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3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21.
目的回顾性分析伴海马硬化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热性惊厥与海马硬化的关系。方法 507例癫痫患者由MRI证实伴海马硬化。根据儿童期是否出现热性惊厥,将患者分为两组:即热性惊厥组(FS+组)和无热性惊厥组(FS-组),进一步将FS+组分为1岁以内亚组和15岁亚组。采用卡方检验和t检验对两组和两亚组在性别、非热性发作起始年龄、热性惊厥年龄与非热性发作间的间隔时间、海马硬化出现的单双侧以及是否实施癫痫手术等参数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507例患者中,热性惊厥史阳性者88例,占17.4%。癫痫非热性发作平均起病年龄FS+组明显低于FS-组[(10.5±6.4)岁vs.(15.7±10.8)岁,P=0.000]。实施手术治疗的比例FS+组稍多于FS-组[37例(42.0%)vs.135例(32.2%),P=0.051]。FS+组和FS-组及FS+亚组在性别、海马硬化的单双侧等参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FS+亚组在非热性发作平均起病年龄、FS年龄与非热性发作间的间隔时间、是否实施手术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FS+组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病程明显长于药物治疗者[(8.1±4.4)年vs.(7.1±6.9)年,P=0.009]。手术治疗随访者中92.3%达EngelⅠ级。结论伴海马硬化的癫痫患者中儿童期出现热性惊厥史者,出现癫痫非热性发作的平均起病年龄明显早于无热性惊厥史的海马硬化癫痫患者;这部分患者可能进行癫痫手术治疗的预后更好。  相似文献   
22.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中枢神经系统慢性脱髓鞘疾病,其首发症状差异大,以癫痫发作为首发症状者少见,临床上极以漏、误诊.本文报告我科收治的1例患者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交感皮肤反应(sympathetic skin response,SSR)在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8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患者和203例糖尿病非DPN患者进行SSR检测,同时对102例健康人进行SSR检测。结果SSR起始潜伏期异常率高于波幅异常率,下肢的异常率高于上肢异常率。DPN患者中,174例(93.5%)SSR异常,其中32例未引出SSR,142例起始潜伏期延长,109例波幅下降。203例DM非DPN患者中,46例(22.7%)SSR起始潜伏期延长和/或波幅下降,其中19例有出汗异常,4例在检查后数月出现出汗异常。结论SSR是早期诊断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的敏感手段,可发现亚临床神经病,并与病情进展相吻合。  相似文献   
24.
金洋  张玮  徐斌  胡湘蜀  刘兴洲 《癫痫杂志》2019,5(6):431-439
目的研究不同时段的发作期头皮电极脑电图(EEG)在局灶性癫痫侧向性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0年7月—2016年10月就诊于北京三博脑科医院和广州三九脑科医院行癫痫手术的41例局灶性癫痫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起源于不同脑叶/区(额叶内侧面、额叶外侧面、颞叶内侧面、颞叶新皮层、后头部和岛叶)的共计356次发作,将每次发作期的头皮电极EEG分为十等段(E1-E10),分析每等段EEG的侧向性,再将十段EEG合并成E1-E3,E4-E6和E7-E10三个时段,分析三个时段EEG的侧向性诊断正确率、错误率和无侧向性率。颅内电极EEG明确癫痫发作的起始脑区,癫痫术后发作消失/减少最终判定致痫区。结果所有脑叶/区的癫痫中,62%(219/356)发作期头皮电极EEG具有定侧价值。近80%的颞叶癫痫各时段发作期头皮电极EEG具有侧向性。颞叶内侧型癫痫在发作期头皮电极EEG的E4-E6段侧向性诊断正确率最高89%,而在E1-E3段错误率最高,达30%;颞叶新皮层癫痫有95%的发作在E1-E3段侧向性诊断正确率最高。额叶癫痫各时段的发作期头皮电极EEG无侧向性诊断率明显高于正确率。额叶内侧型癫痫在E1-E3段侧向性诊断正确率最高,但仅为24%;额叶外侧型癫痫各时段发作期头皮电极EEG无侧向性诊断错误,E1-E3段侧向性诊断正确率最高为83%。后头部癫痫在E1-E3段可提供93%的侧向性诊断正确率。岛叶癫痫各时段的发作期头皮电极EEG侧向性诊断正确率均很低。结论 E1-E3段头皮电极EEG在所有脑叶/区癫痫的侧向性诊断中均有一定价值,尤其对额叶外侧型、颞叶新皮层、后头部癫痫侧向性价值更高。而E4-E6及E7-10段对颞叶内侧型癫痫发作侧向性诊断价值仍然较大。  相似文献   
25.
