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8篇
  免费   153篇
  国内免费   141篇
耳鼻咽喉   10篇
儿科学   12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69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247篇
内科学   126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3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35篇
综合类   382篇
预防医学   127篇
眼科学   36篇
药学   152篇
  3篇
中国医学   313篇
肿瘤学   95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93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99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116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102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1.
五年住院病人医院感染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五年中医院感染的动态变化情况 ,为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科室自报和专职人员补漏相结合 ,发现医院感染病例 ,调查所有住院病人。结果 :1994年 7月~ 1998年 10月 ,某医院住院病人共计 5 9413例 ,发生医院感染 362 2例次 ,总医院感染率 6 10 % ,1994~ 1998年感染率分别为 8 0 5 %、7 98%、6 16%、4 97%、4 5 1% ,呈持续下降。部位例次感染率以上呼吸道最高 ( 2 67% ) ,手术伤口 ( 1 15 % )次之 ,下呼吸道感染率( 1 0 8% )居第三位 ,但不同年份的不同部位感染率的位次略有变化 ,外科、儿科、内科感染率分别为 9 0 3%、8 0 6%和 6 70 % ,居前三位。但不同年份不同科室所居位次变化较大。结论 :医院感染率的持续下降 ,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监测工作对感染率的降低所起的作用 ,是不容忽视的。在医院感染控制时应以上一年的监测结果为依据 ,把感染率最高的科室作为重点 ,查找其感染率高的原因 ,并采取相应控制措施 ,降低其医院感染率。这样交替进行 ,最终将能达到降低全院感染率之目的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采用柠檬酸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大小50nm-100nm、均匀分散的纳米氧化镁粉末。从静电稳定机制着手,采用六偏磷酸钠为分散剂对制备的纳米MgO进行分散处理,研究了六偏磷酸钠的含量、溶液pH值对分散效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以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细菌模型,并以微米级MgO为对照,分别采用MIC法和细菌总数测定法对纳米MgO的抗菌性能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当六偏磷酸钠用量为0.2wt%,pH=8时MgO的悬浮液稳定性较好。纳米MgO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呈现出良好的抗菌活性,而微米级MgO不具有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3.
体内超声碎脂吸引术自 1999年 4月在我科开展迄今已应用 2 6例。比过去手术切脂及单纯吸脂术具有切口小、损伤小、出血量少、疗效显著、手术简便、快捷等优点。通过临床术中配合和术后护理 ,收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体内超声碎脂吸引术共 2 6例 ,男 2例 ,女 2 4例年龄 2 8~ 4 9a。2 术前准备①测量脂肪厚度、腰围、腹围 :术前测量上腹围(经肋缘下测量 ) 76~ 10 9cm ,平均 88cm ,下腹围 (经最膨隆处测量 ) 89~ 113cm ,平均 97cm ,腰围 71~86cm ,平均 77cm。皮下脂肪厚度 (卧位 :在锁骨中线上 ,平上下腹测量…  相似文献   
14.
采用固定床流动装置考察了乙烯直接氧化制乙酸的新工艺,并对该过程的催化剂进行研究开发。结果表明,以硅胶为载体、铬氧化物为助剂、Pd和H3PO4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015和0.30时(以载体的质量计),催化剂具有最佳活性,此时乙烯的转化率和乙酸的选择性分别可达4.4%和68.9%,乙酸的单程时空收6率达134g/(L.h)。  相似文献   
15.
袁媛  李佳平  王荟 《四川医学》2000,21(11):999
我院妇产科近 2年共收治卵巢癌 18例 ,其中 6例因发热、腹胀等为首发症状而误诊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均为已婚已育妇女 ,年龄 4 0~ 75岁。1.2 病史及症状 :2例因患者反复低热 ( 37~ 38℃ ) 15~ 30天 ,4例因腹胀、腹痛、腹水 13~ 2 0天入住内、外和中医科。住院多日后经多项辅助检查及妇科检查发现盆腔包块才考虑为卵巢肿瘤。实验室检查 :CA12 5:3例 >65U/ ml。2例阴性。腹水 :渗出液 ,2例未发现癌细胞 ,2例发现印戒样细胞。CT检查 :3例提示卵巢癌 ,2例未能明确性质。彩色超声检查 :5例提示卵巢癌 ,1例未明确包块性…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的最低有效剂量。将2008例确诊为早孕的妇女随机分为三组,A组应用米非司酮,总剂量为150mg,每次25mg,一日二次,连服三天,第四天口服炉索前列醇600μg;B组米非司酮,总剂量125mg,首次50mg,以后25mg,一日二次,连服二天,第三天口服米索前列醇600ug;C组米非司酮,总剂量100mg每次25mg,一日二次,连服二天,第三天口服米索前列醇600  相似文献   
17.
