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6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范雯 《河北医药》2012,34(4):569-570
皮肤血管瘤是一种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所致的皮肤血管良性病变,婴幼儿发病率在2%左右.血管瘤消退时增生的毛细血管和内皮细胞发生纤维化[1].小儿血管瘤组织对电离辐射非常敏感.放射性32磷释放出纯B射线,射程短,其作用于瘤组织后,局部生物效应强,血管内皮细胞结构被破坏,扩张的毛细血管与血窦变细、萎缩和阻塞,血管瘤缩小、消退、痊愈[2].其特点是无任何痛苦,不留瘢痕,操作方便,费用低廉,疗效确切,是首选的有效治疗方法.治愈率达98%以上[3].但是在治疗过程中,长期、反复多疗程敷贴治疗,部分患者发生放射性皮炎,放射性皮炎大多在敷贴开始后2~3周出现,夏季气候湿热,毛细血管舒张、血运丰富,血管内皮细胞对射线敏感性提高,加之皮肤局部出汗较多,增加了湿性皮炎的机会.常有瘙痒、疼痛等不适症状.患儿搔抓皮肤,导致感染.我院采用美宝湿润烧伤膏治疗放射性皮炎,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不同分期脉络膜厚度的变化。方法 临床检查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50例227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67例 89只眼,女性83例 138只眼;平均年龄(65.6±8.0)岁;平均糖尿病病程(12.4±6.5)年。所有患者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屈光度、裂隙灯显微镜、间接检眼镜、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SD-OCT)检查。参照早期DR治疗研究组制定的分级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无DR(NDR)组、非增生型DR不伴黄斑水肿(NPDR/ME-)组、非增生型DR伴黄斑水肿(NPDR/ME+)组、增生型DR不伴黄斑水肿(PDR/ME-)组、增生型DR伴黄斑水肿(PDR/ME+)组,分别为99、64、5、25、5只眼。选取既往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PRP)治疗的19例29只眼作为PRP治疗(PRP-DR)组。行PRP治疗的时间距离本研究SD-OCT检查时间为0.25~18.00个月。与患者年龄匹配的正常人17例32只眼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SD-OCT深度增强成像技术测量受检者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统计分析时,因NPDR/ME+组和PDR/ME+组样本量较小,未行组间比较。结果 正常对照组、NDR组、NPDR/ME-组、PDR/ME-组、PRP-DR组SFCT分别为(310.2±54.8)、(251.1±81.4)、(262.5±83.2)、(286.2±76.8)、(327.4±83.1) μm。与正常对照组SFCT比较,NDR组、NPDR/ME-组SFCT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54、2.140,P<0.05)。PDR/ME-组SFCT较NDR组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14, P<0.05)。PRP-DR组SFCT较PDR/ME-组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71.500, P<0.05)。结论 早期DR患者SFCT变薄,随病变程度加重,SFCT逐渐增厚;行PRP后早期SFCT增厚。  相似文献   
43.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与芬太尼联合用于乳癌根治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有效性和不良反应。方法30例30~70岁拟行乳癌根治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A组)及氟比洛芬酯与芬太尼联合用药组(B组),每组15例。术毕使用PCIA,并分别记录患者苏醒后2 h(T1),5 h(T2),和24 h(T3)3个时间点的疼痛程度(PI)、疼痛缓解程度(PAR)、镇静评分(SS)、24 h用药量及各种不良反应。结果在所有时间点,PI值A组与B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PAR值A组与B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对照组的镇静度和恶心呕吐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联合用药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与芬太尼联合用于乳癌根治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可减少用药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镇痛质量。  相似文献   
44.
