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1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20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57篇
预防医学   21篇
药学   49篇
中国医学   3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71.
目的:探讨下颌骨外板截除术与下颌角全层截骨术用于下颌角肥大整形的疗效.方法:因美容需要而要求进行下颌角整形手术患者12例,术前根据头颅X线正侧位片、下颌骨CT及三维重建检查对患者的下颌骨形态进行分析,并征求患者求美需要分别采用不同手术方法,其中采用下颌骨外板截除术9例,下颌骨外板截除术加下颌角全层截骨术3例.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术中出血100~150 mL,手术时间2~2.5小时.均未发生手术并发症.其中3例患者术后出现单侧下唇麻木的现象,均在2个月内自行恢复.经过3个月~2年的随访,所有患者面部轮廓明显改观,下面部宽度明显缩小,下颌角角度变小,颏中线无偏移,咬合关系正常,疗效明显.结论:通过术前CT加三维重建检查结合患者自身要求,选用下颌骨外板截除术或结合下颌角全层截骨术,对下颌角肥大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2.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强化(percutaneous vertebral augmentation,PVA)术后骨水泥椎间盘渗漏与邻近椎体骨折(adjacent vertebral fracture,AVF)的相关性,分析骨水泥椎间盘渗漏的位置及渗漏量对AVF的影响。方法:对151例经PVA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患者进行随访研究,随访1~3年,获取患者年龄、性别、手术椎体部位、手术方式及骨水泥注入量等临床资料,记录PVA术中是否存在骨水泥椎间盘渗漏、渗漏位置,计算骨水泥-椎间盘相对面积比,分析上述各因素与AVF的相关性,应用ROC曲线检验骨水泥注入量及骨水泥-椎间盘相对面积比对AVF的预测效能,采用二分类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AVF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51例患者手术椎体共192节,55节在PVA时发生了骨水泥渗漏(55/192,28.6%),其中23节发生AVF;137节无骨水泥椎间盘渗漏,其中32节发生AVF,骨水泥渗漏与无骨水泥渗漏AVF的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41.8%vs 20.4%,P=0.002)。AVF组骨水泥-椎间盘相对面积比为(24.4±11.0)%,无AVF组的骨水泥-椎间盘相对面积比为(13.7%±9.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骨水泥-椎间盘相对面积比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07,骨水泥-椎间盘相对面积取值为16.1%时,其预测AVF的敏感性为87.0%,特异性为72.2%。AVF组的年龄为75.8±7.8岁,高于无AVF组的73.0±8.3岁(P=0.036)。110节椎体骨水泥注入量5ml,其中22节发生AVF,骨水泥注入量≥5ml的82节椎体有29节发生AVF,两组AVF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20.0%vs 35.4%,P=0.017)。骨水泥注入量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537,取骨水泥注入量5.25ml作为阈值时,其预测AVF的敏感性为58.3%,特异性为63.9%。二分类Logistics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及骨水泥-椎间盘相对面积比是AVF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骨水泥椎间盘渗漏是AVF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且与渗漏至椎间盘的骨水泥量呈正相关,骨水泥-椎间盘相对面积比对AVF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可作为PVA术后评价AVF风险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3.
背景:对于胫骨骨折的畸形愈合,传统的截骨矫形术很难保证术中截骨的准确性。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胫骨畸形截骨矫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10例胫骨骨折畸形愈合需行截骨矫形的患者(观察组),利用CT数据进行计算机三维建模、3D打印制作截骨导板和术前预演后,行胫骨畸形矫形术。同时随机选取10例采用传统截骨矫形术的病例为对照组。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以及术后下肢力线恢复情况。结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125.5±24.1)min,较对照组明显缩短[(188.0±27.8)min,t=11.63,P<0.05];观察组术中平均透视次数为(4.5±1.1)次,明显少于对照组[(7.5±1.7)次,t=15.64,P<0.05];术后平均随访6.5个月,骨愈合及下肢力线恢复良好。结论结论:在胫骨畸形截骨矫形术中,3D打印技术可以进行术前设计和手术预演,能够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效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4.
75.
