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44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我院自1990年以来,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获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78例,男66例,女12例。年龄10~50岁,平均29.1岁。中段骨折39例,中外1/3处31例,外侧5例,内侧段3例,粉碎骨折27例,斜行骨折27例,横断骨折24例。1.2 治疗方法 颈丛阻滞麻醉下锁骨前缘弧形切口,暴露骨断端后,用直径2.5mm克氏针自折端向外侧逆向穿针,由喙突粗隆部穿出皮肤。骨折复位后,克氏针顺行钻入内侧骨折端,至刚穿出骨皮质止。剪除过长克氏针,末端折弯埋于皮下。术后三角巾悬吊3周。1.3 结果 随访5个月~3年,61例骨折均解剖…  相似文献   
32.
目的了解双相抑郁与单相抑郁的一般临床特征的差异。方法应用Meta分析对国内符合标准的13项研究进行分析,比较双相抑郁与单相抑郁一般特征的差异及差异的效应大小。结果双相抑郁与单相抑郁患者在躯体问题、年龄、发病年龄、发作次数、复发率、病程、预后或疗效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相抑郁与单相抑郁有某些特征的差异,这些差异可能对临床鉴别抑郁症的类型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33.
目的 分析三环类抗抑郁药物(TCA)与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药(SSRI)治疗抑郁症引发失眠、焦虑、激越与躁狂的差异. 方法 应用循证医学的Meta分析, 采用固定效应模型(fixed effects model, FEM)法对符合标准的63项对照研究文献进行评价. 结果 SSRI与TCA治疗抑郁症出现失眠、激越差异有显著性(16%和3.8%, OR=5.05, 95%CI: 4.06~6.30, χ2=181.7, P<0.01; 8.7%和3.5%, OR=2.80, 95%CI: 1.82~4.76 , χ2=5.09, P<0.01), 但是焦虑、躁狂发作的差异无显著性(10.7%和8.9%, OR=1.75, 95%CI: 0.99~3.10 , χ2=2.39, P>0.05; 2.2%和3.8%, OR=1.68, 95%CI: 0.90~3.13 , χ2=1.90, P>0.05). 结论 在治疗抑郁症中, SSRI比TCA更可引发失眠、激越, 应特别加以关注.  相似文献   
34.
目的分析氟西汀与三环类抗抑郁药物(TCA,包括马普提林)治疗抑郁症引发失眠、焦虑、激越与躁狂的差异。方法应用循证医学的Meta分析,采用Peto固定效应模型(fixed effects model,FEM)法对符合标准的35项对照研究文献进行评价。结果氟西汀与TCA治疗抑郁症出现失眠、激越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焦虑、躁狂发作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抑郁症中,氟西汀比TCA更可引发失眠、激越,应特别加以关注。  相似文献   
35.
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在抗抑郁药物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的基础上联合不同中药汤剂治疗抑郁症的效果。方法:肝郁气滞、肝郁脾虚、心脾两虚3种讧型的75例抑郁症被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在SSRI的基础上联合不同的中医汤剂,对照组仅使用SSRI,应用海米尔吨抑郁评定量表(HAMD)、海米尔吨焦虑评定量表(HAMA)、临床总体印象(CGI)在治疗前、治疗后1周末、2周末、4周末、6周末分别评定,比较两组之间症状学变化和有效率、痊愈率的差异。结果:①研究组的焦虑改善从第1周末到第6周末都明显于对照组,抑郁改善从第4周末开始至第6周末都明显于对照组;②研究组和对照组有效分别是72.9%和50%,两组的有效率有统计学差异,x2=4.17,P〈0.05。6周后,研究组和对照组痊愈率分别是2413%和21.1%,两组之间统计学差异,x2=0.16,P〉0.05。结论:SSRI联合中医汤剂可以提高疗效,改善焦虑。  相似文献   
36.
