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8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75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66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114篇
内科学   119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6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24篇
综合类   231篇
预防医学   73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71篇
中国医学   56篇
肿瘤学   39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6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891.
邹莉芳  卢昌均  魏晓玲  杨茜  顿玲露  王少洲 《陕西中医》2023,(10):1360-1364+1371
目的:探讨通窍活血汤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组织miR-9、miR-124的影响。方法:取健康SD大鼠为实验对象,采用缺血再灌注配合永久性结扎双侧CCA法制备模型,将其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中药组和安慰剂组,每组12只。中药组大鼠予通窍活血汤灌胃,安慰剂组大鼠予同体积0.9%氯化钠溶液灌胃,分别持续灌胃4周,1次/d;假手术组及模型组大鼠不予干预。于造模后第1天及干预28 d测定大鼠卒中指数评分、神经病学症状评分及行为学检测,用RT-qPCR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miR-9、miR-124含量,苏木素-伊红染色法观察大鼠海马病理学结构情况。结果:通过HE染色可知,假手术组大鼠海马组织神经元结构完整,细胞核染色均匀;模型组及安慰剂组大鼠海马组织神经元结构残缺,神经元丢失,细胞核染色不均匀,形态固缩;中药组大鼠海马组织神经元结构相对完整,神经元有少量丢失,细胞核染色程度减低,细胞核固缩形态相对减少;通窍活血汤治疗血管性痴呆大鼠可降低其卒中指数及神经病学症状评分(P<0.05),缩短其逃避潜伏期耗时,增加穿越平台次数(P<0.05),其海马组织miR-9、miR-124表达水平下降(P&...  相似文献   
892.
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疗效的预测和评估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和卫生经济学价值。目前,探索新辅助治疗疗效预测和评估的方法已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重点以及难点。影像组学和人工智能是当前两种快速发展的技术,将两者联合起来构建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疗效预测和评估模型,对疗效进行预测和评估,是非常值得探索的研究方向,以支持个体化的临床决策和治疗选择。本文针对基于影像组学的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疗效预测和评估的文献展开综述,以探究影像组学和人工智能在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疗效预测和评估中的前景和优势。  相似文献   
893.
目的 通过定量CT(QCT)测定功能性肺容积并预测术后肺功能,探讨QCT测得术后肺功能预测值评估肺叶切除术后肺部并发症(PPC)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9年3月—2020年10月于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且资料完整的患者151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年龄、性别、吸烟指数等)、术前肺功能检查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pred)、残气量、肺总量(TLC)]及胸部CT图像;分别通过QCT法、解剖分段法计算术后肺功能指标预测值(ppoFEV1、ppo FVC、ppoDLCO等);以PPC发生情况将研究对象分为有PPC组和无PPC组,两组间各参数先行单因素分析,将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两种方法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结果 两组年龄、性别、吸烟指数、术前TLC、QCT法术后肺功能指标预测值(ppo1FEV1、ppo1FEV1%p...  相似文献   
894.
多发性硬化(MS)是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具有高复发率和高致残率,是仅次于创伤性疾病的中青年致残主要原因。近年来,中医药对MS的相关研究逐渐成为热点。中医学“治未病”理论是中医预防医学的精髓和概括性总结。“治未病”理念一方面体现在疾病预防层面,另一方面体现在病中的积极治疗和病后康复层面。在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如MS的防治过程中,“治未病”理念体现的尤为丰富和深刻。通过讨论“治未病”思想在MS不同阶段的防治目标及防治策略,以期为中医药防治MS提供思路和理论支持,促进MS防治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895.