目的观察苁蓉精水提物及苁蓉精纳米微粉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诱导损伤的多巴胺能神经细胞MES23.5细胞中帕金森病相关蛋白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Tau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苁蓉精治疗帕金森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分别将苁蓉精水提物及纳米微粉经PBS溶解后加入培养基使终浓度为100、200、250μg/mL,孵育MPP+诱导的PD模型细胞24h后,并设模型对照(MPP+诱导的PD模型细胞,不加干预)及空白对照组(未经任何处理的MES23.5细胞),以MTT法检测细胞的存活率,Western Blot法测定各组细胞内α-synuclein、GSK-3β、Tau蛋白表达。结果同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及苁蓉精水提物及纳米微粉100、200、250μg/mL组α-synuclein、GSK-3β及Tau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均升高(分别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苁蓉精水提物及纳米微粉100、200、250μg/mL组α-synuclein、GSK-3β及Tau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均显著降低(分别P0.01、P0.05)。除苁蓉精纳米微粉100μg/mL组GSK-3β磷酸化水平与苁蓉精水提物100μg/mL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苁蓉精纳米微粉组α-synuclein、GSK-3β及Tau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均低于相同浓度的苁蓉精水提物组(分别P0.01、P0.05)。结论苁蓉精水提物及苁蓉精纳米微粉均能够减轻MPP+诱导的PD模型细胞的损伤,且苁蓉精纳米微粉的效果相对较好。其机制可能与苁蓉精可以减少α-synuclein的聚集,降低GSK-3β的活性,抑制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有关。  相似文献   
45.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汤治疗老年(热毒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安全性。方法随机,对照法。结果清热解毒汤治疗老年(热毒型)银屑病(PASI评分≤30)与新体卡松比较,对于治疗前后PASI评分的改善无统计学差异(P>0.05)。清热解毒汤组总有效率为66.7%,对照组80.0%,但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并且清热解毒汤对改善患者的舌象,脉象,口干舌燥程度,明显优于新体卡松,并且治疗组的副作用发生率(6.7%),远小于对照组(75.0%)。结论清热解毒汤在治疗老年(热毒型)银屑病上有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46.
47.
目的:探讨七氟醚吸入麻醉在小儿视网膜疾病检查和治疗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9月至2011年6月在我眼科中心采用七氟醚吸入麻醉,接受视网膜疾病检查和治疗的小儿89例,监测麻醉过程中患儿各项生命体征和血流动力学指标,观察诱导时患儿反应、术中情况和不良反应等,记录诱导时间、苏醒时间等。结果:所有患儿均能平稳进入麻醉状态,麻醉效果满意,术中生命体征稳定,血流动力学指标均在正常范围;诱导时间为(65±12)s,苏醒时间为(9.3±6.2)min;全组病例术中未见体动,麻醉诱导至术毕完全清醒均无不良反应。结论:七氟醚吸入麻醉具有诱导和苏醒迅速,术中维持平稳等优点,可广泛用于小儿视网膜疾病的检查和治疗。  相似文献   
48.
康艾注射液对晚期胰腺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栾尚峰  范雯  吕登钦 《医学综述》2011,17(1):153-155
目的观察康艾注射液对晚期胰腺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56例晚期胰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8例。对照组予以最佳支持治疗和三阶梯止痛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康艾注射液50 mL加入5%葡萄糖500 mL中静脉滴注,1次/d,连用40 d。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疼痛指标、卡氏评分和体质量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艾注射液能够有效改善晚期胰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9.
目的:对导致我国中部地区角膜穿孔患者的原发病因进行回顾性分析,为其干预预防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2006-2010年间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住院的角膜穿孔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角膜穿孔的原发病因。结果:角膜穿孔合计为348只眼,其中11例患者为双眼发生角膜穿孔。眼外伤是角膜穿孔最常见的病因(56.3%),其中角膜穿通伤所占比例最高(63.3%),以下依次为爆炸伤(25.5%)、热烧伤(9.2%)、化学伤(2%)。感染性角膜病位居第2(37.6%),其中真菌性角膜炎所占的比例最高(37.4%),其次为病原菌不明性角膜炎34眼(26.0%)、细菌性角膜炎26眼(19.8%)、单纯疱疹性角膜炎21眼(16.0%)。有5只眼发生2次角膜穿孔,其原发病分别为单纯疱疹性角膜炎(HSK)(2眼)、Mooren’s溃疡(2眼)与碱烧伤(1眼)。11眼发生双眼角膜穿孔,分别为爆炸伤(7眼)、碱烧伤(4眼)。结论:眼外伤是导致角膜穿孔的最常见因素,其中以穿通伤及爆炸伤危害性最大。感染性角膜病是导致角膜穿孔的第2危险因素,其中以真菌性角膜炎危害性最大。HSK、Mooren’s溃疡易导致穿孔反复发作。由于角膜穿孔的并发症多且危害大,并会对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因此通过本调查应重视对其预防与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50.
目的 利用全自动固相萃取仪对样品进行净化,建立熟肉制品中4种β-受体激动剂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方法。方法 采用β-葡萄糖苷酸酶/芳基硫酸酯酶37℃酶解样品过夜,全自动固相萃取仪净化,双三甲基硅基三氟乙酰胺+1%三甲基氯硅烷衍生后采用TG-5MS毛细管柱经程序升温分离后进质谱仪检测分析,同位素内标法定量。结果 该方法条件下各化合物分离效果良好,曲线相关系数均>0.999,加标回收率为80.12%~90.16%,相对标准偏差为1.98%~6.20%(n=6)。结论 本方法前处理快速简便,方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对操作人员及环境相对友好,适用于检测熟肉制品中4种β-受体激动剂残留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