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20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270篇
临床医学   5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67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头颈部组织缺损显微外科重建的临床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介绍头颈部组织缺损的显微外科重建技术及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用血管蒂较长和血管口径较粗的游离组织瓣供区,选择口径粗大和位置合适的受区血管,将游离瓣制备成外露瓣,以利于术后血供的监测,在手术放大镜下行血管吻合,部分病例同时吻合2根静脉,以确保游离瓣的静脉回流。结果施行1007例共1066块游离组织瓣移植修复头颈部组织缺损,临床成功率为98.3%,术后血管危象的发生率为3.1%,抢救成功率为45.5%。结论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施行游离组织瓣移植重建头颈部组织缺损,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2.
创伤性面神经损伤物理疗法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电刺激疗法(Es)、直流电维生素B1、B12离子导入疗法(Io)以及电刺激+维生素离子导入疗法(Es+Io)对面神经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50只家兔造成单侧面神经损伤动物模型,分别给予上述方法治疗。进行组织学观察、神经电图(ENoG)测定、计量病理学研究。结果 Es及Io均可促进损伤神经再生,Es对轴突生长作用明显;Io对促进髓鞘再生作用显著;二者合用,综合疗效最好。结论 Es或Io对  相似文献   
103.
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转移潜能与细胞外基质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了解不同转移能力的涎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SACC)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粘附、对细胞外基质侵袭及趋化运动的能力。方法 MTT法测定SACC-LM,SACC-83,ACC-M,ACC-2与纤维粘连蛋白、层粘连蛋白、Ⅳ型胶原的粘附,用改良Boyedn chamber方法观察了SACC细胞对人工重组基底膜的侵袭以及趋化运动。结果 高转移的SA  相似文献   
104.
涎腺膜性基底细胞腺瘤的组织发生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涎腺膜性基底细胞瘤的组织发生和发展过程。方法 对12例涎腺膜性基底细胞腺瘤患者进行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 4例患者均可见肿瘤周围的腺体和组织中有多灶性纹和纹管增殖,其最早期的改变为纹管基底细胞增殖,持续不断的导管增殖导致了微小腺瘤的形成。结论 纹管基底细胞的殖明显参与涎 腺膜性基底细胞腺瘤的形成,并在其中起主要作用。这一观点丰富了涎腺肿瘤组织发生的多细胞学说。  相似文献   
105.
目前,择区性颈淋巴清扫术(selective neck dissection,SND)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头颈部鳞癌cN0颈部淋巴结处理.与传统的根治性颈淋巴清扫术(mdical neck dissection,RND)和改良根治性颈淋巴清扫术(modified radical neck dissection,MRND)不同,SND并不是常规清扫一侧颈部的全部五个区域,而是有选择地清扫颈部最有可能发生淋巴结隐匿性转移的区域,其中,口腔癌常选用的SND术式为清扫Ⅰ~Ⅲ区的肩胛舌骨上颈淋巴清扫术(supraomohyoid neck dissection,SOND)[1].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前侧颅底颅内外沟通瘤的手术策略、技巧。以提高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前侧颅底沟通肿瘤50例,着重于肿瘤部位、范围、病理与病例选择、术前计划、入路选择、手术技巧等之间的关系。结果肿瘤全切31例,次全切15例,部分切除4例。术后出现并发症23例,无死亡病例。绪论根据肿瘤病理类型、位置、范围选择合适手术入路。利用不同工具和方法,争取一期全切肿瘤。重建颅底硬膜及颅骨结构,避免脑脊液漏。保留功能和容貌是手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7.
108.
109.
涎腺肿瘤是常见的口腔颌面部肿瘤之一.根据国内7家口腔医学院口腔病理科的统计资料,在66 902例口腔颌面部肿瘤中,涎腺上皮性肿瘤达23 010例,占32.9%,其中75%~80%为腮腺肿瘤.  相似文献   
110.
我们将骨形成蛋白(bonemorphogeneticprotein,BMP)与胶原膜相复合,制得一种新型的复合材料,使其既具有组织引导再生作用,又具有骨诱导作用。以下评价它对大鼠颅骨缺损修复的作用。1材料与方法:①实验试剂。人重组骨形成蛋白(R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