目的:分析和比较在食管癌放射治疗中胸腹平架和头颈肩架固定装置对患者的体位固定效果。方法:回顾性筛选2020年11月至2021年4月在某院放疗科行放射治疗的41例病变位于胸中段或胸上段的食管癌患者,其中20例采用胸腹平架固定(作为胸腹平架组),21例采用头颈肩架固定(作为头颈肩架组)。比较X(左右)、Y(头脚)、Z(腹背)、RX(矢状面)、RY(横断面)、RZ(冠状面)方向上的整体摆位误差、胸锁关节摆位误差和肩锁关节摆位误差及靶区外放范围。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整体摆位误差方面,胸腹平架组在X、RX和RZ方向上显著小于头颈肩架组(0.15 cm vs 0.21 cm,P=0.000;0.66°vs 0.80°,P=0.034;0.52°vs 0.80°,P=0.000),但在Y方向上显著大于头颈肩架组(0.26 cm vs 0.22 cm,P=0.002)。在胸锁关节摆位误差方面,胸腹平架组在X、RY、RZ方向上显著小于头颈肩架组(0.15 cm vs 0.24 cm,P=0.000;0.92°vs 1.19°,P=0.000;0.63°vs 1.00°,P=0.000)。在肩锁关节摆位误差方面,胸腹平架组在RX方向上显著小于头颈肩架组(0.90°vs 1.08°,P=0.019),在Y和RY方向上显著大于头颈肩架组(0.26 cm vs 0.22 cm,P=0.024;0.81°vs 0.62°,P=0.016)。在整体靶区外放方面,胸腹平架组和头颈肩架组在X、Y和Z方向上需要的外放范围分别为0.43、0.66、0.46 cm和0.60、0.58、0.43 cm。结论:对于需要放射治疗的胸中上段食管癌患者,胸腹平架和头颈肩架在不同方向上的固定效果各有优劣,临床上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固定装置。  相似文献   
896.
目的 探讨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TCRA)术后应用不同剂量雌孕激素序贯疗法对宫腔粘连(IUA)患者临床疗效、性激素水平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21年3月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IUA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低剂量治疗组及高剂量治疗组,每组各36例,其中对照组患者TCRA术后采取常规治疗,低剂量治疗组患者术后第1天开始口服戊酸雌二醇2 mg,用药3周后服用醋酸甲羟孕酮,高剂量治疗组患者术后第1天开始口服戊酸雌二醇4 mg,用药3周后服用醋酸甲羟孕酮,共进行3个治疗周期。比较3组治疗前、治疗4周后子宫体积、内膜厚度、美国生育协会(AFS)IUA评分标准,统计患者宫腔再粘连发生率,对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关注术后1年内妊娠情况;对比3组患者治疗前后孕酮(P)和雌二醇(E_(2))水平。结果 治疗后,3组患者子宫体积、内膜厚度及SF-36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高剂量组高于低剂量组和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3组患者IUA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高剂量组低于低剂量组和对照组(均P<0.05)。3组患者宫腔再粘连发生率(高剂量组5.56%、低剂量组16.67%及对照组22.2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581,P>0.05),但高剂量组低于低剂量组和对照组;高剂量治疗组患者宫腔再粘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3.629,P<0.05)。3组有生育需求的患者术后1年内妊娠率分别为52.94%(9/17)、50%(7/14)及54.55%(6/11),术后1年内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453,P>0.05)。治疗后,3组患者P和E_(2)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高剂量组[P(3.91±1.12)ng/ml、E_(2)(134.31±21.22)pmol/L]高于低剂量组[P(3.34±1.04)ng/ml、E_(2)(119.35±20.43)pmol/L]和对照组[P(3.24±1.02)ng/ml、E_(2)(118.23±20.12)p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352、2.091,均P<0.05)。结论 对IUA患者TCRA术后采取雌孕激素序贯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性激素水平,改善患者子宫体积、内膜厚度及生活质量,而大剂量雌激素配合治疗,患者粘连复发率较低,妊娠率较高,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897.
