后复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交通性颅脑外伤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该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上海市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与上海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09~2014年所收治5295例交通性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受伤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致伤因素、转归等。结果交通事故仍是目前我区颅脑损伤的主要致伤因素;受伤人群中以骑乘电瓶车者所占比例最多;随着执法力度的加大,交通事故所致颅脑损伤的比例有所降低。结论交通事故仍是目前我地区颅脑损伤的主要致伤因素。加强交通工具管理及提升人群安全意识对减少交通事故发生、降低致死致残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大鼠颅脑损伤后脑线粒体能量代谢以及线粒体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63只,随机分为rhEPO治疗组(n=28):以自由落体法制作大鼠腑挫裂伤模型,伤后立即腹腔注射rhEPO 10 U/g,每10 h重复注射1次;对照组(n=28):同样脑挫裂伤模型,伤后立即腹腔注射相同剂量生理盐水;假手术组(n=7):只钻孔不致伤.采用生化检测的方法分别测定治疗组治疗后6 h、12 h、24 h和48 h及各自的对照组大鼠脑组织线粒体ATP酶和SOD的活性和MDA水平以及线粒体呼吸功能.各组数值进行F和t检验.结果 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后12 h、24 h和48 h治疗组大鼠脑组织线粒体ATP酶、SOD活性和呼吸功能均高于各自时间点对照组(P<0.05,P<0.01,P<0.01),而MDA水平则明显低于各自对照组(P<0.01).结论 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可以通过影响线粒体能量代谢及呼吸功能而减轻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的继发性脑损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慢病毒载体介导入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hBDNF)和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转染大鼠神经干细胞(NSCs)后hBDNF的表达及其生物学特性的变化.方法 构建hBDNF和GFP基因共表达的慢病毒载体并转染NSCs(hBDNF-GFP-NSCs组),同时设GFP转染NSCs组(GFP-NSCs组)和未转染的NSCs组(NSCs组).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3组细胞中hBDNFmRNA和蛋白的表达:ELISA检测hBDNF-GFP-NSCs组细胞转染前后培养液中hBDNF含量的变化:使用上述3组细胞的上清液培养背根神经节(DRG)与NSCs,观察DRG的生长情况并应用流式细胞法检测NSCs分化为神经元的比例.结果 RT-PCR、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转染后7 d hBDNF-GFP-NSCs组hBDNF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明显强于GFp-NSCs组和NSCs组;EUSA检测显示hBDNF-GFP转染NSCs后上清中hBDNF含量增加,第5天分泌达最高峰,与转染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hBDNF-GFP-NSCs组上清液培养DRG和NSCs,4 d后DRG很快伸出突起,流式细胞法检测显示NSCs分化为神经元的比例高于其他两组.结论 NSCs可作为基因转染载体,被hBDNF-GFP基因重组慢病毒转染后仍可保持原有生物学特性,并稳定表达和分泌有生物学活性的hBDNF和GFP.  相似文献   
19.
关于改进研究生后期培养评价指标的研究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建立研究生后期培养评价指标体系,实行研究生量化考核,进一步完善我院研究生后期教育工作管理,更为全面、公平、公正的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与科研水平。方法:通过文献检索以及对我院管理部门、研究生导师、研究生进行德尔菲法调研,收集相关资料,并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做出结果分析与总结。结果:设立研究生后期考核的初步指标,完成主观成绩、客观成绩、导师成绩、科室成绩四方面考核量表。结论:建立一套符合实际情况,又与医学院研究生培养标准保持一致的评价指标体系,从制度上保证考核更科学、合理、实用。通过构建相对系统的、成熟的评价体系,可以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促进教育管理的改革,提高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20.
对127例134病肢进行,顺行逆行及腘穿造影。发现: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74条下肢(55.22%),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遣症39条(29.1%),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15条(11.19%),其它病变6条(4.48%),包括先天性深静脉无瓣,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症等。作认为,诊断下肢静脉病变最可靠的方法是深静脉造影术,下肢浅静脉曲张只是许多疾病的共同症状,必须通过造影检查以鉴别发病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