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92篇
  免费   321篇
  国内免费   114篇
耳鼻咽喉   18篇
儿科学   55篇
妇产科学   35篇
基础医学   185篇
口腔科学   28篇
临床医学   823篇
内科学   288篇
皮肤病学   43篇
神经病学   55篇
特种医学   127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170篇
综合类   1288篇
预防医学   703篇
眼科学   59篇
药学   514篇
  6篇
中国医学   618篇
肿瘤学   109篇
  2024年   55篇
  2023年   191篇
  2022年   177篇
  2021年   151篇
  2020年   158篇
  2019年   154篇
  2018年   170篇
  2017年   82篇
  2016年   127篇
  2015年   102篇
  2014年   252篇
  2013年   193篇
  2012年   225篇
  2011年   223篇
  2010年   157篇
  2009年   187篇
  2008年   198篇
  2007年   225篇
  2006年   215篇
  2005年   182篇
  2004年   172篇
  2003年   144篇
  2002年   120篇
  2001年   149篇
  2000年   166篇
  1999年   156篇
  1998年   146篇
  1997年   113篇
  1996年   106篇
  1995年   94篇
  1994年   83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55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了解无锡地区2001年-2002年男女性生殖道感染者解脲脲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生殖支原体(Mg)、肺炎支原体(Mpn)感染状况.方法收集2001年~2002年来无锡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1600例男女性生殖道感染者病灶部拭子标本(男:尿道拭子,女:阴道拭子),应用套叠式聚合酶链反应(nPCR)技术进行Uu、Mh、Mg和Mpn 4种支原体核酸检测.结果 1600例男女性生殖道感染者Uu、Mh、Mg和Mpn 4种支原体阳性率分别为42.3%、18.9%、5.0%和6.1%,支原体总阳性率达51.5%;其中女性Uu、Mh 2种支原体的检出率明显高于男性.结论无锡地区2001年-2002年男女性生殖道感染者中支原体感染率高,且已构成流行.  相似文献   
72.
目的采用Meta分析法,探讨运用社交媒体开展成年肥胖干预的效果,为推广社交媒体在成年肥胖干预中的应用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通过检索PubMed、Medline、CNKI、维普、WanFang Data、CBM数据库,搜集2012—2022年间发表的、运用社交媒体开展成年肥胖干预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文献。根据预先制定的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评估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连续变量资料采用均值差(MD)作为效应分析统计量,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效应值的合并与异质性检验。纳入研究结果间的异质性大小通过I^(2)评估。P<0.05为MD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研究共纳入9篇文献,其中3篇来自美国,1篇来自巴西,3篇来自澳大利亚,1篇来自西班牙,1篇来自中国。研究对象的年龄20.47~45岁。社交媒体干预组的体重(非空白对照、空白对照)下降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合并后的体重变化效应值MD_(非空白对照)=-0.46 kg,95%CI:-0.88~-0.04,P<0.05,合并后的体重变化效应值MD_(非空白对照)=-2.51 kg,95%CI:-3.27~-1.75,P<0.001;社交媒体干预组的腰围变化程度优于对照组,合并后的腰围变化效应值MD=-2.65 cm,95%CI:-3.56~-1.75,P<0.001。结论基于目前的研究证据,运用社交媒体开展的肥胖干预对减少体重、腰围有效,尚不能认为对BMI有效,“社交媒体+个性化指导”与“社交媒体”干预效果无差异,还需更多研究予以验证。  相似文献   
73.
随着中医药对膝骨关节炎(KOA)研究的不断深入,现代学者发现诸多中药可从分子层面干预信号通路延缓膝骨关节炎的进展。文中所述中药及其活性成分在干预膝骨关节炎的机制中与信号通路有着密切关系。中药及有效成分可在不同信号通路的传导下调控相应的靶向分子水平,抑制软骨炎性因子、细胞凋亡、软骨基质降解及促进软骨细胞自噬,以达到减轻滑膜炎性水肿和延缓软骨退变的目的。现对国内外中药干预KOA的研究进行系统性总结:黄芩素等可通过阻断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减少软骨细胞炎性因子、凋亡及促进自噬;山茱萸新苷Ⅰ等成分降低Janus激酶2/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JAK2/STAT3)通路磷酸化活性改善滑膜炎症、延缓软骨基质退变;丹酚酸A等中药活性成分可通过抑制核转录因子-κB(NF-κB)通路磷酸化,减轻炎症与软骨基质降解;大黄素等有效成分可降低Wnt/β-连环蛋白(Wnt/β-catenin)通路活性,抑制胶原蛋白与蛋白多糖分解;肉豆蔻苷等通过阻断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信号传导,抑制细胞凋亡;木通皂苷D等可增强核因子E2相关因子2/血红素加氧酶1(Nrf2/HO-1)通路活性,抑制软骨细胞氧化应激;牛膝总皂苷等通过增强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Smad信号传导,减少软骨基质降解;藏红花素通过激发河马/Yes相关蛋白(Hippo/YAP)活性抑制软骨炎症与凋亡因子增加;川芎嗪阻断Notch通路改善软骨细胞形态与异常;齐墩果酸等通过发挥雌激素信号通路,减轻软骨基质破坏与退变。以上总结旨在为今后开展KOA临床与实验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4.