我们对接受了3个月抗抑郁治疗的抑郁发作患者进行转相调查,报道如下. 对象 190例,均为调查者所在的12所医院2005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的门诊或住院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的抑郁发作或双相抑郁诊断标准.其中男6l例,女129例;年龄16~62岁,平均(26±20)岁;抑郁症170例,双相抑郁20例;有阳性心境障碍家族史者38例,无家族史者152例.  相似文献   
37.
目的评价奎硫平联合抗抑郁药物与抗抑郁药物单一治疗抑郁症的差异。方法应用循证医学方法对符合标准的12项研究进行分析,评价奎硫平联合抗抑郁药物与抗抑郁药物单一治疗抑郁症的有效率、痊愈率的差异。结果奎硫平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5.5%VS.45.3%,OR=2.59.95%CI 1.88-3.56,在5.82,P〈0.01),痊愈率的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34.1%VS.17.0%,OR=2.77,95%CI 1.89-4,00,在5.15,P〈0.01),对难治性抑郁症的痊愈率也显著提高(22.5%vs.3.8%,OR=6.67,95%CI2.34~19.01,Z=3.55,P〈0.01)。结论中、小剂量奎硫平联合抗抑郁药物治疗抑郁症是一种良好的方法,可能特别适宜于难治性抑郁症。  相似文献   
38.
例1:男性,42岁,国家公务员,已婚。个性外向。于2004年下半年,因工作紧张出现失眠、心烦、高兴不起来、做事没有兴趣、自我评价下降、觉得做任何事情效率下降、并且有早醒。就医后诊断抑郁症,服用帕罗西汀20mg/d,1周左右自觉精神状态好转,心情改善显著,思维活动“比平时想得多,想得快”,自我描述为“比平时的的状态要好”,唯一不满意的是“阴茎勃起不行”。求助医生后,考虑是轻躁狂的出现,建议停用帕罗西汀,改服碳酸锂,但患者要求仅改善“性问题”。为此,停用帕罗西汀换用米氮平30mg/d,同时联合碳酸锂0.75/d。随后性问题逐渐好转,兴奋的状态也逐渐消失,工作效率正常。一年后擅自停用碳酸锂,仅服米氮平,约1个月后出现入睡困难,但并不觉得累,且觉得精力充沛。性情变得急躁,想法多,咨询医生建议停米氮平,换服碳酸锂,1个月后基本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39.
奥卡西平与碳酸锂治疗躁狂发作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目的探讨奥卡西平与碳酸锂治疗躁狂发作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躁狂发作患者70例,随机分为奥卡西平组34例,碳酸锂组36例。奥卡西平组给予奥卡西平0.6~1.8 g&#8226;d 1,碳酸锂组给予碳酸锂0.5~1.5 g&#8226;d 1。两组均联合给予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应用Beck Rafaelsen躁狂评定量表(BRMS)观察6周。结果两组治疗后BRMS评分均明显下降(均P<0.01)。奥卡西平组治疗第1周末、第2周末的BRMS评分均显著低于碳酸锂组(均P<0.05),减分率显著高于碳酸锂组(P<0.05),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碳酸锂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相似(P>0.05)。结论奥卡西平联合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控制躁狂发作的疗效优于碳酸锂,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40.
快速循环心境障碍患者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相心境障碍患者快速循环发作的形成原因。方法对10例双相心境障碍快速循环发作患者的一般情况、治疗过程、药物种类、剂量、效果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例心境障碍快速循环发作患者中5例有家族史,4例个性内向,4例外向,以抑郁为首次发作者7例,平均使用药物4~11种,9例确诊时使用抗抑郁药物,5例联合使用过2种抗抑郁药物,5例明确诊断前联合使用心境稳定剂;控制快速循环时均使用心境稳定剂,其中使用2种者3例,单一使用丙戊酸钠2例;平均循环次数0.77±0.41次·mo-1。结论快速循环形成过程中使用抗抑郁药物可能是一个危险因素,未及早使用心境稳定剂也是可能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