目的探讨早期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患者在接受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PRP)后脉络膜结构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早期PDR患者62例62只眼,行PRP治疗,使用氪黄激光在视网膜四个象限上均匀分布总数为1000~1200个的激光斑,每只眼完全的PRP治疗分2次进行,每次500~600个激光点,光斑均位于血管弓外,功率140~280 mW光斑大小为200~300μm,脉冲持续时间为200 ms,光斑间距为350~450μm。所有患者治疗前以及完成治疗后1、3、6和12个月行常规眼科检查,并采用增强深度扫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enhanced-depth imaging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EDI-OCT)检测黄斑中央凹下脉络膜厚度(subfoveal choroidal thickness,SFCT)改变,利用Image-J软件对EDI-OCT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计算脉络膜总面积(total choroidal area,TCA)、脉络膜基质面积(stromal area,SA)、脉络膜血管面积(luminal area,LA)及脉络膜血管指数(choroidal vascular index,CVI),分析早期PDR患者PRP后脉络膜结构参数变化。结果治疗前,62例早期PDR患者SFCT为(264±40.1)μm,TCA为(0.77±0.2)mm^(2),SA为(0.29±0.1)mm^(2),LA为(0.48±0.1)mm^(2),CVI为(62.6±2.5)%。(1)治疗后1个月,SFCT为(274.2±39.3)μm,与治疗前比较厚度增加;治疗后3个月SFCT为(252.3±40.2)μm且低于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241.4±39.0)μm和治疗后12个月(235.0±37.2)μm,厚度变化趋于平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1个月TCA(0.78±0.2)mm^(2)较治疗前增加,治疗后3个月TCA(0.76±0.2)mm^(2)低于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TCA(0.73±0.1)mm^(2)及治疗后12个月TCA(0.72±0.2)mm^(2)呈现继续下降并趋于平稳的改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01)。(3)治疗后1个月LA(0.48±0.1)mm^(2)高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LA(0.49±0.1)mm^(2)较治疗后1个月降低并低于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LA(0.44±0.1)mm^(2)及治疗后12个月(0.43±0.1)mm^(2)呈现继续下降并趋于平稳的改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01)。(4)治疗后1个月CVI(62.8±2.5)%高于治疗前(P<0.001),治疗后3个月CVI(62.1±2.5)%较治疗后1个月降低并低于治疗前(P<0.001),治疗后6个月CVI(60.5±2.6)%和治疗后12个月CVI(60.1±2.6)%继续下降(P<0.001)。结论早期PDR的眼睛在PRP治疗后脉络膜结构发生变化,随访12个月中SFCT、TCA、LA及CVI均显著降低,提示早期PDR眼进行PRP可对脉络膜带来有益影响。  相似文献   
898.
目的对贵州省脑死亡判定确认试验技术质控情况进行分析,针对性提出改进建议。方法对2016年1月—2021年9月贵州省3家示范医院提交的333例脑死亡病例三项确认试验技术指标进行比较分析,依据标准进行确认试验技术质控。结果3家医院脑电图评估实施率均达90%以上,两家医院经颅多普勒超声评估实施率均达90%以上,1家医院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评估实施率达94.59%。两项确认试验符合率分别为93.85%、92.57%和100.00%。经脑死亡病例质控发现的问题分为专业技术问题和非专业技术问题。结论从质控措施和试验技术两方面针对性改进,可提高确认试验规范性和准确性,为脑死亡判定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899.
目的:通过民间宗教中人们对灵媒所通神圣对象的崇拜认同现象,探究灵媒治疗中俗民大众的本土情怀与其疾病健康观念的联系。方法:文献资料研究、问卷访谈,以及对江苏南通兴仁镇固有的灵媒“过堂”活动进行田野调查。结果:灵媒通过“过堂”的形式为病患诊验疾病,通过仪式与“仙丹仙药”结合治疗当地人迁延不愈的疾病或精神不振症状。结论:灵媒治疗中体现的交感观念目前仍不得证,但从医学人类学角度而言,其治疗过程中体现出的人文临床方法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900.
目的 探讨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髓样分化初级反应基因88(myeloid differentiation primary response gene 88,MyD88)/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通路在低剂量艾司氯胺酮预处理的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将28只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实验1组(艾司氯胺酮,5mg/kg)、实验2组(艾司氯胺酮,10mg/kg),每组各7只。实验组大鼠腹腔注射艾司氯胺酮,其余两组同样方法给予生理盐水,造模成功后取血清测定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含量;取骨骼肌测定湿/干重比值,测定TLR4、MyD88基因表达水平和NF-κB蛋白含量,病理切片观察骨骼肌改变。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湿/干重比值、IL-6、IL-1、TNF-α、TLR4 mRNA、MyD88 mRNA及NF-κB蛋白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实验1组和实验2组的上述各项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而实验1组和实验2组的上述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司氯胺酮可通过TLR4/MyD88/NF-κB通路降低相关炎症因子表达,从而减轻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且低剂量的艾司氯胺酮即可起到抗炎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