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6篇
  免费   184篇
  国内免费   142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73篇
妇产科学   23篇
基础医学   169篇
口腔科学   12篇
临床医学   368篇
内科学   124篇
皮肤病学   16篇
神经病学   62篇
特种医学   40篇
外科学   116篇
综合类   699篇
预防医学   370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330篇
  1篇
中国医学   302篇
肿瘤学   40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70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93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149篇
  2013年   126篇
  2012年   173篇
  2011年   167篇
  2010年   163篇
  2009年   159篇
  2008年   135篇
  2007年   114篇
  2006年   116篇
  2005年   119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探讨口咽健康操联合引导式教育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吞咽障碍康复训练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2014年5月-2015年8月,选择在老年精神科住院的90例AD且伴有吞咽障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口咽部肌群训练进行康复训练,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口咽健康操联合引导式教育进行康复训练。康复训练后4周比较两组患者吞咽障碍治疗总有效率。结果两组患者吞咽障碍治疗总有效率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口咽健康操联合引导式教育能有效促进AD患者吞咽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2.
目的评价循证护理在神经内科患者压疮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万方、CBM、维普及中国知网,收集有关循证护理预防神经内科患者压疮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项随机对照试验,包括500例神经内科患者,其中循证护理组250例,常规护理组25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循证护理组神经内科患者压疮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组[RR=0.20,95%CI=(0.11~0.35),P0.00001]。结论循证护理对神经内科患者预防压疮的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在地中海贫血孕产妇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9月本院产科收治的地中海贫血孕产妇80例,将孕产妇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孕产妇接受常规的孕期护理管理,观察组孕产妇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孕期综合护理干预模式,比较两组的妊娠结局。结果两组孕产妇终止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期胎儿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新生儿地中海贫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产妇对孕期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模式的应用有利于地中海贫血孕产妇在孕期得到最好的照护,保证分娩的顺利和新生儿健康,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84.
目的分析带状疱疹相关多根脑神经损害的临床特征,并结合文献分析其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颜面部带状疱疹合并多根脑神经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分析总结。结果21例患者中男9例,女12例;平均年龄(55.10±8.66)岁,均急性起病,所有患者均伴随有不同程度的多根脑神经损害症状和体征,最多累及5根脑神经,最少累及2根脑神经,其中1例患者伴发脑病表现,头颅MRI发现双侧额叶沿脑沟分布边缘不清的异常长T1、长T2信号,所有患者均在抗病毒、糖皮质激素、B族维生素营养神经、甘露醇脱水降颅压治疗后好转。结论有多根脑神经损害的患者需要注意头面部皮疹,排查是否有带状疱疹感染,及时查脑脊液,及时足量抗病毒对症处理,避免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85.
目的:了解上海市杨浦区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现况,以便更好地进行儿童心理卫生保健工作。方法:使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适用于4~16周岁,家长用)对上海市杨浦区五角场街道572名4~6岁儿童行为问题现况进行调查并分析。结果: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20.10%,其中男童为22.41%,女童为17.58%,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7,P>0.05);男童前3位行为问题因子依次为性问题、分裂样及社会退缩,女童前3位行为问题因子依次为性问题、肥胖及多动。结论:本次调查发现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高,且行为问题因子以性问题等为主。应针对学龄前儿童早期行为问题进行干预,加强儿童心理卫生问题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86.
目的:了解流浪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为进一步改进安全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收治由"110"民警送入院的120例流浪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1流浪精神障碍患者共73例,其中男性47例,女性26例,男性多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18~68岁,平均年龄(33.95±12.24)岁;2合并躯体疾病30例(41.10%),以感染性疾病、皮肤软组织损伤、中重度贫血比例为高。结论:精神障碍患者外出流浪既有病理、心理和社会因素,又有独特社会人口学特征,掌握流浪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特征,有效规避了精神科护理安全的风险,保证了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87.
