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55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8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
经肌腱PLLA—PDSII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2岁半,因左上腹发现包块,伴逐渐消瘦半年入院。其母半年前偶尔发现患儿左上腹有一6×6cm大小之包块,无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前外侧肌间隙入路(OCM入路)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转子部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OCM入路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部不稳定骨折患者27例。结果手术时间45~150(70±8)min,术中失血量200~600(350±16)ml,输血量0~800(300±26)ml。住院时间12~26(15±2)d,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时间12~15(13±1.2)d。未出现切口感染、心肺功能不全、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27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4~36个月。术后X线片示转子部骨折复位良好,假体位置满意。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15例,良10例,可2例。结论 OCM入路人工髋关节置换是治疗高龄转子部不稳定骨折的一种理想方法,可早期负重运动,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后内侧或后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访分析2009年12月至2010年9月治疗的8例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按胫骨平台骨折的三柱分型,后侧柱3例,后侧柱及内侧柱1例,后侧柱及外侧柱2例,三柱2例。其中涉及后内侧4例,后外侧4例。采用后内侧入路4例,后外侧入路4例,"T"型钢板支撑固定。结果本组病例均获随访,时间6~14个月,平均(10.3±2.9)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8~16周,平均(11.8±2.3)周,Rasmussen放射评分16~18分,平均(17.5±0.9)分,膝关节屈曲110°~135°,平均(122.5±11.0)°,膝关节伸直-5°~5°,平均(-1.3±3.5)°,膝关节HSS评分86~100分,平均(93.3±4.1)分。结论采用后内侧或后外侧入路"T"型钢板支撑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可吸收棒髓内固定治疗跖骨不稳定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传统金属固定物比较,可吸收材料在治疗四肢非负重骨骨折中具有独特优势。 目的:介绍应用可吸收棒髓内固定治疗跖骨不稳定骨折的经验和技术要点。 方法:采用切开复位可吸收棒髓内固定的方法,对45例不稳定跖骨骨折进行治疗,男36例,女9例;年龄19~62岁,平均36.6岁。单根跖骨骨折17例,多发骨折28例,共104处骨折,其中第1跖骨15处,第2、3、4跖骨77处,第5跖骨12处。患者术前均摄足正侧斜位X射线片检查。术中通过跖骨背侧切口,直视下复位骨折端,经骨折端和跖骨头用钻头钻孔,经孔道向髓腔内放置长度合适可吸收棒。 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获得4~36个月,平均18.4个月随访。术后均未发生切口感染、内固定断裂及骨折移位等并发症,4例出现迟发性切口周围炎症反应。术后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10周。X射线片检查示跖骨外形基本恢复正常。按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前足评分系统,优35例,良10例,优良率100%。结果提示可吸收棒髓内固定可用于治疗跖骨不稳定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疗效好等优点。 关键词:可吸收棒;骨折固定术,髓内;随访研究;跖骨骨折;可吸收材料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0.25.029  相似文献   
16.
白血病化疗药物如环磷酰胺、吉西他滨、柔红霉素等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血小板减少,进而导致皮肤黏膜及重要脏器出血而使化疗终止,甚至危及生命。目前临床上主要是通过输注血小板、应用促血小板生成药物等展开对症治疗。该文对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机制、输血治疗、rh TP0和rh IL-11等促血小板生长因子治疗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18.
四肢是人类最易遭受创伤的部位。及时正确的诊治,是使创伤愈合、功能恢复的首要环节。但由于诸多因素,临床上误诊仍时有发生,有的因此而延误治疗带来不良后果,甚可造成残废。努力减少四肢创伤中的误诊率,在工业、交通事业日益发展的今天,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我院所遇31例进行分析,以期从中探讨造成误诊的原因及对策。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31例中男性19例,女性12例。年龄最大60岁、最小6岁,以2O~5O岁居多(25/31)。二、误诊时间和肢、侧(?):误诊时间最短8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46岁,自觉下腹皮肤变硬、麻木1年余,因不能排尿,腹胀、腹痛3天,于1979年5月28  相似文献   
20.
老年人椎管内肿瘤的诊断和治疗(附31例报告)胡晓亮,贾连顺老年人椎管内肿瘤因其临床无特征性表现,早期诊断较为不易,且常因误诊而延误治疗。报告3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椎管内肿瘤,并就诊断和治疗问题进行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31例中男17例,女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