咽后脓肿为咽后隙的化脓性炎症,有急性及慢性之分,多发生于儿童,成人较少见。现将我院自1982~1998年收治的成人咽后壁脓肿14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性7例,女性7例,年龄为17岁~50岁,无明显年龄段差异。12病因14例患者中急性...  相似文献   
18.
分析某医院1993年和1996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率下降的原因。方法:通过比较不同年份住院 患者的年龄、性别、科室的分布,不同年份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构成比、不同危险因素的医院感染率,找出造成医院 感染率下降的原因。结果: 1993年和1996年住院患者性别分布无差别,不会引起 2 a感染率的差别。1996年住院 患者中年龄≥60岁者(18.9%)多于1993年(17.0%),一般认为高年龄组医院感染率较高,可见该院不同年份患者 年龄分布的差异不是造成医院感染率下降的因素。从科室分布来看,主要科室患者分布在2a间无显著差异,故科 室分布与感染率的下降关系不大。患糖尿病、泌尿道插管、动静脉插管、引流的比例1996年高于1993年;使用免疫 抑制剂、放疗、ICU、昏迷、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等因素的构成比1993高于1996年。危险因素构成比的变化亦不能合 理地解释医院感染率下降的原因。患糖尿病、泌尿道插管、使用免疫抑制剂、ICU、预防性使用抗生素、血液病、慢性 阻塞性肺疾患、化疗、手术9项因素1996年的医院感染率低于1993年,这些因素的医院感染率降低是医院总感染 率降低的真正原因。结论:该院医院感染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是9项主要医  相似文献   
19.
无机陶瓷膜精制技术对半夏泻心颗粒定性鉴别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无机陶瓷膜精制工艺对半夏泻心汤成分的影响,并建立半夏泻心颗粒的定性鉴别方法。方法:应用薄层色谱法对半夏泻心颗粒中主要成分半夏、干姜、黄芩等进行了定性鉴别及膜精制前后的比较。结果:样品经无机陶瓷膜精制后,薄层层析分离效果好,斑点清晰,特征性强。结论:无机陶瓷膜精制工艺可使方中各主要化学成分得到保留。  相似文献   
20.
大蒜素协同抗癌药对肿瘤细胞杀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目的:探讨大蒜素对人胃癌细胞系MGC-803和SGC-7901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其与周期特异性药物联合使用,增强抗癌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苔盼蓝拒染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以观察大蒜素对胃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及瑞士-姬姆萨染色光镜观察检测细胞周期的改变;3μg/ml大蒜素与周期特异性抗癌药物博莱霉素A5和长春新碱联合使用,观察药物细胞毒活性的改变.结果:大蒜素可抑制MGC-803细胞生长,24h IC50为6.4μg/ml,也可抑制SGC-7901细胞的生长,24h IC50为7.3μg/ml;以3μg/ml、6μg/ml、9μg/ml终浓度大蒜素分别作用两种胃癌细胞系24h后,与对照组比较,G0/G1细胞周期百分率明显减少,而G2/M期明显增加(P<0.01);6μg/ml大蒜素作用培养细胞24h后,与对照组比较细胞分裂指数明显增加.提示两种细胞系经大蒜素处理后,细胞周期阻滞于M期;大蒜素与两种抗癌药物联合使用,作用于MGC-803细胞,BLM A5和VCR的24h IC50值分别由单独应用的1.210μg/ml和0.125μg/ml下降到0.370μg/ml和0.031μg/ml,作用于SGC-7901细胞,BLM A5和VCR的24h IC50值分别由单独应用的1.760μg/ml和0.287μg/ml下降到0.680μg/ml和0.074μg/ml,显示低剂量大蒜素增强了抗癌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结论:大蒜素可使MGC-803及SGC-7901两种细胞周期阻滞于M期;大蒜素与M期特异作用抗癌药物联合使用,具有协同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