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58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18篇
眼科学   1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77年   1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51.
《职业性放射性肿瘤判断规范》(GBZ 97-2017)替代《放射性肿瘤病因判断标准》(GBZ 97-2009),2017年11月1日起成为现行的判断标准。新标准实现了辐射致癌超额危险系数的中国化,大大提高了对我国职业人群的适用性。新标准中的肿瘤名单仍延用GBZ 97-2009名单,因为在修订期间,《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尚未列出具体的肿瘤名单。在职业病名单确认制下,放射性肿瘤的判定结果只有是“放射性肿瘤”或不是“放射性肿瘤”,建议尽早拟定职业性放射性肿瘤名单。现有的国家标准中的病因概率判断界限值需要更多的科学数据予以修正,建议在未来的放射性肿瘤名单拟定中着重考虑该问题。  相似文献   
52.
基因治疗:脑损伤治疗新手段 缺血性脑损伤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但迄今为止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以减轻缺血性脑损伤的发展进程,亦无有效促进缺血区脑组织再生、修复和重建的手段.近年来,应用基因治疗包括基于细胞的基因治疗干预缺血性脑损伤逐渐受到重视,许多实验性研究已经证明这种治疗可以有效改善缺血性脑损伤、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是一种有希望的治疗脑卒中的新手段和新策略.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活血通络法治疗儿童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方法:观察26例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使用中药的3、6、12月治疗效果。结果:第3、6、12月疗效不同(P〈0.05),有效率分别为65.4%,80.7%,88.5%,有效率总体在提高,不同临床分期疗效不同(P〈0.05)。结论:活血通络法对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GPA基因突变频率检测作为累积受照生物剂量计的可行性。方法用改进的GPA的基因位点突变检测技术,分析了55名不同时期开始X射线工作者和50名非放射医医务工作者外周血红细胞GPA基因突变变异体频率与开始工作时期、工龄和累积受照剂量间的关系。结果医用X射线工作者的GPA基因突变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突变率明显增高是发生在1970年前开始X射线工作者,这与肿瘤流行病学调查所见恶性肿瘤危险明显增高发  相似文献   
55.
56.
半球间抑制(IHI)是指一侧大脑半球对另一侧半球产生的抑制作用。IHI失衡是阻碍脑卒中后运动功能恢复的关键因素。本文结合现有的文献, 就IHI的检测方法、影响因素以及通过调控IHI来促进脑卒中后运动功能恢复的相关技术等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以期为IHI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查在急性面神经炎综合康复治疗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74例急性面神经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在发病7~14 d时进行肌电图检测,包括瞬目反射(BR)和面神经电图(ENoG)检查,按照BR与ENoG检查结果分组。所有患者接受综合康复治疗,3个月时通过House-Brackmann分级法评估患者面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比较不同组别患者的康复治疗有效率。结果 74例患者肌电图检查均出现BR的传出型异常,其中全出波35例、部分出波15例、全未出波24例,不同出波情况组间康复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ENoG检查患侧M波波幅与健侧比较均有下降,其中明显下降39例、中度下降23例、轻度下降12例,波幅明显下降组的康复治疗有效率显著低于轻度下降组、中度下降组(P 0. 05)。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查对急性面神经炎患者的诊治有指导意义,BR可作为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但对治疗预后评估的价值不高,ENoG检测患侧M波波幅下降幅度与康复治疗有效率相关,可用于面神经炎综合康复治疗的疗效评估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58.
选择 10 8例晚期癌痛患者 ,根据疼痛的部位选择相应的椎间隙硬膜外腔穿刺置入硬膜导管 ,分次注入 99 5 %以上的无水酒精 ,每次注射 2— 5ml;间隔 4— 5小时 ,可重复注射到止痛完全为止 (无水酒精最大量 18ml,注射部位最高为第七颈椎 ,最低为骶椎 ) ,并记录每次的剂量、止痛的效果和并发症 ,监测生命体征 ,做统计学处理。结果表明硬膜外腔注射无水酒精止痛 ,从小剂量 2ml开始 ,破坏脊神经根不超过三个神经节段 ,总量不超过 15ml为宜。主要并发症以皮肤搔痒、恶心、尿潴留、大小便失调、感觉运动障碍等。硬膜外腔注射无水酒精止痛用量…  相似文献   
59.
棍针疗法是华侨陈伯甫先生从香港传回内地的,该种治疗方法是将我国传统医学脏腑经络学作为该理论基础,使用独特的棍状物工具对穴位进行刺激,可以有效预防疾病的一种手段;方法是使用角质或纤维玻璃钢或砭石制作而成长短粗细不等的针具。对于病人的病变位置以及穴位进行按压,纵形或横形,来回拨“筋”,使用轻、重快、慢方式对范围进行按压,按照治疗人员的病情需要而进行,能够达到调动机体免疫系统,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快局部新陈代谢的目的,在治疗过程中还能达到活血祛瘀、理气健脾、止痛消肿的临床功效,同时具有疏筋通络的作用。本文对棍针疗法基本定义、理论和临床时间研究情况作以阐述,对现在该种疗法的理论依据和应用医治的疾病对其进行论述,并指出棍针疗法应加大临床对骨伤科的疾病治疗的研究应是其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60.
137Csγ射线诱发BALB/3T3细胞转化及CA和UDS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剂量分别为1、3和5Gy137Csγ射线照射培养的BALB/3T3细胞。结果表明,γ射线可单独诱发BALB/3T3细胞转化,其转化率分别为14.56、25.08和24.81 × 10-3(活细胞);照后第一分裂周期的染色体畸变(CA)率分别为13.5,22.5和41.5%,3H-TdR掺入S期外DNA合成(程序外DNA合成,UDS)的百分数分别为15.2, 32.6和87.3.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