【目的】 勘察国际OA期刊的OA实践及其期刊政策声明,为我国OA期刊建设提供借鉴。【方法】 以DOAJ图情类期刊为研究对象,调查并分析期刊的出版形式如发行媒介、出版周期、收费情况等,以及存档政策、许可条款、OA模式等版权管理政策。【结果】 揭示OA期刊在出版频率、APC、OA模式方面出现的新形式、新模式,分析OA期刊在可访问性、透明性和开放性方面存在的问题。【结论】 OA已经成为学术期刊发展的必然方向,在版权管理方面仍处在初级阶段,认证环节较为混乱,现阶段处于多模式探索尝试阶段;OA期刊的出版管理应在保持适度灵活性的同时,着力加强规范建设。  相似文献   
75.
针对护理心理学的学科属性和成人高等护理教育的特点,结合8年来护理心理学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了教学应强调专业教育和素质教育相结合,努力提高护理心理学教育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76.
为了解成人高护女生的个性特征,以便在教学工作中“因人施教”,笔对228名成人高护女生进行卡特尔个性测验,并将测验结果与一般女大学生常模相比,在11种个性因素上存在显差异,即在乐群性(A)、恃强性(E)、兴奋性(F)、敢为性(H)、世故性(N)等因素得分偏向高分一端;在聪慧性(B)、敏感性(I)、怀疑性(L)、忧虑性(O)、独立性(32)和自律性(Q3)等因素得分偏向低分一端,且差异相当显。通过对八种次级因素计算表明,成人高护女生多为适应型,个性外向,安详机警,有进取精神,心理健康状况良好,有成就倾向高于常模资料水平,但缺乏高创造能力人才,在新的工作环境中成长能力差。  相似文献   
77.
菱壳水提物对胃癌细胞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观察菱壳水提物对胃癌细胞体内外抑制作用。方法:采用菱壳水提取物对离体培养胃癌细胞及MFC荷瘤小鼠进行体内外实验,观察该提取物对胃癌细胞生长抑制率和对MFC荷瘤小鼠生长的影响。结果:当菱壳水提物剂量达14.06g/L时,体外实验基胃癌细胞抑制率为37.76%;当菱壳水提物剂量达10ml/kg时,体内实验其抑瘤率为36.1%,并存在量效关系。结论:菱壳水提取物具有抑制胃癌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78.
目的 探讨差错反感文化对护士内部人身份认知与道德勇气的影响及机制,为提高其道德勇气提供依据.方法 抽取湖南省湘西自治州7所二级医院的693名护士,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差错反感文化量表、内部人身份认知量表及道德勇气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护士的差错反感文化、内部人身份认知、道德勇气总分分别为(26.05±4.92)分、(27.99±3.15)分、(84.28±9.48)分.差错反感文化与道德勇气呈负相关,内部人身份认知与道德勇气呈正相关(均P<0.01),差错反感文化在内部人身份认知与道德勇气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间接效应占总效应的15.74%.结论 护士的道德勇气总体水平较高,可以通过合理管理差错反感文化、增强内部人身份认知来提高护士道德勇气.  相似文献   
79.
目的 基于斑马鱼模型及网络药理学技术研究复方益肝灵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硫代乙酰胺诱导斑马鱼建立非酒精性脂肪肝动物模型,以斑马鱼肝脏表型、病理组织切片和生化指标为评价指标,综合评价复方益肝灵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保护作用;并通过网络药理学技术对其潜在作用机制进行预测。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复方益肝灵给药组幼鱼肝组织颜色较浅,能够缓解斑马鱼肝脏结构出现脂肪变性样“空泡”的现象和肝脏面积减小的趋势,能够呈剂量依赖性降低甘油三酯、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含量,且高剂量的保护作用更为显著;网络药理学筛选得复方益肝灵潜在有效成分24个及其作用靶点135个。此外,蛋白互作(PPI)网络分析得SFJ12等核心成分和RELA等核心靶点并进行分子对接,显示核心成分靶点间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 复方益肝灵对硫代乙酰胺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斑马鱼模型具有保护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干预脂质代谢和动脉粥样硬化等过程相关。  相似文献   
80.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结合指纹图谱技术探讨槐花散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作用机制及潜在质量标志物。方法: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检索各药味的活性成分,以UC为疾病背景构建网络图,预测槐花散抗UC药效作用靶点,采用UC动物模型对预测靶点进行实验验证;收集不同厂家共10批次槐花散测定指纹图谱,筛选槐花散潜在质量标志物,并利用分子对接对槐花散潜在质量标志物和预测靶点进行虚拟验证。结果:通过网络药理学预测得到25个槐花散的活性成分和105个共有靶点,通过分析筛选出槐花散共5个潜在药效靶点为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β、蛋白激酶(AKT1)、抑癌基因(TP53)。体内实验结果表明槐花散能明显改善UC小鼠的便血症状和疾病活动指数,增加UC小鼠的体质量,降低血清中促炎因子TNF-α、IL-6的含量;下调小鼠结肠组织中的Tnfa、Il1b和Akt1 mRNA的表达,上调Il6、Tp53 mRNA的表达。通过指纹图谱共获得8个共有峰,筛选并指认出5个潜在质量标志物,将其与上述靶点进行分子对接,发现槲皮苷、胡薄荷酮、新橙皮苷及柚皮苷与5个靶点的结合能均小于-4 kJ/mol。结论:槐花散调节IL-6、TNF-α、IL-1β、AKT1及TP53等靶点改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可能与槐花散中质量标志物作用于上述靶点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