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6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41.
王家驹 《现代医学》1989,17(2):78-79
总结23例伴消化道出血的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良性12例,恶性11例。3例表现为消化道大出血,多数患者有较长时间的黑便。经X线及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检查,术前确诊率为78.26%。对如何提高原发性小肠肿瘤诊断率进行了探讨,并对误诊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2.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简称 PDR)仍是胰头癌,壶腹周围癌最有效的治疗方法,50多年来为减少手术死亡率,降低并发症,提高切除率,不少学者对手术的细节作了深入研讨,分析我院近年来施行 PDR术14例,由于改进了手术操作,严重并发症明显减少,提高了手术切除率。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本组14例,男性6例,女性8例,最小年龄42岁,最大68岁,50岁以上11例。2 诊断与术式  相似文献   
43.
对196例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的胃窦及十二指肠球部粘膜组织进行幽门弯曲菌(CP)检查、病理切片及尿素酶试验。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及十二指肠炎的CP 检出率分别为90.91%;48.31%和24.40%。尿素酶阳性率分别为94.55%;55.62%和33.33%。活动性炎症的 CP 检出率和尿素酶阳性率明显高于非活动性炎症。正常粘膜组织则均为阴性。表明 CP 与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及十二指肠炎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4.
45.
本文通过78例实践,对几种分流术的疗效,提出一些估价。平均降压效果:门腔分流>肠系膜上静脉下腔静脉分流>脾腔分流>睥肾分流。通过随访,脾肾分流,术后部分病例仍有出血,可能与吻合口血栓有关。脾腔分流,未发生出血和脑病,恢复劳动效果显著。提出门腔分流的吻合口以≤1.2厘米较造宜。急症分流死亡率远较预防性分流高。ChildC类病员出血,宜先行支持治疗,暂时止血为择期分流创造条件,如出血不止,行脾切除及食道和胃周围血管断流,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6.
我科自1983年至1985年6月收治流行性出热112例,发现血性腹水4例,占3.5%,现报道如下。例1,男性,60岁,农民。1983年5月21日入院,住院号65033。诉全身不适、酸痛、发热、头痛、腰痛、恶心、腹胀7天,无尿2天,经当地医院治疗无效而转入我院。入院体检:急性病容,神志清楚,精神极度软弱,体温  相似文献   
47.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简称 PDR)仍是胰头癌,壶腹周围癌最有效的治疗方法,50多年来为减少手术死亡率,降低并发症,提高切除率,不少学者对手术的细节作了深入研讨,分析我院近年来施行 PDR术14例,由于改进了手术操作,严重并发症明显减少,提高了手术切除率。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本组14例,男性6例,女性8例,最小年龄42岁,最大68岁,50岁以上11例。2 诊断与术式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人际心理治疗(IPT)及认知行为治疗(CBT)对产后抑郁障碍(PPD)的疗效及社会支持的影响。方法:60例PPD患者随机分为IPT组和CBT组,并分别接受相应的治疗,为期12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及社会支持量表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EPD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1),且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间社会支持量表评分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社会支持量表总分及分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均0.01),且IPT组社会支持量表总分及各分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CBT组(P均0.05)。结论:IPT及CBT治疗PPD的疗效相当,但IPT可更好地改善PPD患者的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49.
流行性出血热并发暂时性骨髓抑制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行性出血热并发暂时性骨髓抑制未见报道,现将我科最近收治的1例报告如下。病例报告女,40岁,农民;住院号102070。因发热、头痛、腰痛5天,尿少2天于1987年7月23日入院。体检:体温38℃,搏脉72次/分,血压110/78毫米汞柱。急性病容,轻度酒醉貌;眼结膜轻度充  相似文献   
50.
詹××,男,37岁,已婚,农民,住院号51818,因被鼠咬伤后22天,遇水、风及响声即出现呼吸困难一天,于1982年3月19日入院。1982年2月25日晚,患者左手中指被家鼠咬伤,伤口很深,出血较多,未进行过任何冲洗,消毒,即行包扎止血,一周后伤口愈合。入院前一天觉浑身不适、疲倦、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