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42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0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14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3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3 毫秒
101.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是目前广泛开展的手术方式,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但仍存在术后切口疼痛和不良反应。氟比洛酚酯作为一种新型非甾体类静脉注射靶向镇痛药,具有作用持久、疗效明确的优点,本研究旨在观察其超前镇痛对LC术后疼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2.
患者,男,19岁,因“左下腹包块4 d”入院。患者感冒后咳嗽时无意间发现左下腹有一包块,如核桃大小,无疼痛,无低热盗汗,血、尿常规正常,入院体格检查:左下腹腹直肌旁可触及一包块,大小约3.0 cm×2.0cm,边界尚清,质稍硬,光滑,轻压痛,活动度差,与皮肤不粘连,压之不消失。入院诊断:腹壁纤维瘤(左下腹)。左下腹包块处超声扫查:于肌层内可见3.0 cm×2.1 cm的不均质团块,边界清,该团块周围可见条索状正常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早期食管癌的内镜下诊断与癌组织浸润黏膜深度的相关性。方法总结该院2004年9月-2005年11月经内镜发现,并经手术证实的早期食管癌62例患者的资料。结果该组中以糜烂型为最多,术后证实发现黏膜内癌44例,侵犯黏膜下层17例,并有2例胃左淋巴结内见转移癌。结论内镜下分型及病变大小与浸润深度有明显的相关性,充血型、小于2.5cm糜烂型为黏膜内癌,病变面积大于2.5cm糜烂型、斑块型、乳头型应综合分析和判断。  相似文献   
104.
患者男,42岁.以"进入高原咳嗽、咳痰、胸闷、气短20天,加重伴胸痛1天"入院.患者进入海拔4 500米地区后,出现咳嗽、咳痰为剌激性,昼夜均多,为白色泡沫状,伴活动后胸闷气短,休息后可缓解,不能平卧,从高原下来后1天,突感胸痛明显,为压榨样,症状轻,可忍受,持续30分钟后稍减轻.  相似文献   
105.
106.
目的: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长期应用对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女童的短期疗效及对血清miR-125b、维生素D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杭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ICPP女童76例作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给予GnRHa治疗。同期选择同年龄段健康体检女童70例设为对照组...  相似文献   
107.
目的:研究雾化吸入伊洛前列素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肺功能和血氧饱和度的影响。方法:筛选移居高原一年以上的肺动脉高压患者25例,雾化吸入伊洛前列素5μg,并检测吸入前后的肺功能(PEF、FEV1、FVC、FEF、FEVE、MVV)、血氧饱和度(SaO2)。结果:吸入伊洛前列素后,FEV1、FVC、MVV、SaO2明显升高,与吸入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伊洛前列素可增强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肺功能,改善肺氧合效应,纠正机体的缺氧状态。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探讨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相关的病理学因素。方法 对 3 68例大肠癌切除标本按统一标准 ,进行组织学分类、浸润深度、癌周淋巴细胞反应等项检查 ,探讨其与淋巴结内癌转移的关系。结果 淋巴结内癌转移率为 3 3 4% ,其中肠旁组淋巴结转移率占 77 2 % ,肠系膜淋巴结及系膜动脉结扎处淋巴结转移率占 17 9%和 4 9%。癌肿长径 >6cm及浸润深度达浆膜外 ,癌周淋巴细胞反应强度 > 时癌转移率最高 (P <0 0 0 5 ) ,组织学分级级别越高 ,癌转移率越高。组织类型与癌转移率有明显相关性 (P <0 0 5 ) ;结论 大肠癌淋巴结内癌转移以肠旁组为主 ,常为逐站转移 ,转移率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呈正相关 ,与分化程度及淋巴细胞反应强度呈负相关 ,与组织学类型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9.
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病理因素368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相关的病理学因素。方法 对368例大肠癌切除标本按统一标准,进行组织学分类、浸润深度、癌周淋巴细胞反应等项指标,探讨其与淋巴结内癌转移的关系。结果 淋巴结内癌转移率为33.4%,其中肠旁组淋巴结转移率占77.2%,肠系膜淋巴结及膜动脉结扎处淋巴结转移率占17.9%和4.9%。癌肿长径〉6cm及浸润深度达浆膜外,癌周淋巴细胞反应强度〉+++时癌转移率最高(P〈0.005)。组织学分级级别越高,癌转移率越高。组织类型与癌转移率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大肠癌淋巴结内癌转移以膀旁组为主,常为逐站转移,转移率与肿瘤大小、浸润程度呈正相关,与分化程度及淋巴细胞反应强度呈负相关,与组织学类型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0.
喉、下咽癌易发生颈淋巴结转移,对颈淋巴结的处理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研究发现,在临床触诊和各种影像学检查未发现颈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cN0)约20%~40%病理检查发现有隐匿性转移;常规病理检查阴性患者(pN0)经连续切片或免疫组化等检查发现存在微灶转移[1]。我院头颈外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