目的比较初次髌骨脱位患者关节镜辅助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06月—2010年08月笔者所在科诊治的47例初次髌骨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47例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2组:非手术治疗27例,其中男10例,女17例;平均年龄(24.3±8.2)岁,石膏或支具固定于伸直位34周。手术治疗20例,其中男7例,女13例;平均年龄(21.8±7.6)岁,均为初次外伤性髌骨完全脱位;13例单纯行关节镜辅助下自体半腱肌腱重建内侧髌骨韧带(MPFL),余7例行关节镜下外侧支持带松解联合MPFL重建术。定期随访并对照分析两组患者髌骨脱位复发率、影像资料以及基于Kujala评分和Lysholm评分的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非手术治疗组患者25例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0.6个月,其中有4例复发脱位,平均Kujala评分76.2分,Lysholm评分为77.2分;手术治疗组患者19例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2.2个月,无一例复发,平均Kujala评分83.0分,Lysholm评分86.5分,优于非手术组(P<0.05)。结论对于初次髌骨脱位,关节镜辅助MPFL重建联合外侧支持带松解治疗效果优于非手术治疗者。  相似文献   
76.
黄胜华  颜玲  胡志奇  郭栋  罗艳香 《新医学》2011,42(1):27-28,F0003
目的:探讨改良单根毛囊分离法治疗毛发缺失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眉毛稀疏16例、会阴毛发稀疏9例患者,采用改良的单根毛囊分离法分离出单根毛囊后植入,每例单侧全眉种植约150~200个移植体,会阴部种植约500~600个移植体。随访其疗效。结果:25例患者随访3~12个月,毛发成活率达90%~95%,植入区外观自然,瘢痕不明显。结论:眉部和会阴部单根毛发移植术中采用改良的单根毛囊分离法,能便捷得到更多完整单根毛囊,从而提高供区毛发的使用率。  相似文献   
77.
肝星形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又称Ito细胞、维生素A储存细胞、脂细胞(lipocyte)、窦周细胞(perisinusoidal cell)等,在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作为肝的一种间质细胞,HSC同时兼有成纤维细胞、脂肪细胞和肌细胞的特征,能产生多种细胞外基质( extracellular matrix,ECM)组分.既往研究过于重视HSC在肝纤维化形成中的生物学效应,忽略了其他方面的特征.近来很多研究显示HSC与干细胞(stem cells,SC)在多个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于是干细胞与HSC的关系以及肝纤维化形成中的干细胞机制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现就近年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进展做以下综述.  相似文献   
78.
周明勤  郭栋  李宏斌 《人民军医》2014,(12):1342-1342
为进一步优化基层部队官兵卫勤保障,我们于2012年6月在距卫生队较远且相对集中营区,建立了中心卫生所,负责该营区的卫勤保障。现将我们的做法报告如下。1中心卫生所的组建由卫生队下派1名管理能力强、专业素质好的军医担任中心卫生所所长,各营军医轮流在中心卫生所值班,协助所长开展日常工作,再从卫生队及营卫生所部抽调卫生员参与中心卫生所日常工作。  相似文献   
79.
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是目前治疗胰、十二指肠肿瘤唯一有效的方法,但是由于手术操作复杂,吻合口多,时间长,创伤大,易出现术后并发症,病死率高,给护理增加了一定的难度.通过加强围手术期的观察和护理,熟练掌握护理要点,可以大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80.
目的 探讨兔迟发性脑血管痉挛模型制作方法及脑血管痉挛程度的分级标准。方法 应用两次枕大池注血法建立兔迟发型脑血管痉挛模型,分别在造模后1,3,7 d观察动物模型的行为学后,行DSA造影;然后取基底动脉进行HE染色和扫描,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造模后3,7 d,出现明显行为和神经功能异常,血管造影显基底动脉中度-重度痉挛;HE染色示基底动脉血管管壁增厚,管腔变小,血管明显痉挛;透射电镜观察显示,造模后3 d基底动脉内皮细胞核出现凋亡小体,线粒体空泡样变性,造模7 d基底动脉内皮线粒体肿胀溶解,包浆空泡样变性。结论 应用两次枕大池注血法能够重复建立成功的兔迟发型脑血管痉挛模型,在此基础上可以制定脑血管痉挛程度的判定标准(4级分法),有利于科学地综合评价迟发型脑血管痉挛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