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4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49篇
内科学   2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61篇
预防医学   102篇
药学   35篇
  1篇
中国医学   39篇
肿瘤学   1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70(HSP70)调控B淋巴细胞瘤-2(Bcl-2)表达抑制脓毒症大鼠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机制。方法 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脓毒症组、干预组,每组10只,脓毒症组腹腔注射20 mg/kg内毒素,干预组尾静脉注射溶于15 mL林格液的800μg重组质粒pcDNA3.1-HSP70,48 h后腹腔注射20 mg/kg内毒素;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24 h后采血检测各组大鼠血清IL-6、TNF-α水平,采血后将各组大鼠处死取其肺组织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检测各组大鼠肺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率,检测各组大鼠肺血管内皮细胞中HSP70、Bcl-2相关X蛋白(Bax)、Bcl-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干预组大鼠肺组织病理改变较模型组明显改善。脓毒症组大鼠肺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率及血清IL-6、TNF-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大鼠肺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率及血清IL-6、TNF-α水平显著低于脓毒症组(P0.05);脓毒症组大鼠肺血管内皮细胞中HSP70、Bax、Bcl-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大鼠肺血管内皮细胞中HSP70、Bcl-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脓毒症组(P0.05);干预组大鼠肺血管内皮细胞中Bax表达水平显著低于脓毒症组(P0.05);干预组大鼠肺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率及IL-6、TNF-α、HSP70、Bax、Bcl-2水平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P70可能通过下调Bax及上调Bcl-2表达,减轻脓毒症大鼠炎症反应,减少肺血管内皮细胞凋亡,抑制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从而起到保护肺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这可能成为脓毒症肺损伤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72.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结构退化进而极易导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一类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同时也带来了极大的经济负担。近年来有关调节肠道菌群进而干预骨质疏松症的研究逐渐兴起。炎症性肠病是由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炎症免疫变态反应,而炎症性肠病与骨量丢失密切相关。近来有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与肠道MicroRNA直接的相互作用可以治疗炎症性肠病。为此,我们提出设想,肠道菌群可能调节肠道MicroRNA具有治疗骨质疏松症潜力,现从肠道菌群与骨质疏松症;MicroRNA与骨质疏松症;肠道菌群与MicroRNA;炎症性肠病与骨质疏松症四方面展开综述,支持肠道菌群通过调节肠道MicroRNA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观点,为骨质疏松症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3.
淋巴上皮病较少见,特别是恶变,国内文献罕见有报告,现报告我们医院所遇到的 五例淋巴上皮病(有四例恶变)如下。五例临床资料见附表。  相似文献   
74.
75.
目的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技术对三餐次副溶血性弧菌引起食物中毒的分离株进行基因分型和溯源,并结合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分析此次事件的传播途径和感染来源,确定事件的病原学病因。方法对此次事件的分离株进行血清学分离鉴定、耐药分析、PCR检测和PFGE同源性分析。结果三餐次腹泻患者总共分离出18株副溶血性弧菌,全部对头孢唑啉耐药,其中1株为O2抗原群、携带trh毒力基因,其余全为O4抗原群、携带tdh毒力基因,部分分离株PFGE相似度高达100%。结论三餐次同时分离到副溶血性弧菌,餐次内和餐次间分离株通过PFGE分型结果一致,确认是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为食物中毒溯源和科学防控食物中毒发生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6.
目的:重新评价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原发性肝癌(PH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的PHC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卡瑞利珠单抗200 mg q3w联合阿帕替尼250 mg qd×21 d治疗。应用卡方检验进行基线特征比较,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从中估计中位总生存期(OS),然后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采用单因素Cox回归分析预测影响OS的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3例PHC患者,一线治疗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为23.3%(7/30),二线及以上治疗患者的ORR为15.4%(2/13)。两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83.3%(25/30)和61.5%(8/13),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分别为5.0个月(95%CI 3.2,6.8)和4.0个月(95%CI 1.7,6.3)(P=0.514),中位OS分别为13.0个月(95%CI 11.2,14.8)和9.0个月(95%CI 2.8,15.2)(P=0.179)。在43例患者中,33例(76.7%)存在3级或以上...  相似文献   
77.
目的 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低出生体重儿童0~3岁体格生长状况,并掌握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和足月小样儿不同的生长轨迹。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9月出生并在浦东新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保健管理的387名低出生体重儿为观察组,并在同社区选取同性别同年龄段的386名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对其0~3岁期间的体重、身长/身高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0~3岁期间,低出生体重儿的体重、身长/身高发育均落后于对照组(P<0.01);随着年龄增长,高危早产儿和低危早产儿的体重、身长/身高均赶超足月小样儿,且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早产儿和低危早产儿两组间的体重和身长/身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低出生体重儿在0~3岁期间整体体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身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早产儿和低危早产儿的体重、身长/身高长速均超过足月小样儿和足月正常儿童。结论 低出生体重儿在0~3岁期间存在追赶性生长;早产低体重儿与足月小样儿呈现不同的生长轨迹,早产低体重儿可能具有更大的生长潜能。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22例子宫输卵管造影失败及假阳性的原因和处理方法。方法:对22例子宫输卵管造影失败及假阳性的原因进行分析,针对不同原因采取再次造影或选择性造影。结果:22例经再次造影或选择性造影全部成功。结论:子宫输卵管造影失败及假阳性的原因有主观及客观两方面的原因,但术中人为原因占多数。针对不同的个体采取不同的方法可以避免失败及假阳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的黄褐斑患者14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88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内服多维元素胶囊1粒,1次/d,并用七星针轻刺局部,每3 d 1次,后敷祛斑粉1次/d;对照组内服多维元素胶囊1粒,1次/d,外用维生素E霜3次/d。2个月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治愈42例,显效38例,有效率91%;对照组治愈16例,显效20例,有效率60%。2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七星针刺联合多维元素胶囊治疗黄褐斑疗效好,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80.
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可致多种感染,可引起胃肠炎、菌血症和肠热症。甲型副伤寒的症状虽有一定特异性,如持续发烧、相对缓脉等,但由于大多患者其病时伴有呼吸道、消化道等症状,且由于目前抗生素的滥用等情况,故常被误诊为感冒、胃肠炎等疾病,误诊率极高。因此病原菌准确的鉴定及药敏试验非常重要。现对于我院2003年至今送检的血培养中的53例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的药敏结果及注意事项进行分析,供临床参考。1材料及方法1.1标本来源我院2003年至今送检的血培养标本中培养出的53例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其中男性33例,女性20例。1.2试验材料血液增菌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