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15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0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49篇
药学   24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456袋合格库血HBV HCV HDV标志物阳性检出率李金星,张彤,孙德英,朱学智(济南军区总医院输血科,济南,250031)为了探讨ALT正常,HBsAg阴性的合格库血中HBV、HCV、HDV标志物的阳性检出率,本文采用酶标免疫吸附法对456袋合格...  相似文献   
182.
目的探讨乙状窦后锁孔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12例面肌痉挛患者行显微血管减压术。采用乳突后发际内小切口,小骨窗入颅,寻找和判断责任血管,将责任血管从面神经出脑干区分离,置入Teflon棉絮减压。术后记录手术效果和并发症,出院后进行电话随访。结果责任血管为迂曲的小脑前下动脉、小脑后下动脉或椎动脉,12例患者术后面肌痉挛立即消失;随访至术后3个月,遗有轻度耳鸣、听力下降1例,轻度眩晕1例,无面肌痉挛复发。结论乙状窦后锁孔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治愈率高、创伤小,远期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83.
输血及血透者病毒性肝炎血清标志物王敏李金星济南军区总医院康复科山东省济南市250031主题词输血/副作用血液透析/副作用肝炎病毒/免疫学肝炎抗体/分析Subjectheadingsbloodtransfusion/adverseeffectshe...  相似文献   
184.
目的对小剂量环孢素A(CsA)联合左旋咪唑治疗初治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NSAA)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分析探究。方法 84例NSAA患者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小剂量CsA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小剂量CsA联合左旋咪唑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97.62%)明显高于对照组(64.29%),且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2.38%)明显低于对照组(3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sA联合左旋咪唑治疗初治NSAA的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较少发生,安全可靠,可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85.
补牙中牙钻传播肝炎病毒295例雷畅1杜芳2李金星31山东省军区门诊部山东省济南市2500132哈尔滨市211医院1500803济南军区总医院主题词牙科器械肝炎,病毒性,人/传播Subjectheadingshepatitis,viral,huma...  相似文献   
186.
38例肺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8及CD28水平检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细胞免疫是机体抗肿瘤免疫的主要方式,而T淋巴细胞是细胞免疫中的主要效应细胞。研究表明,T细胞活化须两个信号参与;识别抗原后的T细胞表面受体(TCR)传递的信号和T细胞上的共刺激受体与其配体相互作用时产生的辅助信号。CD28/B7是其中重要的共刺激信号。近年来,我们检测了30例肺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8及CD28的表达水平,以探讨肺癌患者的免疫功能变化,为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提供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187.
儿童肺炎及急性呼吸道感染好发于秋冬季,引起本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为肺炎支原体(Myocoplasimapneumonia,MP),其感染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表现为喘憋症状。仅依据其临床表现常常难以与病毒、细菌等感染相鉴别。因此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对于及早康复、缩短病程、提高疗效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研究选用了四种抗体检测方法对12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中的抗-MP–IgM进行检测,并进行效果比对,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8.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MCA)分叉部动脉瘤不同类型的治疗方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7月临沂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18例MCA分叉部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动脉瘤的解剖分型分别采取开颅夹闭术治疗(手术组,66例)和血管内治疗(介入组,52例);根据影像学资料分为经典型(46例)、偏侧型(49例)和累及双干或多干型(23例)。对各型接受血管内或开颅夹闭治疗后的效果进行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和对比分析。 结果46例经典型MCA分叉部动脉瘤患者中,手术组27例,mRS评分为0~2分20例,3~5分7例;介入组19例,mRS评分为0~2分14例,3~5分5例,两种术式的临床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9例偏侧型MCA分叉部动脉瘤患者中,手术组21例,mRS评分为0~2分11例,3~5分10例;介入组28例,mRS评分为0~2分23例,3~5分5例,介入组患者的临床预后要优于手术组患者(P〈0.05)。23例累及双干或多干型MCA分叉部动脉瘤患者中,手术组18例,mRS评分为0~2分14例,3~5分4例;介入组5例,mRS评分为0~2分1例,3~5分4例,手术组患者的临床预后要优于介入组的患者(P〈0.05)。 结论对于经典型MCA分叉部动脉瘤的患者,两种治疗方式的疗效并无明显差异;对于偏侧型MCA分叉部动脉瘤的患者,血管内治疗的预后要优于开颅夹闭治疗,应优先选择血管内治疗;对于累及双干或多干型MCA分叉部动脉瘤,应采用开颅夹闭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89.
目的 总结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诊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探讨1例脑膜淋巴瘤病人的临床病例,行手术病变切除并术后化疗。结果 病理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随访2年,无复发。结论 脑膜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少见,累及功能区并侵蚀颅骨者更为罕见,鉴别诊断较困难,临床表现不典型,治疗方案有待进一步统一。  相似文献   
190.
目的 比较肩关节镜辅助下带线锚钉固定与切开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术对肩Goss-Ideberg Ⅰa型胛盂骨折患者肩关节活动度、疼痛应激和炎症因子的影响及经济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黄石市爱康医院2014年8月至2022年8月期间骨科手术治疗30例Goss-Ideberg Ⅰa型肩胛盂骨折患者,根据切开复位内固定和关节镜下复位内固定的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即微创组(肩关节镜辅助下开展手术,n=15)和开放组(常规切开手术,n=15)。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术后1个月及3个月的肩关节活动度、术前与术后7 d的疼痛应激指标及治疗费用情况。结果 开放组的切口长度明显长于微创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微创组,而微创组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开放组,治疗费用明显高于开放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两组前列腺素E2,炎性因子包括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术前,但微创组低于开放组,术后早期(1个月)肩关节内外旋活动度大于开放组,Constant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肩关节镜下带线锚钉固定肩胛盂骨折能够明显提升早期肩关节内外旋活动度且有助于改善其疼痛应激反应,Constant评分优良率更高,可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改善肢体功能,缩短手术切口,减少术中出血,但手术时间长,治疗费用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