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39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前,关于血小板对氯吡格雷抵抗这一现象发生机制的解释,正日益成为关注的热点,除与患者的低依从性、剂量不足、吸收不良、血小板代谢等多种因素有关外,还与血小板P2Y12受体的功能状态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2.
毛家亮 《家庭用药》2009,(12):36-36
三十多岁的薛士士,六年前从外地来沪,很快被一家跨国公司聘为营销员,由于业绩突出,收入较高.来沪不久就买了一套房子,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由于工作出色.薛女士很快成为这家跨国公司销售部门负责人,但新的工作岗位并没有给她带来更多的成就感,即使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销售业绩也总上不去,她感到压力很大,每天总感到有很多问题需要处理。  相似文献   
63.
188Re灌注球囊照射预防兔血管再狭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188Re灌注球囊血管内照射对兔血管损伤后再狭窄的预防作用.方法应用球囊过度扩张损伤兔双侧髂动脉,随机选择一侧髂动脉进行188Re灌注球囊血管内局部照射,对受照射血管进行血管造影、组织病理学检查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染色分析.结果与非照射组血管比较,照射组血管直径较大[(1.94±0.19) vs (1.77±0.28) mm,P<0.05],新生内膜面积减少[(1.12±0.75) vs (2.17±1.21) mm2,P<0.01],狭窄面积百分比降低[(19.23±12.60)% vs (34.45±17.49)%,P<0.01],PCNA阳性率低[(3.75±2.09)% vs (5.64±1.74)%,P<0.05].0.5 mm深处组织吸收剂量为15 Gy.结论 188Re灌注球囊血管内照射能够抑制兔损伤血管再狭窄.  相似文献   
64.
目的:评价VVI起搏治疗遗传性长QT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对23例有尖端扭转性室速发作,且经正规药物治疗无效或无法耐受的遗传性长QT综合征患者,植入了VVI起搏器。随访这23例患者术后心电图及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QT间期平均值由术前(638.0±55.7)ms缩短至术后的(471.3±48.9)ms,QTc平均值为由0.627±0.07缩短至0.519±0.06。心脏事件的发生率由术前的(0.353±0.46)次/年降至术后(0.111±0.24)次/年,(P=0.039)。其中77.5%的患者随访期间无晕厥或猝死等心脏事件发生。90.91%患者存活。2例患者因尖端扭转性室速恶化为室颤抢救无效死亡。结论:VVI起搏治疗可以有效地减少长QT综合征患者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是治疗长QT综合征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在存在冠脉痉挛的冠心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方法:对52例冠心病存在冠脉痉挛的患者,随机分为阿司匹林治疗组和抵克力得治疗组.观察比较2组临床心绞痛发作的情况,经6个月的随访.判断阿司匹林在存在血管痉挛的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结果:经6个月的随访观察,以上2组患者其心绞痛发作的转归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阿司匹林作为一价廉效优的抗血小板药物.不但能应用于劳累型心绞痛的患者,也能安全地应用于存在冠脉血管痉挛的患者。  相似文献   
66.
67.
心律失常患者伴发焦虑抑郁症状的鉴别及治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性早搏(房早)、室性早搏(室早)是临床上较常见的心律失常,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患者除心律失常外无其他器质性心脏病,预后良好。目前,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并不能改善房早、室早患者的预后,致使这类心律失常药物治疗面临很大困难。研究表明焦虑抑郁本身可引起明显胸闷、心悸等症状,这可能与房早、室早引起的症状相混淆而不被认识。本组从心理学角度对有房早、室早引起的心律失常患者进行焦虑抑郁状态的评估,同时对伴有一定程度焦虑抑郁的心律失常患者,用抗抑郁焦虑药进行治疗,探讨心理障碍对房早、室早患者临床症状的影响及治疗转归。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采用主动电极行右室流出道(RVOT)室间隔起搏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需要安置体内埋藏式心脏起搏器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二组,50例用主动固定电极行RVOT室间隔起搏术(主动电极组),50例用被动固定电极行右室心尖部起搏术(被动电极组),记录两组在术中及术后的各项参数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严重并发症。两组固定次数、曝光时间无差异(1.7±1.3次vs1.3±0.5次,7.9±5.2minvs5.4±4.4min,P均>0.05)。主动电极置入后即刻可达到理想阈值,比被动电极高(0.6±0.27Vvs0.5±0.25V,P<0.05),被动电极阻抗比主动电极高(911±225.31Ωvs668±168.03Ω,P<0.05),两组的感知阈值无差异。术后随访1个月时,两组的起搏阈值无差异。主动电极组2例,被动电极组1例出现导线脱位。结论使用主动电极行RVOT室间隔起搏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10 ̄14岁青少年游泳运动员心室早复极的心电图特征和意义。方法选取10 ̄14岁青少年游泳运动员139例,以心电图下壁(Ⅱ、Ⅲ、aVF)和侧壁(Ⅰ、aVL、V4、V5、V6)导联中至少连续两个导联的J点抬高作为早复极的指标,将运动员分为J点无抬高、J点抬高<0.1mV和J点抬高≥0.1mV三组。以运动员为试验组,同龄普通青少年为对照组,比较其J点抬高的发生概率和程度,以及心室率、QTc和RV5+SV1振幅的差异性。并分别比较三组运动员心室律、QTc和RV5+SV1的差异性。结果①与同龄青少年相比,青少年游泳运动员J点抬高以及抬高≥0.1mV的比例升高(p<0.01),但均未超过0.2mV;②与同龄青少年相比,青少年游泳运动员心率较慢,QTc较长(p<0.01);③与同龄青少年相比,青少年游泳运动员RV5+SV1均在正常范围内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三组运动员组间比较,随着J点的抬高,心率有轻微下降的趋势,QTc有轻微延长的趋势,但RV5+SV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①在10 ̄14岁青少年游泳运动员中,J点抬高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但一般不超过0.2mV。如果J点抬高≥0.2mV,则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概率可能会增加,因此有必要给予密切监控和进一步检查;②随着J点的抬高,心室率轻微减慢和QTc轻微延长的趋势,可能意味着J点抬高的程度与心输出量的增加和迷走神经兴奋性升高有一定的关联;③本研究没有发现青少年游泳运动员的早复极与左室高电压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70.
影响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疗效的主要问题是再狭窄。其中血管壁平滑肌细胞(SMCs)增生过度是重要原因之一[1]。放疗在临床上可有效治疗良、恶性细胞增殖性疾病,据此,本研究用PTCA导管球囊灌注液相32P,对培养的兔髂动脉SMCs进行不同剂量单次照射,从细胞凋亡方面探讨射线对体外培养动脉SMCs的作用及量效关系。一、材料和方法1血管SMCs原代和传代细胞培养:取撕去外膜刮除内膜兔髂动脉一段,剪碎成组织块,移入培养瓶加小牛血清1640培养液培养。待细胞生长形成单层且60%~70%融合时,分装培养瓶传代培养。2放射源及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