<正>NBEA基因与囊泡运输、突触结构功能有关,它的变异已证实与自闭症相关[1-5]。最新研究发现NBEA是一种罕见神经发育障碍,是早期出现癫痫的神经发育疾病病因[1-3]。癫痫发作类型可以是全面发作或局灶发作,其中肌阵挛或肌阵挛无张力性癫痫最常见[3-5]。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巴曲酶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CD54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MCAO)模型,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CD54在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的动态变化,比较巴曲酶组和模型组的异同。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巴曲酶组CD54阳性表达在脑缺血再灌注6h,3天,4天,7天均降低,6h降低最明显,主要位于神经元严重受损的缺血区。结论:巴曲酶对脑缺血/再灌注后CD54表达有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结节性硬化合并室管膜下巨细胞型星形细胞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特征,以便及早诊断与治疗.方法 收集三九脑科医院神经内科自2007年7月至2009年8月诊断为结节性硬化的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病史、体征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分析其中合并室管膜下巨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影像学特征.结果48例中4例患者合并有室管膜下巨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其中2例合并梗阻性脑积水.4例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发病年龄5岁(1~12岁);均有癫痫发作及皮肤损害,其中3例患者伴有智力低下.室管膜下巨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在CT呈等密度或略低密度,有些瘤内可见钙化,呈高密度影;MRI上T1WI呈等低混合信号,T2WI呈等或高信号,FLAIR序列呈高信号,合并钙化则信号强度不均匀,增强后常有明显强化.结论 部分结节性硬化患者可合并室管膜下巨细胞型星形细胞瘤,肿瘤生长缓慢,常邻近室间孔周围,易发生梗阻性脑积水.对于结节性硬化患者应进行长期追踪,以尽早发现肿瘤.  相似文献   
2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及对血清一氧化氮(NO)、血管内皮素-1(ET-1)的影响。方法:将临床确诊的71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35例和西药组36例。中西医结合组给予头痛I号方加减,同时口服盐酸洛美利嗪。西药组仅服用盐酸洛美利嗪。分别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12周患者的头痛指数及血清NO、ET-1含量变化。结果:2组治疗后4周、12周外周静脉血ET-1含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4周、12周外周静脉血NO含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88.57%、94.29%,西药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66.67%、86.11%,2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头痛I号方合盐酸洛美利嗪能有效地防治偏头痛及降低血清NO和ET-1浓度,其临床疗效优于盐酸洛美利嗪,中西医结合治疗偏头痛更有效。  相似文献   
29.
目的本研究探讨大鼠脑局灶缺血/再灌注是否影响外周血单个核CD34+细胞的数量.方法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MCA)缺血/再灌注线栓法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假手术组,动物模型组.取再灌注后1、3、6、12 h和1、2、3、4、7、14 d,10个观察点,测外周血单个核CD34+表达情况.结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中外周血单个核CD34+细胞在再灌注后1 h~2 d无明显变化,在脑缺血/再灌注后3~7 d明显减少,14 d后恢复.结论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再灌注后1 h~2 d再灌注后外周血单个核CD34+细胞没有变化,在脑缺血/再灌注后3~7 d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30.
目的分析伴有癫痫发作的结节性硬化症(TSC)患者的脑电图特点。方法总结101例有痫性发作的TSC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发作间期及发作期脑电图进行分析。结果癫痫的发病年龄从10d~28岁不等,3岁以内发病者68人(67%)。101例患者均行24h视频脑电图监测,3例脑电图正常,98例脑电图异常,其中3例存在高幅失律,23例为慢波背景活动,72例背景活动正常或接近正常,但其中11例患者脑电图可见较多慢活动。在有痉挛发作的13例患者中,3例脑电图背景为高幅失律,7例为慢波背景活动。发作间期显示痫样波在双侧均明显者35例,一侧痫样波明显者63例,主要集中在前头部。48例患者监测到发作,监测到的发作最常见为部分性发作(27例),26例可以明确起源,主要集中在额颞叶。结论大多数TSC患者脑电图异常,可见痫样波发放,54%TSC患者通过视频脑电图可以明确痫样波起源,主要在额颞叶,左右两侧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