目的了解丹参酮联合头孢他啶、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的使用对铜绿假单胞菌体外药敏试验的效果,研究丹参酮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临床用药的作用。方法采用倍比稀释法、棋盘法分别测定丹参酮、头孢他啶、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及两两联用时的最低抑菌浓度,计算部分抑菌浓度(FIC)指数,用FIC值判断2种药物联用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体外抗菌作用的效果。结果使用丹参酮联合头孢他啶时,FIC0.5占8.3%,0.5FIC1占75.0%,1FIC2占16.7%,FIC2为0%;使用丹参酮联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时,FIC0.5占4.2%,0.5FIC1占58.3%,1FIC2占37.5%,FIC2为0%。结论丹参酮单药对铜绿假单胞菌有明显的体外抑菌作用,丹参酮可增强头孢他啶和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对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88.
目的 探讨血小板激活在高血压病与冠心病患者的意义。方法 测定正常人和高血压病与冠心病患者血小板表面CD41、CD62P,患者分成A、B、C三组,A组为未经抗血小板治疗的高血压病与冠心病患者37例,B组为正常对照组11例,C组为经抗血小板药治疗的高血压与冠心病患者28例。均取晨空腹静脉血3ml,用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A组CD41、CD41荧光强度和CD62p均高于B组(P<0.05),C组的CD41、CD41荧光强度、CD62p均低于A组(P<0.05)。高血压病组与冠心病组的相关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高血压病与冠心病患者的血小板活化和激活增强,而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或抵克立得)能抑制血小板激活。  相似文献   
89.
目的:分析体外心肺复苏(extracorpore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ECPR)启动前因素对患者预后的影响,以探讨ECPR的干预时机和改进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1年4月在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湖南省人民医院)行ECPR的29例患者。按患者是否存活出院分为生存组( n=13)及死亡组( n=16),分析两组常规心肺复苏(convention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CPR)时间(开始心肺复苏到体外膜肺氧合运转的时间)、ECPR前初始心律、院外及院内心搏骤停的构成比、外院转运病例构成比。按CCPR时间分为≤45 min组、45~60 min组及>60 min组分别比较其出院存活率及持续自主循环恢复(sustained 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率。本院院内心搏骤停患者按心搏骤停(cardiac arrest,CA)发生地点分为本科室亚组和其他科室亚组,比较其存活率。 结果:29例患者总体生存率44.83%,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平均辅助时长114(33.5,142.5) h,CCPR平均时长60(44.5,80) min。生存组ECMO辅助时间(140.15±44.80)h较死亡组长( P=0.001),生存组CCPR时间明显低于死亡组( P=0.010)。初始心律为可除颤心律组生存率更高( P=0.010)。OHCA较IHCA患者病死率高( P=0.020)。外院转运病例病死率高于本院病例( P=0.025)。CCPR时间≤45min、45~60 min、>60 min三组患者出院生存率依次递减( P=0.001),ROSC率依次递减( P=0.001)。本院院内心搏骤停患者,CA发生地点在本科室(急诊医学科)组与其他科室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54)。 结论:ECPR出院存活率高于国内外报道的CCPR存活率,ECPR对难治性心搏骤停是有效的。ECPR的预后跟CCPR时间、CA初始心律、CA发生地点明显相关,提高ECPR存活率需加强宣教及团队建设。  相似文献   
90.
陈晓笑  姚坚 《临床肺科杂志》2008,13(8):1000-1001
目的评价吉西他滨联合顺铂(GP方案)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与毒副反应。方法对30例经病理和(或)细胞确诊的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化疗。吉西他滨1000mg/m^2,静脉点滴,第1,8天各静滴1次;顺铂25mgc/m^2,静脉点滴,第1,2,3天各静滴1次,每28d为一个周期,化疗中记录毒副反应。2个周期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评定疗效与毒副反应。结果全组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11例(11/30),总有效率36.67%。最常见的毒副反应为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结论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方案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疗效较好,毒副反应可耐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